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木耳之名

    2024-05-10 16:45:18

文|熊其雨

想來, 你我皆為 “草木之人”,不由得悲從中來。

然而,“人在草木中,焉能不知茶”?生活的悲喜哀歡,或許要靠荼蘼花事和山間辟谷消解一二。春風(fēng)不度,鶯飛草長,昔日人聲如潮的禾場,次第長滿蛇莓、蒲公英、益母草、紫蘇和革命草,它們仿佛借了時節(jié)來壯膽,竟在孤零零的黑土地上,無故綴了些橙綠紅黃。

大地色。醉人淚眼。扒開小路旁的刺槐、青竹,再上幺姑墳山。早些年,村集體以長條石碑為記,將一處處低矮的山脈,一組組分山到戶,而后又被鄉(xiāng)鄰作為祖墳山祭供長眠的先人。山嶺寂悄,楠竹、茶樹、柞樹、梨樹、李樹和桃樹,以及一些不知名,被用來入窯燒炭的雜木,它們都是短住戶。上山采藥或砍柴后來人,隨時會將樹枝折斷,風(fēng)雨飄搖中,它們往往轟然倒地,如沉睡的木人,與薄如蟬翼的竹葉,以及經(jīng)年累月堆積的腐殖質(zhì)為鄰。人聲鼎沸,它們也難聽尋。

你我皆出落于自然,唯有念茲在茲。在這個悲傷的季節(jié),想起故人,唯有以木耳之名,才顯食欲和山珍之貴,方能念起歲月清淺。野生木耳,本質(zhì)上有毛面和光面之別,背面身著白絨毛,喊毛木耳;兩面光滑如鏡者,喊光木耳。而據(jù)農(nóng)人的經(jīng)驗看,木耳常長于朽木之上,谷皮樹被伐的樹干或去皮處,常有如雞毛樁一樣的耳子茬茬冒尖,古人稱:“乃濕熱余氣所生,曰耳,象形也,以軟濕者佳也?!币嘤泻贸哉甙l(fā)現(xiàn),木耳多生于桑、槐、楮、榆、柳樹上,其味道猶如土雞湯鮮爽無比,一般在春夏之交或六月多雨時采,采后在太陽下暴曬,可保存數(shù)月之久。《本草綱目》記載:“木耳,性味甘平,主治益氣不饑,輕身強志,并能治療痔瘡、血痢下血”。同時,常吃木耳有助減肥,對高血壓患者也有療效。

奶奶健在時,常在雨后初晴的時候上山,貓著腰在山茶樹下的一根朽木前撥弄,一旁的籮籃子里是半透明或暗黑色,摸起來極富彈性、柔軟冷冰的木耳,其以側(cè)生短柄輕著于樹,直徑不到10厘米,邊緣呈不規(guī)則波狀。將木耳摘下后,用手掐去尾部粘連的樹皮、木屑,揩掉鼻涕蟲,用冷水洗凈后,最好在開水中撩一遍以去除雜質(zhì)和動物蟲卵。

木耳晾干水汽后,放在柴灶鍋里干炸,待兩面炸到松軟甚至發(fā)出噼里啪啦聲響時,就可盛出備用。放入混合后的豬油和菜籽油,將生姜絲和大蒜籽炒香,下精肉片、木耳和少許剁椒炒入味。出鍋時放少許青紅椒或大蒜葉,山野珍品的甘香味、草木味和鮮甜味就來了,不必擔(dān)心它是否有毒。一瞬間,食客仿佛要將整個春天一口吞下才過癮。

而今,木耳仍在舊地出落、發(fā)軟、霉?fàn)€,只是無人去采。空房子外空鼓的窗臺上,零星散落的干木耳,張著大而空洞的耳朵,孤零零躺在那,仿佛要唱吟或聆聽一首春天挽歌。目之所及處,除了楠竹滿山和春筍拔節(jié)而起,一丘開墾多年的菜園里,接替奶奶來種地的伯母點了幾窩黃瓜和西瓜,洋芋頭已開出黃白相間的花骨朵,辣椒掛起果實,唯獨不見持鋤人。

我在長沙的短暫漂泊居所,所幸和群山不遠。騎車不過幾分鐘,就是連片的公墓山或荒山,年少時極其覺得可懼,如今卻膽大如鐘,極其向往山中的珍野、野菜和山筍,以至于覓得些許偷閑時,就提起蛇皮袋往山中蹦跶……

食之無味時,常常一個人去安置小區(qū)外的常德粉面館,點一碗木耳肉絲粉。下筷處,肉絲已燉得糜爛,木耳也切得細長,咬起來有脆彈口感,全然不是野生的質(zhì)感和口感。而盆中冷水浸泡的木耳,絨毛多,葉片大,一朵少說有三兩,店家稱它為毛木耳,仿佛是吃了營養(yǎng)劑或膨大劑,弄不清其門道。然而,在嗜辣嗜麻的四川等地,毛木耳因質(zhì)硬、脆爽,常被用作火鍋食材,竟頗受老饕們歡迎。

念念然,不如歸去!夏上半山崗,再下野藕塘。

責(zé)編:何婷

一審:何婷

二審:范焱

三審:丁偉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