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城帶“倉”字的街巷

陳先樞     2023-12-18 15:30:00


△清光緒省城圖上的永豐倉、皇倉街

文/陳先樞

今開福區(qū)從藩城堤到芙蓉區(qū)南陽街口,原排列著一系列帶“倉”字的街名,自西往東,依次有:永豐倉、倉后街、皇倉街、皇倉灣、一倉里等。街名中的“倉”均指糧倉。這些街道皆因集中于此的明清湖南皇倉、長沙府倉、長沙縣倉和善化縣倉而名。明嘉靖《長沙府志》載:“永豐倉在府治北,廒十,曰天字、地字、玄字、黃字、宇洪二字、宙荒二字、日字、月字、盈字、口字,凡四十八間?!?/span>

皇倉位于原明藩王左右府,亦即原皇倉街所在地。府倉位于今銀行大樓之北,即一倉里;善化縣倉則位于原長沙武警消防中隊之東,即皇倉灣;府倉、善化縣倉的位置正好在今五一綠化廣場范圍內(nèi)。長沙縣倉則位于今“皇冠假日酒店”(原商業(yè)局大樓原址)北側(cè),其旁便是今日猶存的倉后街。


20世紀80年代倉后街服裝市場

又,今開福區(qū)有稻谷倉,西起蔡鍔北垎,北止荷花池,呈曲尺形,因此處清代亦有長沙縣糧倉而得名。長沙市文保單位蔡杞材公館位于巷內(nèi)。

2021年稻谷倉巷

明清時,湘米年輸出在500萬石左右,長沙成為全國四大米市之一,“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傳遍全國,糧食外調(diào)成為湖南地方政府的一項重要任務(wù),而糧食儲備更是官府的頭等大事?;蕚}由經(jīng)略洪承疇創(chuàng)建于清順治年間。府倉從雍正五年(1727)至乾隆四年(1739)陸續(xù)興建,共有倉廒16座。善化縣倉和長沙縣倉也建于雍正五年,共有倉廒8座,乾隆四年長沙知府馬金門再行擴建,到乾隆三十年(1765),府倉分撥歸并長善兩縣經(jīng)營。官倉又分別為貯備倉和常平倉。據(jù)嘉慶《長沙府志》載,乾隆二十九年(1764),長沙府儲谷達6.2萬石,定額為1.2萬石,溢額率達419%,是湘省最高的。長沙、善化兩縣儲谷定額分別為4.2萬石和4.1萬石,在縣級常平倉中也是最高的。

辛亥革命后,皇殿以東的為省倉,皇殿以西的為貯備倉。漸漸省倉空無粒米,改作他用,而貯備倉歸慈善總會經(jīng)理,尚有存米。1938年長沙大火,這兩處共計59座倉廒蕩毀一空。  

倉后街舊為著名老街,街上的上林寺、兼善堂、南坡兒童醫(yī)院都頗有名氣。上林寺為民國時長沙“八大叢林”之一,為唐代長沙華林寺主持善覺禪師創(chuàng)建。兼善堂為筆者祖父陳士名創(chuàng)辦的慈善機構(gòu),民國《長沙市指南》有載;南坡兒童醫(yī)院為瀏陽著名中醫(yī)易南坡所創(chuàng)。20世紀30年代長沙著名的《大公報》《晚晚報》,其社址亦設(shè)在倉后街。


2021年倉后街夜景

倉后街、稻谷倉今尚存,永豐倉早在20世紀50年代修建五一路時消失,皇倉灣、一倉里則于1999年因擴建五一廣場而拆除。

2011年鹽倉街(今無)

此外還有鹽倉街,為儲鹽官倉所在地,位于今開褔區(qū),東起三角塘,西止沿江大道(今名湘江路)。鹽倉街舊有廟宇平浪宮。2017年鹽倉街連同三角塘作為“棚戶區(qū)”被拆除。

摘自《長沙地名掌故》,湖南地圖出版社

責編:羅嘉凌

一審:羅嘉凌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