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岳州通判叫陳巽

陳暉昆 陳詩源     2024-01-24 11:48:34

文/陳暉昆 陳詩源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的進士科,成為了名宦的“搖籃”,也鍍亮了慶歷年間的岳陽。其中滕子京修岳陽樓,范仲淹作《岳陽樓記》,大家太過熟悉。于是,后人一說到岳陽樓,就首先想到了已走上神壇的滕子京與范仲淹。很少有人知道,還有一些幕后英雄被忘于江湖。岳州通判陳巽,就是其中之一。

陳巽,又名陳遜,字公順。江西省德化縣人(今九江市濂溪區(qū))?!疤扑伟舜蠹摇敝坏脑?,稱贊他“為吏,明悟敏捷,見義敢為”!陳巽兩度任職岳陽和長沙地區(qū)后,“從事于州郡,久之不進,而其志彌厲”,直到七十歲才以目疾致仕。他的最高職務,是宋神宗即位后所封的“太子賓客”。

慶歷四年滕子京來岳陽后,從興修水利到重修古樓,都有陳巽精明的理財功勞和法治保障,既解決了經費困難這一最大的矛盾,又維護了社會穩(wěn)定,成為了滕子京“岳陽之治”的背后果敢堅毅而又默默無聞的男人。

帶著愿景來岳陽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币粋€“謫”字就讓人明白,1044年時滕子京來岳陽,不是風光的榮調與高升,而是一種帶有降職性質的安排。他在之前的涇州任上,因未經批準動用財政資金,被王拱辰、梁堅等人以“耗費公錢十六萬貫”彈劾。在同榜進士、時任參知政事范仲淹等人周旋下,以易地謫貶作為了“處理”,就這樣來到了岳陽。

涇州原本是與西夏的邊關地區(qū),滕子京獎勵參戰(zhàn)軍士的經費在離任后被視為“污案”。被御史深究,才有了“謫守巴陵郡”。

當時岳陽屬于遠離政治中心的偏遠地區(qū),又是人口數(shù)量較少的“下州”。既要真正是為民造福,又要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背著沉重的心理包袱來岳陽的滕太守,當時懷著異常矛盾的心態(tài),還并沒有達到寵辱不驚的境界。

他還有一大愿景,就是如何“不用公款而辦成一個大好事”。說白一點,他需要一大政績工程為自己“洗白”。辦大事就要有經濟作基礎。一則當時岳陽的財政底子明顯薄弱,二則滕子京有前車之鑒,是不可能“再犯”的。當務之急,是解決錢的問題。

千里他鄉(xiāng)遇故知

在滕子京來岳陽前,知州楊畋是楊家將的嫡系第四代,已外調去衡陽整軍?!巴ㄅ刑?、岳二州”的通判官陳巽,恰巧是祥符八年的同榜進士。楊畋是自己的老熟人,是俗稱“天下第一親的同年”。見到老朋友,滕子京心底陰霾豁然散去。

還真是運氣來了門板也擋不住。滕子京一到岳陽,就見到了救星般的陳巽。還有一個推判官叫王凝,他是湖南安鄉(xiāng)人,曾是范仲淹的學生,很明顯是一個團隊的人,為實現(xiàn)“政通人和”的岳陽新政,完全可以同舟共濟。三個臭皮匠,還能勝過諸葛亮。岳陽的三個行政長官能共喉嚨出氣,何愁大事不成!

岳州城既環(huán)山又臨水,而水患更為明顯。有熟知內情的陳巽與王凝講述真情,滕太守調查研究就方便多了。

施政規(guī)劃中突出了兩大工程,一是新筑偃虹堤以治水保安,二是重修岳陽樓以宣告思想。

偃虹堤,位于岳陽樓前方,在岳陽門到金雞堤的右方,處在洞庭湖河床中,筑成之后既可以泊船,又減輕了洪峰對城墻基礎的沖擊。前任對此已納入議事日程,還沒來得及付諸實施,是一大民心工程。并且已將工程設計和預算,呈報過上司轉運使。滕子京略做調整后再行申報,轉運使派員現(xiàn)場復核,認為滕子京此舉意在惠民,給予認可后很快轉奏朝廷,并獲得了批準。慶歷五年一進入秋天枯水季節(jié)便予開工,三百多米長十米高的堤,全憑肩挑步擔,用了一萬五千五百個勞動力。從匯報、批復到施工,這是一個三年規(guī)劃。

