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黔陽古城芙蓉樓

奉榮梅     2024-03-04 15:52:12

文、圖/奉榮梅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nbsp;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013年7月酷夏,我追尋著王昌齡1200多年前的足跡,從長沙到湘西南邊地懷化,尋訪芙蓉樓。雖然是全程高速,還是有六七個小時的車程,抵達黔陽古城時,已是夕陽西下。

芙蓉樓被一把大鎖阻隔在我的視線外,我力圖從門縫和窗格子里窺視一眼也不能。芙蓉樓本來是靜守地在王昌齡的詩詞里,就這樣閉鎖了千百年,面對沅水與潕水合抱的寬廣胸懷,面對遠山如挑如蹙的眉黛,凝固成了一首詩,凝固成一個歷史片段。

黔陽古城古城門

1

其實,在黔陽古城東門,我已與王昌齡相見。在龍標山坡廣場上,鐘鼓樓在夕陽里翹檐張翼,宋代1071年首建的古普明禪寺,曾經(jīng)寺內(nèi)梅花塢、松竹廊與鐘鼓樓相映成勝景,后寺毀樓存,僅遺留一口古井、一棵千年鐵樹。

登臨三層鐘鼓樓,可俯覽三面環(huán)水的湘楚苗地邊陲重鎮(zhèn)全貌,飛檐翹壁珠串起九街十八巷魚骨狀的路網(wǎng),在眼下錯落起伏。一株千年古樟在古城墻邊凸起的土臺上疏枝散葉,標示牌上說,此樹名為“昌齡香樟”。

王昌齡到任龍標尉后,指導(dǎo)百姓廣植林木,此株五人才可合抱的古樟即為他親自栽種,歷經(jīng)千年風霜雪雨,上分兩枝的古樟依然枝葉繁茂,像豎起一個強勁的勝利姿勢,一個特大的“V”字,歷經(jīng)兩次火災(zāi)、一次嚴重病災(zāi),它都能僥幸存活著。

千年古樟

在這個古城,除了環(huán)抱的山水,這株古樟也是王龍標的舊識與見證。因為其頑強的生命力,古樟也成了百姓朝拜的圣器,在樹洞邊尚有殘存的香燭,樹干上張貼著的祈福的紅紙佛貼。

在樹蔭后面有一尊古人石像,真人一般高大,峨冠長袍寬袖,左手執(zhí)書卷,右手握筆墨之類,高遠的目光穿越城墻的堞口,投向沅水與潕水交匯的雄闊水面,再延伸至更遠的疊嶂山巒。

立著的木牌顯示,唐天寶七年(748)唐代大詩人王昌齡由江寧丞謫貶為龍標尉(今洪江市黔城鎮(zhèn)),他在邊城七年“為政以寬”“政善民安”,被百姓譽為“仙尉”。至今,當?shù)亓鱾飨聛黻P(guān)于他的大量傳說故事,留下一批珍貴的詩篇和詩論,據(jù)說芙蓉樓碑坊刻留有他當年的酬唱詩。

龍標山坡廣場鐘鼓樓

芙蓉樓是清朝時當?shù)厝藶榱思o念王昌齡而建,有碑廊廳刊刻著顏真卿、黃庭堅、米芾、岳飛、趙孟頫、陳梅仙等歷代名人碑刻一百多塊。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span>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在當?shù)厍寮螒c等方志中記載,著名的七絕《芙蓉樓送辛漸》寫于黔陽古城,但是多年來許多研究家都認為此詩作于丹陽(今江蘇鎮(zhèn)江市)。

