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歷史地名故事|黃泥街

陳先樞     2024-02-28 16:16:15


20世紀(jì)90年代黃泥街書市一角 周賢樸供圖

文/陳先樞

黃泥街位于芙蓉區(qū),東起蔡鍔中路,西止文運街。初名黃泥塅,因地勢平坦開闊,土質(zhì)多為黃泥而得名,后更名為黃泥街。

黃泥街長179米,寬4.5米。清同治《長沙縣志·省城圖》標(biāo)記為黃泥塅。1933年,黃泥塅友助團團總鄧某等對街道實施拓寬改造,并將其更名為黃泥街。光緒二十八年(1902),俞浩慶受湖南省學(xué)務(wù)處派遣,為開辦新學(xué)而留學(xué)日本,歸國后,在黃泥塅籌辦湖南第一家公立師范學(xué)校湖南師范教育館。光緒二十九年(1903)二月初三,湖南師范教育館正式開學(xué),館長王先謙。第一屆招收的學(xué)員中包括陳天華和曹典球。

清朝與民國時期,巷內(nèi)多為竹木結(jié)構(gòu)的民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巷內(nèi)仍多為普通民宅,臨街一線有縫紉機修理店、絲絨店、洗衣店、油漆店、香燭店等。20世紀(jì)60—70年代,商店基本關(guān)閉。80—90年代,中段北側(cè)先后建6層住宅樓與8層商住樓。

1982年,黃泥街開始出現(xiàn)民營書店,以后不斷發(fā)展,形成書市一條街。1996年,書刊店達到286家,并延伸到鄰近的文運街、邵陽坪、長康路、南陽街、雙鴻里、寶南街等。黃泥街因此而聞名全國,被譽為全國“四大(民營)書市之首”。1997年11月黃泥街書市整體搬遷至定王臺。

書市遷走后的黃泥街 陳先樞攝

黃泥街書市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早在清代與黃泥街相鄰的南陽街、府正街已是書店云集之地?!皶辍敝家娪谇迩∧觊g,如乾隆五年(1740),號稱“楚陶三絕”的陶汝鼐就曾將其所著《唐律分注》一書的版片,賣給省城“二酉堂”書店。后來,這家書店因受文字獄《國朝詩的》案之牽連,反而大揚其名。到曾國藩刊刻《船山遺書》320卷之時,長沙刻書之風(fēng)也達到高潮,市面出現(xiàn)了專門刻印經(jīng)、史、子、集的書店。同治、光緒年間,長沙書業(yè)更加活躍,先后成立了湖南書局、傳忠書局、思賢書局等25家書店,其中以“章經(jīng)濟堂”“三讓堂”等規(guī)模較大。到清末,長沙先后有書店、書肆86家,集中在南陽街、府正街、文運街一帶,當(dāng)時稱之為“書店街”,后人將其統(tǒng)稱為“南陽街書市”。

民國時期南陽街書市

1948—1949年,長沙市場因受通貨膨脹影響漸趨蕭條,但南陽街書市并沒有萎縮。1949年,長沙有書店72家,南陽街、府正街就集中有34家之多。位于南陽街的著名書店,還有大東書店、力行書店、廣益新書店、崇正書局等;位于府正街的著名書店還有中華書局、上海雜志公司、湘芬書局、友聯(lián)書局等。南陽街、府正街的書店之間還夾雜點綴著許多收售刻印書籍、拓印碑帖和筆墨文具的店鋪,如“文德齋”“墨耕齋”“墨香簃”等,使“書店街”的書香更顯濃厚。

黃泥街有一條小巷叫雙鴻里,內(nèi)有一處著名歷史遺址,即秋瑾烈士祠。秋瑾(1875—1907),女,浙江紹興人,1896年嫁給長沙府湘鄉(xiāng)縣荷葉鎮(zhèn)的富紳子弟王廷鈞。1904年,秋瑾只身東渡日本,次年加入同盟會。1907年7月,秋瑾在浙、皖舉行反清起義,因叛徒告密而被捕,15日被清廷殺害于紹興軒亭口,年僅31歲。當(dāng)時辦案大員之一乃是時任浙江候補道的湘鄉(xiāng)人陳國棟。辛亥革命后,湖南同盟會王時澤等人為了表示對陳國棟的痛恨和對秋瑾的悼念,特呈請湖南都督府批準(zhǔn),將陳國棟之父、湘軍將領(lǐng)陳湜在長沙雙鴻里的祠堂改為秋瑾烈士祠。祠堂位于雙鴻里原25號,時稱“孟莊”。20世紀(jì)中葉后曾為長沙市花鼓戲劇團使用,20世紀(jì)末被拆除。2006年,長沙市政府將秋瑾烈士祠遺址列為“長沙著名歷史文化遺址”。2018年雙鴻里老街作為“棚改區(qū)”被拆除。

拆除前的雙鴻里 陳先樞攝

摘自《長沙市歷史地名故事》,湖南地圖出版社

責(zé)編:羅嘉凌

一審:胡晴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