“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在安徽滁州收到滕子京書信,即伏案撰寫《偃虹堤記》?!耙园俨街?,御天下之險不測之虞,惠其民耳……”隨意性的口語,使修堤的好處,讓讀者一目了然。工程收尾時,大文豪的作品已到岳陽。可惜的是,到慶歷七年初滕子京調往富饒之地江蘇蘇州時,工程還在建設中??陀^地說,到滕子京離開岳陽時,偃虹堤不是一個爛尾工程,也不是一個很完美的工程。

所到之處是歡聲

陳巽初入仕途時,地位很低。他從常州團練推官任上,守父喪后改任武安軍節(jié)度推官,顯示了斷案的準確、快速和公道。武安軍的辦公地在潭州(長沙),侍御史李偕、轉運使陳從易這兩個長官很信服他?!蔼z有久不決者,皆屬公治之。凡治二十四獄,人皆服其平?!边@是陳巽第一次到湖南所展示出來的本領。

在為母親守喪的服滿后,他又被安排到岳陽擔任軍事判官、舉監(jiān)潭州茶米倉。這是他第一次身兼兩職,理財才能得到了充分發(fā)揮。潭州茶米,是繳納實物。到天圣初年時,比景德年間倒虧了十分之六,這個虧空很驚人。作為兼職的陳巽,把主要精力用在茶米賦的增收上,“茶視舊課,歲增九百萬斤”,又沒有增加群眾負擔,這就是一著妙棋!成績顯著,被調任吉州廬陵任知縣。后又改任資州資陽市、通判戎州。能力強、會做事,但不代表升遷快。好在陳巽適應性強,每到一地都以勤廉為追求,到離職時留下的是歡歌笑語。

借得東風復古樓

陳巽又回來啦。這一次來潭州,職務已變成“通判潭、岳二州”,即同時擔任潭州與岳州的通判。當時的通判,具有監(jiān)督知州的職能,重大政務需要知州與通判同時簽署才有效。

陳巽上任時,潭州知州是劉夔、岳州知州是楊畋。待到慶歷四年滕子京來岳陽,潭州知州領兵在外,陳巽實際上既代行知州職能又兼任岳州通判?!肮?,實總州任,內修民事,外奉師費,凡輸粟帛,金錢四十有八萬,兵械稱之用足于軍,而賦役不加于民”,這是陳巽在潭州的理財記錄。

既是上司又是好友的滕子京要修樓,不能靠財政預算,只能另想良方。這個想良方的人就是陳巽。

預算外收入,地方政府可全權支配。陳巽把錢的來源,定格在有經濟債務的賴債人身上。陳巽憑前些年在岳陽做軍事判官時,所掌握的第一手資料,他對這些民間債務糾紛頗有心得。債權人肯定是富戶,在他們心目中,沒收回來的錢本身就成了呆賬或死賬。以政府的名義把這些債權折半收歸公有,作為對修樓的捐資,不僅在樓前刻石流芳,還由知州出具捐資憑證作為做善事的榮耀。這樣一來債權人同時獲得了利和名,而這些有錢不還的賴賬人,你總不能不還政府的債吧。法律的刀鋒利著,牢獄的門敞開著,何況還可以少還錢呀,除非是傻子才不干呢,他們乖乖拿現(xiàn)金來換回借據(jù)。這并不叫“殺富”,幾方都情愿?;セ莼ダ?,局中人都受益,滕子京對此感到非常滿意舒心。

通判正好主管刑獄,陳巽一招就到位了。再缺一少二的錢,從長沙調劑一些過來,也名正言順,這叫對口支持。有人說這是陳巽通判潭、岳二州的公權私用,不用管這些輿論,反正建設是公家的。建設岳陽樓既造福于民又流芳百世,大家都受益。