這個筆墨官司一直綿延不絕,但并不影響我對“芙蓉樓”的無限遐想,遙想王昌齡兩度與湖湘結(jié)緣、在湖湘渡過59載人生的最后晚景……

2

“七絕圣手”“詩天子”“邊塞詩人”,王昌齡年輕時在長安就享有很盛的詩名,但生平、履歷正史記錄不詳,只能從與他同時代交游的人來推算,從他的詩歌中尋找蛛絲馬跡。

王昌齡(約698~約756年),字少伯,京兆長安(西安市人),開元十五年,32歲時中進士,授校書郎,與時任秘書少監(jiān)后官至宰相的張九齡關(guān)系密切,與著名詩人孟浩然交誼深厚,與高適、王之渙齊名為“邊塞詩人”,“聯(lián)唱迭和,名動一時”,“宮怨詩”和“閨怨詩”也廣為流傳。

開元二十二年(734),他參加了博學宏詞科考試及第,改授汜水(今河南鞏縣)尉……嗣后,王昌齡兩度與湖湘結(jié)緣。

王昌齡石像

王昌齡第一次流寓湖南是路過,因為李林甫專權(quán),受張九齡罷相牽連,被貶嶺南。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次年王昌齡即被貶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兩年。從他的詩行里,有他來去兩次沿著古驛道橫穿湖南境內(nèi)的足跡。

春日,王昌齡從河南汜水南下,過襄陽,與孟浩然相見,至友之間自是一番敘舊,耽擱了許久行程,再往南過洞庭湖時已是秋天:“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孟浩然《送王昌齡之嶺南》)一路南下至衡陽已是大雁南遷的冬日,“祝融之峰紫云銜,翠如何其雪嶄巖。”(《奉贈張荊州》)

他踏入郴州境內(nèi)時已是“櫧南無冬春,柯葉連峰稠”,這是《出郴山口至疊石灣野人室中寄張十一》的詩句。等他抵達嶺南不久,隨即又接到赦免令了,又是北歸穿越湖南腹地。在過汨羅江時,他想起曾流放湖湘懷沙自沉的屈原,“湘累漫興哀,英皇復(fù)淮吊”,勾起他的遷客之悲。

在巴陵洞庭湖恰好遇上故交李白,耽擱的時日較多,“山水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巴陵送李十二》)。

黔陽古城古巷

3

王昌齡第二次到湖南是長住,也是被貶。唐玄宗天寶七年(748),知天命的王昌齡被貶龍標尉。被貶謫的罪名是“不護細行”,當時他正在江寧縣丞8年任期,還在廣陵尋訪“易名叟”的游覽途中。才華過人、詩名太盛,又交游甚廣,難免遭人“羨慕嫉妒恨”,詩人是再次被李林甫以及其爪牙饞毀和中傷的暗箭射中。

“樓頭廣陵近,九月在南徐”,從《客廣陵》詩句中,可知王昌齡動身南下湖南的時間在九月后。

他抵達岳陽驛站休息時,已是秋風秋雨愁殺人的深秋或初冬時,“相逢楚水寒,舟在洞庭驛”“杉上秋雨聲,悲切蒹葭夕。”(《岳陽別李十七越賓》)“諸侯分楚郡,飲餞五溪春?!保ā段淞晏锾叵退抉R盧溪》在天寒地凍里詩人一路舟車勞頓,也被穿越的大半個八百里洞庭雪色所吸引,吟詩唱酬,離開武陵時已是次年早春二月,“從此武陵溪,孤舟二千里。桃花遺古岸,金澗流春水?!保ā读魟e武陵袁丞》)

詩人已有前面被貶更為偏遠艱險的嶺南的體驗,對于湖南的山水不陌生,還有種親切感,從洞庭到長沙,一路交友寫詩唱酬南下,千里迢迢,過千山涉萬水,歷時秋冬春,王昌齡才到達湘西邊地。在黔陽,他被黔陽的山水風情所吸引,沅溪野宴竹林,春宴醉迷松溪路。

至唐肅宗至德元年(756)離開龍標,王昌齡前后在任7年,他的晚年就算是在龍標度過的,因為離開不久,就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所殺。在龍標的數(shù)年,也是他生命畫上句號前最重要的句式,留下大量重要的詩文。

