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朝廷的“禪讓病”

蘇露鋒     2024-01-03 11:38:33

文/蘇露鋒

為了爭奪皇位,父子兄弟相殘之事不絕于史,但也有主動禪位的記載。禪讓一次不足為奇,如李淵讓位于李世民,乾隆讓位于嘉慶等。而南宋竟然連續(xù)出現(xiàn)三次禪讓,足以成為一種現(xiàn)象。

堯禪位于舜,舜禪位于禹,這是讓位賢能,本是光耀千古的美德。而南宋三個禪位的皇帝,更多是委 求全和逃避責任,禪讓在這里成了病態(tài)心理的表現(xiàn)。

這種病態(tài)與趙氏王朝前輩遺傳下來的政治基因有關(guān)。北宋徽宗膽怯于來勢洶洶的金兵,為了不當亡國之君,提早禪位于兒子宋欽宗。不久,金人攻破京城,將包括徽宗、欽宗在內(nèi)的皇室成員悉數(shù)掠走,只剩趙構(gòu)這一漏網(wǎng)之魚。宋高宗趙構(gòu)建立南宋 , 延續(xù)趙氏國祚,也繼承了趙氏王朝的政治基因。在高宗復雜的動機下,這種基因在他身上得到強化,然后傳給 后人。

經(jīng)歷靖康之變的人,都不會忘記這場災難和恥辱, 因而 南宋有一股刻骨銘心的雪恥情結(jié)。但高宗有自己的小算盤:如果打敗金國迎回二帝,自己 皇位將受到威脅,畢竟一國不容二主;主戰(zhàn)武將在抗金中勢力 不斷擴大,也 威脅到君權(quán)。出于這些考慮,高宗不愿直搗黃龍府,他向金國上表稱臣,簽訂屈辱和約,處死主戰(zhàn)將領岳飛。他又坐視權(quán)相秦檜陷害了不少忠臣義士,壓 他們對屈辱和議的抗議。

投降派代表秦檜死后,高宗雖然貶黜其部分親信,但仍豁免了秦檜父子的贓罪,下令不予追究。南宋史家呂中評斷高宗 更化 , “檜之身雖死,而檜之心未 不存”, 高宗 繼續(xù) 沒有秦檜的“秦檜路線”,因為這個路線本來就是高宗與秦檜共同打造的。當聲討乞和降金的聲浪不斷高漲時,高宗警告天下:“如敢妄議,當重置典刑?!?/span>

紹興二十六年 1156 ,一個從北方逃來的士人上書力言金人準備南侵。但高宗竟然下詔聲明:和約事實上由他一手決定,斷不會因為秦檜的死亡而改變。他把上書者流放, 下令 禁止討論邊事。

自從宋金和議之后,南宋將驕兵惰,無復備戰(zhàn),將領都去經(jīng)商斂財,士卒皆成行商坐賈,軍隊的素質(zhì)急劇退化,沒有 戰(zhàn)斗力。金兵再次南侵,迅速攻陷兩淮防線。高宗極為震恐,一度準備解散百官,航海避敵。同時 , 又下詔罪己,語氣極為哀痛。大臣中主張乘機北伐的呼聲逐漸激昂。高宗乞和夢滅,不敢面對現(xiàn)實,在自己壯年就讓位給宋孝宗。

孝宗本來想有所作為,即位后積極為岳飛平反,任用主戰(zhàn)派人士,銳意收復北宋故疆 ; 但他無法實現(xiàn)這個目標,因為太上皇反對。從即位開始,孝宗對金的政策就限于兩個由高宗定下的目標: 一是 歸還河南,主要含東京開封和西京洛陽;二是將金宋關(guān)系由君臣改為兄弟。不過,孝宗始終堅持宋方擁有在紹興三十一年后收復的土地。金人 對此予以 拒絕,只愿意將君臣關(guān)系轉(zhuǎn)為叔侄關(guān)系——金主為叔,宋皇為侄,等于承認太上皇高宗為兄。高宗覺得 給自己留了面子,表示滿意。但孝宗仍不甘愿放棄金人要求的所有土地。高宗于是多次干涉,再三告誡孝宗不可輕信主戰(zhàn)大臣張浚 。 孝宗 最終 被迫將張浚調(diào)離朝廷。

年復一年,高宗厭戰(zhàn)的心態(tài)并沒有改變,生怕激怒金人,引來戰(zhàn)禍。金宋雖改以叔侄相稱,但金人仍然要求孝宗依照君臣禮儀,降榻立接國書。孝宗的目標,就是要改變這種卑屈的象征,但高宗命令孝宗立接國書。不但如此,孝宗希望在大年初一先朝見高宗以示尊卑,高宗也堅持要他先接見金使。

由于高宗多次掣肘,孝宗心灰意冷,不再對金用兵。他在太上皇高宗死后只做了兩年皇帝,竟也 將大位 讓給 兒子宋光宗,自己也做了太上皇。

光宗更是乏善可陳,年紀輕輕就得了重病,還有一個不安分的皇后。由于光宗生性懦弱,加上皇后的弄權(quán)欺凌,使得他整日郁郁寡歡,得了精神病,不得不再禪讓給唯一的皇二代宋寧宗。此后的南宋王朝,江河日下。

從高宗到寧宗,至尊皇位竟成了燙手山芋。禪讓在南宋已經(jīng)成為一種政治文化現(xiàn)象,這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這正是南宋這個偏安朝廷的獨特氣質(zhì)。

摘自《士人風骨》,北岳文藝出版社2023年版

責編:羅嘉凌

一審:羅嘉凌

二審:尹慧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