陳巽不愧生財有道,從根本上解決了岳陽樓的建設成本。滕子京的籌備工作有條不紊緊鑼密鼓地推進。從慶歷五年底開工建樓,六年季春勝利完工,滕子京的修樓夢圓滿實現(xiàn)了。

一諾千金不改移

修樓之初,陳巽對滕子京很明確地表示,自己會把助修岳陽樓的痕跡抹得一干二凈。

不是滕子京貪功,而是陳巽主動要送出去這一件嫁衣。陳巽多的是其他績效。他不是助修,也沒有助修,岳陽樓的重修與陳巽無掛無礙,毫無關系。

岳陽有一種禮節(jié),叫你敬我一尺,我還你一丈!滕子京是既有大局觀又很有良知的人,第一時間內投桃報李。他與長沙知州劉沆一商量,以劉沆的名義牽頭,聯(lián)絡湖南北部地區(qū)十二名官員,向朝廷聯(lián)名,推薦陳巽擔任湖南轉運使,這是一個比知州地位還要高的職位。于是,潭州劉沆、岳州滕子京、荊南王居白等十二人的推薦函呈報到朝廷。陳巽同時為劉沆、滕子京兩位上司服務,他的付出得到了首肯。對地方而言,他的努力豐盈了家園。

但陳巽不走運。推薦件呈上去時,碰巧朝廷當時作出了裁撤轉運使的決定,便把陳巽調任江西撫州知州,而后又轉運安州、蜀州、蘄州三地任知州,他都以實績回報人民。

陳巽做到了一諾千金。到八十五歲時在“太子賓客”的職位上去世,生前寫有個人行傳,把“通判潭、岳二州”,簡略為通判潭州,刪去了“岳二”兩個字,徹底抹干了在岳陽的印記。曾鞏為陳巽寫《太子賓客致仕陳公神道碑銘》時,也按陳巽自書的行傳,寫成“通判潭州”,這在《曾鞏集》一書中便是這般記錄。

民間記錄,往往被作為真實證據(jù)來采信。岳州城南穆家塘,住著一戶陳姓人家,同居五代幾十人沒有分家。在南宋紹興二年六月,時任澧州澧陽縣丞的陳寧國,主編《陳氏族譜》,將州城重點見聞全部記入。其中“江州義門”同宗的前輩陳巽,在岳陽的事跡更是詳錄于書。就這樣把陳巽“通判潭、岳二州”和助修岳陽樓記錄在冊,后來便眾口相傳。

這是民間自主而實在的敘述,與陳巽不守信用無關。民間筆記是陳巽無法把控的。

其實滕子京享受《岳陽樓記》所帶來的榮光僅僅兩年,他在蘇州任上病逝了。陳巽一諾千金不改移,至死都沒有宣揚自己輔助滕子京重修岳陽樓這件事。

自古人心是桿秤

陳巽在岳陽濃墨重彩的那一筆不容淡去、也不應被淡去。他從軍事判官協(xié)理軍務,到通判協(xié)理政務主管刑獄,做到了心清如水、心明如鏡。

滕子京建設并改變著岳陽。陳巽身為滕子京在岳陽任內背后的那個男人,幕后人與臺前人一樣的偉岸。

朝廷對陳巽長期在地方擔任州官,兢兢業(yè)業(yè)受民眾擁戴的行為很是贊賞。在他晚年給予了厚待,“勛至上柱國,封潁州郡開國侯”,是對陳巽最好的肯定與表彰。

陳巽一生,雖然擔任了四個州的行政主官,但從未進朝廷任職。后來考核時,認為像他這樣幾十年在地方,政績口碑兩相媲美,而又無欲無求、無怨無悔的州官,實在罕見,這才有了退休十五年之內幾次享受的殊榮。

在岳陽,幾冊府志、縣志中有陳巽的記錄。更具體的還是穆家塘那戶陳姓人家的后裔,在祖先堂將“陳巽助修岳陽樓”,明白地記述在家風墻上

摘自《岳陽日報》

責編:羅嘉凌

一審:羅嘉凌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