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樞 2024-01-24 16:49:17
文/陳先樞
芙蓉路,長沙南北主干道,1982年始建,2003年全線建成。取毛澤東詩句“芙蓉國里盡朝暉”而命名。中意一路至南二環(huán)浦沅立交橋為芙蓉南路,浦沅立交橋至伍家?guī)X為芙蓉中路,伍家?guī)X至青竹湖路為芙蓉北路。
1982年,為解決長沙市南北交通干道問題,市政府報省計委、建委立項。報告提出“芙蓉馬路擬分期建設”,其中利用舊鐵路路基新建的約3千米。1982年10月,國務院批準拆除長沙市內(nèi)鐵路干線,并撥款3040萬元給鐵道部易地重建。同月,省政府批準長沙市新建望月湖住宅小區(qū),解決芙蓉路拆遷安置用房。
1987年元月,市政府確定芙蓉路建設的運作方案,決定市城建開發(fā)公司、芙蓉實業(yè)公司、市區(qū)鐵路遷建指揮部、市房地局開發(fā)公司、南區(qū)城建開發(fā)公司共同承擔拆遷任務,分段負責路幅拆遷,費用和三材指標由兩廂新建、擴建單位等集資解決。
1990年,市區(qū)鐵路遷建指揮部通過8年的努力,建設了年設計編組能力1700萬的窯嶺編組站,客車外繞線6.3千米(含中小橋梁7座),長南聯(lián)絡線1.4千米,貨車洗刷所、站修所、生產(chǎn)用房和設施38000平方米,幫助長鐵分局自籌資金增建了年吞吐500萬噸的樹木嶺樹木嶺貨場,共完成投資6579.3萬元,征地57公頃。鐵路外遷條件已完全具備。
1990年12月25日,400多民工開始拆除市內(nèi)鐵路。至12月30日13時,北起鐵路北路10號道岔,南至大椿橋道口兩側(cè),全長4.4295千米的鐵路全部拆除。
△后成為芙蓉路路基的市內(nèi)老鐵路 陳先樞攝
1991年5月初,由湖南日報社至五一路1.5千米路段路幅拆遷工作由市房地局房產(chǎn)開發(fā)公司和芙蓉實業(yè)公司首先完成。
1992年6月23日,黃土嶺至涂家沖1.2千米路段拓寬工程動工,12月21日主車道通車。同年12月7日,為拉通芙蓉路,有近百年歷史的磚砌石拱古橋瀏城橋開始拆除。
△被拆除的老瀏城橋上的石額(1935年長沙市市長何元文書)
1993年2月4日,五一路至城南路路段動工。1994年5月10日,黃土嶺至侯家塘段動工,伍家?guī)X至湖南日報社段拓改工程相繼動工。1994年12月中旬,芙蓉路經(jīng)過10年建設,全線貫通。12月26日,舉行通車典禮,省市黨政領導紛紛到場慶賀。省長劉正為通車剪彩,為“軍民共建芙蓉路紀念碑”揭幕。此紀念碑豎在城南路與芙蓉路交叉路口,后不知所終。
芙蓉路建設完成總投資3.2億元,拆遷居民自有產(chǎn)權4854戶,拆遷舊房面積20.54萬平方米,安置居民戶6014戶,安置新房面積34.14萬平方米;拆遷單位314個,拆遷舊房面積12.71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房121棟,面積34.41萬平方米;安置轉(zhuǎn)戶村民就業(yè)1460人。
芙蓉中路修建過程中共拆除老街巷40多條,心安里、居然里、十字橫街、落塅子、校正街、校橫街、經(jīng)緯村、余慶街、吳家菜園、軍路里、瀏城橋、積厚里、鲇魚套、城基臺、勝利路、南大十字路、義茶亭、南二里牌、小林子沖、造化塘等都不復存在,建湘北路拓改為芙蓉路,路名亦被取代更新。
△芙蓉路原校正街路段上的“湖南陸軍講武堂故址”碑 陳先樞攝
2000年12月8日,芙蓉路擴改工程啟動拆遷,2001年1月14日破土動工,改造工程包括湘春路至伍家?guī)X段的拓寬改造,芙蓉中路、南路部分路面改造以及排水工程,自來水、電力、電信、煤氣等。9條暗線的重新鋪設。涉及改造的道路長8.1千米。2001年9月15日竣工通車。
2003年6月12日,芙蓉路涂家沖至二環(huán)線芙蓉路立交橋拓改工程動工,全長1.128千米,同年10月1日竣工,拆遷面積6000多平方米,總投資0.65億元。拓改后的芙蓉路幅均為60米,雙向6車道。
同年8月27日,市地名委員會改芙蓉路為芙蓉中路,定名長沙大道為芙蓉南路,定名金霞大道為芙蓉北路,三路并稱芙蓉路,長達30千米,有媒體稱為“中華第一路”。
摘自《長沙市歷史地名故事》,湖南地圖出版社
責編:羅嘉凌
一審:羅嘉凌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