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萬名湖南學子游學阿拉善!七大活動尋找西夏古國,探秘賀蘭山巖畫,大漠中尋找“宇宙之弦”……

李治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客戶端   2024-05-20 20:26:25

?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20日訊(記者 李治)今天,“啟智潤心,筑夢揚帆——萬名小辣椒暢游阿拉善”游學活動在長沙新湖南大廈正式啟航。

阿拉善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最西端,蒙古語意為五彩斑斕之地。 阿拉善是全球唯一以沙漠為主題的世界地質公園,境內有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和烏蘭布和沙漠,世界三大胡楊林之一的額濟納胡楊林、世界三大載人航天中心之一的東風航天城,世界三大著陸場之一的額濟納東風著陸場,有與殷墟甲骨、敦煌遺書、明清檔案并稱為“20世紀中國四大文獻考古發(fā)現”的居延漢簡,有“美術界的活化石”曼德拉山巖畫以及賀蘭山巖畫,有敖倫布拉格、額日布蓋、海森楚魯三大怪石峽谷。這里是游牧文化和農耕文化融合之地,有中國觀賞石之城、中國駱駝之鄉(xiāng)等美譽。

阿拉善盟不遠萬里伸來橄欖枝——今年暑假,邀請1萬名湖南學子去當地游學。為此,在湖南日報報業(yè)集團指導下,由華聲在線股份有限公司和阿拉善盟文化旅游投資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聯(lián)合組織,湖南日報社長沙分社承辦了“啟智潤心,筑夢揚帆——萬名小辣椒暢游阿拉善”游學活動。

尋找西夏古國,探秘賀蘭山巖畫,體驗草原文化;乘駱駝踏沙行遠,在大漠中尋找“宇宙之弦”,為沙漠種下一棵梭梭樹;探訪拜興高勒鹽湖……活動精心策劃安排了諸多課程,讓學子們充分感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蒼茫,“漠漠平沙際碧天,問人云此是居延”的遼闊,“弱水潺潺,落葉翩翩”的意境。

即日起,活動主辦方向全省學子們發(fā)出招募令:歡迎踴躍參加“啟智潤心,筑夢揚帆——萬名小辣椒暢游阿拉善”游學活動。在兩個月時間里,將計劃組織1萬名中、小學生,分批次前往阿拉善游學。

活動啟動后,除了聯(lián)動兄弟媒體推介宣傳阿拉善的大好河山以外,湖南日報“報網端微”媒體矩陣將進行集中報道,新湖南客戶端將開設專欄持續(xù)宣傳。報紙將擇期開辟專版,刊載參與活動學生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攝影、美術和文字作品。

另外,一批省內優(yōu)秀自媒體達人正在集結中。這些達人將先行為學子們實地探營阿拉善,奉上視頻、美圖和美文。


【鏈接】

“萬名小辣椒暢游阿拉善”游學活動主要課程安排

1.探秘阿拉善博物館

阿拉善博物館立足阿拉善地區(qū)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積淀,充分利用各個時期豐富的文物資源,把文物陳列的原創(chuàng)性和特色性作為展示的中心工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大力弘揚阿拉善悠久的歷史地域文化,精心籌備了“大漠明珠 絲路古韻——阿拉善通史展”“大漠駝鄉(xiāng) 人文薈萃——阿拉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大漠史刻 東西互鑒——阿拉善巖畫專題展”“大漠秘境 生態(tài)屏障——阿拉善自然生態(tài)變遷展”等4個基本陳列,突出展示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團結奮斗,共同開拓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悠久的歷史、共同創(chuàng)造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偉大精神的光輝歷程。

2、探秘賀蘭山巖畫

阿拉善賀蘭山巖畫遺址公園位于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其中的巴彥浩特巖畫遺址公園有很多鐵器時代的巖畫。這些巖畫可以證明在鐵器時代阿拉善已經有了人類生活過的痕跡,也可以看出當時人類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狀態(tài)。

巖畫記錄了遠古人類3000~10000年前放牧、狩獵、祭祀、征戰(zhàn)、娛舞等生產生活場景,成為研究遠古人類文化史、原始藝術史的文化寶庫。順著這個多彩的巖畫萬花筒,可以窺見古代游牧人一幕幕富有生氣的社會生活,喚起對人類一致性的認識,理解人類的發(fā)展歷史。

巖畫制作手法多為磨刻、鑿刻,少數使用劃刻,題材包括動物、騎者、蹄印、駱駝、神面像等。從內容題材、制作技法、表現形式、風格特征上來看,延續(xù)時間較長。其中一部分內容非常珍貴且制作精美,在阿拉善巖畫中極為罕見,學術研究價值較高。

