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9 11:21:29
“各執(zhí)象牙為玉砌,瓊欄板倚空樓臺。千衫萬褥猶臨街,百車千馬空嘶呀。明明郊壇揚策飾,閑閑城闕列支隳。千歲憶流芳,百神仰瑞肅。董事髣髴,人相嗣祧。”未曾親 眼看過辰州儺戲的人是很難體會其中之魅力的。
作為五溪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辰州儺戲在諸多史籍中均有記載,如清康熙四十四年《沅陵縣志》的“辰俗巫作神戲,搬演孟姜女故事”。清乾隆十年《永順縣志》的“至晚,演帷戲。敲鑼鼓,人各紙面一:有女裝者,日孟姜女;男扮者,日范七郎”。以及清道光元年《辰溪縣志》的“又有還催愿者,……至期備性牢,延至家,具疏代祝,鳴金鼓,作法事,扮演《桃源洞神》、《梁山土地》及《孟姜女》等劇,其名有三請愿、朝天愿、去霄愿、白花愿之屬”……
不同于京劇,辰州儺源于原始宗教,而后逐步形成宗教和藝術(shù)的結(jié)合物,經(jīng)歷從人的神化到神化的人,從娛神到娛人的歷史過程。三百年前就已經(jīng)相當(dāng)盛行,按內(nèi)容分為三個部分:儺祭、儺戲、儺技。辰州儺戲又稱土家儺、儺愿戲、儺堂戲。儺戲按形式又分為儺堂正戲、小戲和大戲。其音樂曲調(diào)古樸,地方特色濃郁,主要劇目有《孟姜女》和《七仙女》。
相傳,辰州巫師沖儺還愿時,必唱儺戲。儺戲長期在儺壇演出,藝人多為法師出身,其劇目又多具宗教色彩,某些劇中人物亦為儺壇所祀神祗的化身,因此,儺戲的表演具有濃烈的宗教風(fēng)格,如臺步中的"走罡",手式中的“按決”,特殊道具(柳巾、師刀、師棍)的表演等,儺戲根植于農(nóng)村,因此也收到了一些民間歌舞和說唱的表演成份。七甲坪的儺戲,是在清末民初時,儺戲藝人與辰州戲藝人互相交流融會,而形成今天帶有辰州高腔唱腔的儺戲腔。通過交流,也促進(jìn)了儺戲的表演藝術(shù)的程式化,同時也收到了少量袍靠戲程式和點將、起寨、過兵等。
表演時的演員們會戴上化有精致妝容的面具,色彩明艷夸張,有威嚴(yán)莊重的神明,也有面露獠牙的鬼怪……每一個都栩栩如生,透過他們的妝扮就能了解其角色的身份與性格特點。
當(dāng)奏樂響起,儺戲奇特的表演風(fēng)格就能瞬間抓住觀眾的眼球,再配上獨有的唱腔,時而高亢激昂,時而婉轉(zhuǎn)動人,一字一句地訴說著角色的喜怒哀樂。而觀眾們隨著劇情的深入,不禁跟著拍手、跺腳,與演員們一同沉浸在故事情節(jié)之中。
“上世紀(jì)90年,沅陵首次舉辦了沅湘儺戲儺文化研討會,吸引了中外專家學(xué)者參會,開啟了‘辰儺文化’走上國際學(xué)術(shù)界之旅?!便淞昕h文化館副館長張華介紹,伴隨著沅陵辰州儺戲走出山門,沅陵縣也出臺了不少扶持舉措,大力研究、傳承和發(fā)展儺文化。
目前,組織成立了辰州儺文化研究會、辰州儺文化藝術(shù)團(tuán),把“儺堂小戲”搬上了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大舞臺,為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讓人人都有機(jī)會去近距離感受辰州儺戲的千古魅力。 (廉煒玲 瞿云)
責(zé)編:陳詩雅
一審:陳詩雅
二審:郭宏波
三審:楊桂清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