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覽》 2024-02-05 15:55:41
廣東省連州市劉禹錫紀
念館內的劉禹錫像(黃津 攝)
生活于唐代中期的劉禹錫(772—842)被稱為“詩豪”,他不僅詩文上乘,為人為官也多有可稱贊之處。
唐順宗時,劉禹錫與柳宗元參與由王伾、王叔文主持的改革,“參與謀議,草擬文誥,采聽外事”?!对葡呻s記》有一則不無夸張成分的記載,說劉禹錫在這段時間,每天接到各方面的來信達千封之多,劉禹錫不厭其煩,一一回復。
王伾、王叔文主持的改革失敗后,劉禹錫被貶朗州(今湖南常德市)十年,而后又被貶連州(今廣東連州市)。1200多年前,地處五嶺南麓的連州,荒涼而偏僻,只有一條連江、一條曲折蜿蜒的道路連通著外面的世界。
在唐代,州郡長官頗有撰寫“廳壁記”的傳統(tǒng),這些寫在官府墻壁上的文章,多介紹本地風土,表達治理本地的理念。劉禹錫赴任伊始,對連州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民情風俗等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寫成了《連州刺史廳壁記》,文章不僅細述連州的人文與自然情況,還立誓要像前賢一樣,“功利存乎人民”。
任連州刺史期間,劉禹錫并未因為貶謫之事而氣餒。他積極履職,大力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實事。當連州遭遇疫病時,心急如焚的他立即向在廣西柳州的柳宗元和湖南道州的薛景求援,討來藥方,按方制藥,發(fā)給百姓服用。
他還將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藥方編輯成具有“廉(價廉)、驗(有效)、便(易得)”特色的醫(yī)書《傳信方》,使其廣為傳播。為讓連州真正興旺起來,他重教興學,親自執(zhí)教講學,使連州文風昌盛,連當時荊楚、吳越一帶的儒生也紛至沓來。連州后來果然“科第甲通省”,可以說為此奠定基礎的正是劉禹錫。
劉禹錫還派人重新疏浚了連州的海陽湖,并寫下《海陽十詠》,對每一景點賦詩一首,記錄下連州風物。此外,他又筑“吏隱亭”,在《吏隱亭述》中表達了廉潔的心聲。
劉禹錫花甲之年到蘇州任刺史時,正遇上大水災。他及時察訪災情和了解百姓之需,向朝廷上奏章請求救濟,朝廷調撥12萬石大米分發(fā)給災民,又宣布免除一定時間內的賦稅徭役,使當地百姓安然度過災年。由于劉禹錫為政清廉、救災有功,朝廷賜其紫金魚袋。但最好的獎勵是老百姓的口碑,這口碑一直延續(xù)到了后世。
責編:羅嘉凌
一審:羅嘉凌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來源:《文史博覽》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