3、衛(wèi)拉特蒙古大營體驗草原文化

衛(wèi)拉特蒙古部落位于阿拉善左旗,是一個集蒙古族民俗體驗、蒙古族文化傳承、蒙古族文化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研學基地。

部落內設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文化實踐、五畜文化體驗、住宿文化體驗、飲食文化體驗等5個區(qū)域。

有傳統(tǒng)蒙古包、駝具、服飾、蒙古族生產生活所用器具等4千余件展品,同時開設了蒙古禮儀、呼麥、薩瓦爾登舞蹈、摔跤、射箭、奶食品制作、氈繡等20多門實踐課程。

4、沙漠天文課堂:尋找宇宙之弦

由于沙漠地區(qū)遠離城市的光污染,空氣清新,星空清晰可見,因此成為了觀測天體的理想之地。

在這種環(huán)境下進行天文教育,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宇宙的奧秘,激發(fā)他們對天文學的興趣,了解不同文明中關于星空的神話傳說,并進行科學探索,由此培養(yǎng)對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沙漠天文課不僅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天文知識和觀測技能,還能讓他們在獨特的沙漠環(huán)境中親身體驗天文學的魅力,感受宇宙的神秘和壯麗。

5、為沙漠種下一棵梭梭樹

阿拉善SEE于2008年發(fā)起成立北京市企業(yè)家環(huán)保基金會(2014年升級為公募基金會),深耕包括荒漠化防治的“一億棵梭梭”、培育民間環(huán)保公益力量的“創(chuàng)綠家”“勁草同行”等多個環(huán)保項目;2012年發(fā)起成立的深圳市紅樹林濕地保護基金會,是中國首家由民間發(fā)起的環(huán)保公募基金會,打造中國濱海濕地保護可借鑒范本;2016年發(fā)起成立湖北省長江生態(tài)保護基金會,助力“長江大保護”國家戰(zhàn)略;2017年發(fā)起成立西安市企業(yè)家環(huán)保公益慈善基金會,守護秦嶺生態(tài);2018年發(fā)起成立深圳市阿樂善公益基金會,發(fā)揮企業(yè)家優(yōu)勢資源和創(chuàng)新精神,為公益組織和項目提供持續(xù)性支持力量;2019年成立阿拉善SEE生態(tài)公益培訓學院,為環(huán)保公益行業(yè)培養(yǎng)專業(yè)核心力量。

6、駱駝之鄉(xiāng)體驗騎駱駝

內蒙古阿拉善盟是我國擁有雙峰駝最多的地區(qū),素有“駝鄉(xiāng)”美譽。阿拉善雙峰駝是世界雙峰駝中的優(yōu)良品種,是阿拉善十大文化符號之一,作為我國駱駝集中產地,阿拉善已有超過5000年的駱駝馴養(yǎng)歷史。2012年11月,中國畜牧業(yè)協(xié)會駱駝分會授予阿拉善盟“中國駱駝之鄉(xiāng)”

阿拉善是雙峰駝保護區(qū),阿拉善雙峰駝被列為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歷史上,阿拉善駝絨被定為朝廷貢品。駱駝系列產品4大類79種,初步形成以液態(tài)奶、奶粉為主導產品的駝奶產品體系;以駝肉餡餅為主導產品的駝肉產品體系;以香皂、眼霜、洗面奶等為主導產品的駝脂化妝品產品體系;以駝絨、駝毛等為主導產品的服裝產品體系。

7、妙不可“鹽”,探訪拜興高勒鹽湖

天池的西北方向,拜興高勒鹽湖坐落于此,這里曾是漢代時期草原絲綢之北路的一處驛站,而蒙語拜興高勒意為“河邊的老房子”,拜興高勒鹽湖因此得名。

拜興高勒湖似一面“天空之鏡”鋪于天地之間,沙山相接,天水一色,清澈明朗,幽靜宏大。在這里,可聆聽駝鄉(xiāng)絲路的鈴聲,探尋駝鹽古道的文化,領略大荒之美的幽遠。

鹽從哪里來?鹽的種類有哪些?同學們可以帶著疑問來拜興高勒鹽湖,參觀工業(yè)鹽場,學習工業(yè)鹽的生產、鹽的成分等相關知識。

(報名咨詢電話 18169222351、18207480523、19176679171、13141702493)

責編:張笛

一審:封豪

二審:張福芳

三審:周韜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