湖南日報 2023-08-11 06:58:47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劉輝霞
在懷化旅游“金三角”的戰(zhàn)略性定位中,建設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qū)成為三角中一角而備受人們矚目。那么,為什么是安江?它何以肩負起“農耕文化旅游區(qū)”的全新使命?它又將如何作為?不禁引起了人們的深度關注和好奇。
(安江農校紀念園入口處,一顆標有“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紅色大字的稻米石雕高高聳立。 周紫云 攝)
世界稻都,金字招牌
撫今追昔,安江,這個被悠悠沅水所環(huán)抱、巍巍雪峰山所庇佑的重鎮(zhèn),有著獨樹一幟的歷史和輝煌。它曾是懷化市的前身黔陽地區(qū)行政公署駐地,也是原黔陽縣的縣治?,F在的它,迎來了更好的發(fā)展機遇,作為與洪江市市治黔城鎮(zhèn)同規(guī)劃、同建設、同管理的主城區(qū),奏響了該市“一市兩城、并駕齊驅”發(fā)展的最強音。
而最受人們津津樂道的,當屬安江是中華民族最早的農耕文明發(fā)源地之一。這里,挖掘出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廟遺址,是2005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之一,其中發(fā)掘的碳化稻谷粒,那是7800年前,華夏稻作文明的見證。
與高廟遺址隔江相望的安江農校紀念園,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這里從事教學及雜交水稻研究長達37年,成功培育出澤被世界的雜交水稻,書寫了“一粒種子改變世界”的傳奇。
碳化稻谷粒與雜交水稻,高廟遺址與安江農校,遠古與當下,成為安江“上下七千年,古今兩神農”的生動寫照。這既是歷史的契合,更是傳承的必然。安江,由此成為雜交水稻發(fā)源地、世界稻都,擁有全世界唯一、中國獨有的農耕文化金字招牌。
湖南省第五屆農耕大賽在洪江市安江鎮(zhèn)舉辦。
機遇垂青,未來可期
2022年8月,懷化市委書記許忠建在調研懷化旅游產業(yè)后提出,懷化將充分發(fā)揮“雜交水稻發(fā)源地”這個世界唯一品牌的核心引領作用,把“一粒種子改變世界”作為懷化旅游最大引爆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科學規(guī)劃建設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qū),全力打造湖南農耕文化旅游名片,帶動懷化旅游“金三角”建設,推動全域旅游發(fā)展。
如果說旅游“金三角”是懷化旅游發(fā)展的龍頭,那么農耕文化就是旅游“金三角”最核心、最獨特的資源。對于有著千年農耕文化積淀的安江而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
先看全省。湖南正加快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提出打造奇秀山水、經典紅色文化和都市休閑、歷史文化、農耕文化五張旅游名片,明確指出“挖掘‘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人文資源,講好農耕文化故事,打造‘大湖之南’農耕文化名片”。因此,將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qū)打造成湖南農耕文化名片,順理成章,匹配契合。
再看懷化。懷化的最大品牌是雜交水稻發(fā)源地,懷化的城市形象是“一粒種子 改變世界”。加快建設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qū)、全力打造湖南農耕文化旅游名片,是推動懷化旅游“金三角”高質量發(fā)展的主要引擎,是推進懷化市文旅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的首位工程。
近觀安江。幾乎涵蓋了以高廟文化為代表的古老農耕文明、以雜交水稻文化為代表的當代農業(yè)傳奇、以國家農業(yè)科技園為代表的現代農業(yè)典范,特別是袁隆平雜交水稻品牌優(yōu)勢,無可復制,無可替代。擦亮“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qū)”新名片,打造全國旅游度假目的地,推動懷化旅游“金三角”高質量發(fā)展——安江的歷史機遇和發(fā)展使命,從未如此重要和凸顯。
“堅決扛起雜交水稻發(fā)源地的責任擔當,舉全市之力加快建設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qū)、全力打造湖南農耕文化旅游名片,建成世界農耕文化品牌的‘全球坐標’!”洪江市委書記鄭小胡的決心鏗鏘有力,自信滿滿。
美麗蝶變,擦亮名片
新一屆的洪江市領導班子,以超前的眼光,科學高效描繪出安江農耕文化旅游發(fā)展藍圖,用超常規(guī)速度實現安江發(fā)展提質升級,讓安江出圈,破繭成蝶。
按照“一至兩年初步成勢、三至五年逐步見效”的目標,洪江市制定出臺《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qū)建設三年行動方案》,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綱舉目張,協(xié)調各部門資源向安江傾斜,統(tǒng)籌各精銳力量向安江下沉,計劃用兩至三年時間,建成安江農耕文化旅游區(qū)總體規(guī)劃中的核心主體項目,推出集展覽展示、農耕休閑、會議會展、研學教育、度假娛樂、研發(fā)辦公于一體的旅游區(qū)基本形態(tài)。
立足于推動安江基礎設施提升、要素品質提檔、產品業(yè)態(tài)升級、實現美麗蝶變,安江按下了發(fā)展“加速鍵”:
——用短短半年時間, 整治了困擾安江幾十年的三輪車非法營運問題,交通秩序混亂現象得到徹底扭轉,群眾出行更加順暢舒心。
——持續(xù)推進旅游小鎮(zhèn)更新建設,大力改造老舊小區(qū)、棚戶區(qū)等,提高城市“顏值”,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人居環(huán)境大幅提升。
——大力激活安江農校、黔陽行署舊址、黔陽一中、原黔陽師范、安江紡織印染廠、安江塑料廠等歷史教育文化資源,上馬相關文旅項目,項目建設一字排開、緊鑼密鼓。
盛夏時節(jié),行走在安江各項目建設工地,“時不我待,搶抓機遇”的緊迫感撲面而來。工人們揮汗如雨,項目建設熱火朝天,勝過酷暑。
目前,安江農校雜交水稻紀念園正在爭創(chuàng)4A景區(qū),游客服務中心、迎賓廣場、文化長廊、停車場等已經建成,接待游客;雜交水稻國家公園及袁隆平院士紀念館正在建設,致力打造國家文旅融合示范區(qū)、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安江塑料廠和高廟遺址碼頭提質改造項目已投入使用,開通水上航線。與之相配套的,還有一大批旅游基礎設施項目正在快馬加鞭地推動和實施。
在安江稻源北路延長線項目現場,可以看到路面已擴寬至12米,原來的水泥面改為瀝青路面。項目負責人曾宇斌表示:“9月底能全部完工,其他道路也在同步施工中,預計12月底可全部建成使用?!?/p>
從去年年底開始,雜交水稻國家文化公園路網建設開啟“加速”模式,計劃改(擴)建紅星路、稻豐路、沿江路、仁建路等交通路網,為打造懷化旅游“金三角”構筑堅實基礎。
交通暢,旅游旺。據悉,懷化旅游“金三角”安江片路網建設總投資20455萬元,成為打造湖南農耕文化旅游名片的重要經濟保障。
今年,洪江市還將高廟考古遺址公園項目納入改造計劃,現已完成游步道修建,后續(xù)還將深入挖掘農耕文化和高廟文化的豐富內涵,著力打造湖南農耕文化名片的核心品牌。
美麗蝶變,鑄就輝煌。安江,正在以突飛猛進的勢頭和日新月異的變化擦亮著農耕文化旅游新名片。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張新名片將更加耀眼閃亮!
(原載于8月11日湖南日報8版)
責編:雷鴻濤
一審:雷鴻濤
二審:肖暢
三審:廖聲田
來源:湖南日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