4

在黔陽古城生長的詩人柴棚,后來對我說,她小時候就在芙蓉樓旁長大,放學后常在芙蓉樓里與伙伴們玩耍,在玉壺亭里寫作業(yè),有時關(guān)門了,還爬墻進出……我羨慕她有這樣的詩畫世界作為兒時成長的背景,王昌齡以及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文,潛入了她兒時的作業(yè)本,根植于她的靈魂之中。

幸而之后,2016年夏日,我又有機會再赴黔陽古城,于是直奔芙蓉樓。

芙蓉樓前有《新修芙蓉樓碑記》,是清嘉慶二十年所立,我所見的芙蓉樓,已非王昌齡筆下的樓,但是眼前的山水仿佛還是唐時的模樣,潕水秀氣縹碧,沅水寬闊清深。對岸滿坡綠樹煙村,菜畦稻田,遠山如黛,疏淡的水墨畫一般?!褒垬藙氽E門”斜依著一株巨大梧桐樹,上方有清代泥塑“王昌齡送客圖”,盛情躬迎。

芙蓉樓龍標勝跡門

清幽古意裹擁而來。江畔兩塊被劈開的巨石,據(jù)說是王昌齡曾經(jīng)在潕水邊舞劍、習拳,激情之時揮劍斬開,對峙河邊的鐘巖、鼓巖霎時鐘鼓聲相應(yīng),香爐巖香火繚繞。

“名花好共題詩句,寒雨曾經(jīng)送客舟”,芙蓉潭岸王昌齡當年吟詩送客的送客亭,怪石兀立,梅花依舊。

王昌齡喜歡的松柏竹梅,水芙蓉木芙蓉,在亭臺樓閣間轉(zhuǎn)身便可遇見,那株王昌齡手植的古柏,已經(jīng)守護芙蓉樓一千三百余年,企盼主人回歸,把脖子伸長到三十米高,思念凝固成濃濃的香氣。

芙蓉樓后的芙蓉池半月亭,有民國第一任內(nèi)閣總理熊希齡夜游后所撰“魚游水底尋明月,樹插石縫遮青天”。石榴紅了,柑橘黃了,水蓮花盡,木蓮花開,都是等待著那個吟詩弄風簫的唐代詩家。

我靜坐玉壺亭下,品沈從文先生“風動鈴聲穿樓去,月移塔影過江來”的意境,眺望在蒼松翠柏、雨打芭蕉中獨立的聳翠樓,想象著三角亭如何風疏三徑草、月浸一池花……

那株幾人合抱的五百年藥楠,樹根竟然環(huán)生著五株碗口般的小樹,五子登科,華蓋般的枝葉,蔭蔽著百余平方米天地……

聳翠樓邊雨打芭蕉

我流連于芙蓉樓左側(cè)長長的碑廊,在一百多塊碑刻中尋讀著顏真卿、黃庭堅、米芾、岳飛、趙孟頫等歷代名人的墨跡。 還有一些殘碑斷碣記載著芙蓉樓的滄桑歷史,被風雨磨滅了字跡,就像王昌齡那些足跡一樣,湮沒在歲月的風云中。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聞訊好友王昌齡被放逐荒僻的夜郎西,寫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他千里迢迢遙寄愁心與明月到龍標,表達牽掛與憂心。王昌齡為安慰洛陽的親友故交,以“一片冰心在玉壺”相告。

黔陽古城的古樸,芙蓉樓的清幽,邊地百姓的純良,無不撫慰著王昌齡放逐漂泊之心,因此他在此寫下大量重要的詩文。兩千多年來,芙蓉樓傳頌著王昌齡的“為政以寬”“政善民安”,“仙尉”是百姓給他“一片冰心”的最高贊譽。

芙蓉樓碑廊

責編:羅嘉凌

一審:胡晴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