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07-08 07:52:29
文|周偉
1067年,周敦頤以永州通判攝邵陽事,在邵一年多,操行清修,關(guān)心民生,興辦州學,潛心著述。
據(jù)傳,夏天他喜歡一個人在公務(wù)之余去城郊的蓮荷村走走看看,他喜歡這里的青山綠水,喜歡這里勤勞善良的農(nóng)人,更喜歡這田垅里漫天碧玉安靜的蓮荷,粼粼清波,朵朵紅蓮,重重芰荷,陣陣清香,襲上心頭。據(jù)寶慶(邵陽舊名)八景之一“蓮池古香”記載:后來,周敦頤把蓮荷村的蓮荷移植過來,在府署東側(cè)與資江之間辟愛蓮池,占地約十余畝,蓮池寬十余丈,中間有一石臺,臺上有六角亭,名君子亭,兩側(cè)有“之”字橋。池內(nèi)遍植蓮荷,每當盛夏之夜,蓮花怒放,香氣襲人,美不勝收。不久,便有了那篇字字珠璣、膾炙人口、千古傳誦的《愛蓮說》。
“愛蓮花,斯人安在?微周子,吾誰與歸?”隔水相望,六嶺春色,如詩如畫;憑江遠眺,秋月清明,入心入夢。
漫步在資水、邵水匯流的河堤上,文化學者千山兄和我談起周子(周敦頤)愛蓮和君子文化的故事。他說,當下社會更應(yīng)倡導蓮之愛、君子之愛的文化新風,倡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中通外直,不枝不蔓”的君子仁風?!拔岬滥蟻?,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早已成了湖湘文化最豪邁的廣告語,而愛蓮池、君子亭、濂溪第、愛蓮書院,無疑是千年寶慶、君子邵陽最具吸引力的文化磁場。魏源、蔡鍔等許多邵陽先賢,紛紛就讀于愛蓮書院,沐浴君子文化之靈光,他們的系列著作都是君子文化理念在他們那個時代的思想成果。
我曾在寶慶八景之一“山寺曉鐘”的銘記中寫到:宋代,遷郡學于東山,理學大家濂溪先生(周敦頤)曾到此講學視察。明代,在此興建濂溪書院,學風熾盛,享有盛名。至清代,著名學者鄧湘皋長期擔任東山書院山長,在此興學育才……寶慶山寺曉鐘,歷千五百余載,學風不減。
那日正大暑,我受邀來到邵陽市郊的蓮荷村采風。走在蓮荷村,山青水碧,置身萬苗連片的森林中,立馬有了綠色心情,頓覺絲絲清涼。放眼望去,一派綠色世界,林木蔥郁,姹紫嫣紅,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穿越悠長的時空,在田垅里尋尋覓覓,觀滿塘碧影,清涼遮夏,看萬朵白紅粉蓮,聞清香徐徐,時光如流水,思緒若流云。
蓮的心事,誰人能懂?“陸上百花競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這是一種境界;“不與桃李爭春風,七月流火送清涼”,也是一種境界;“銀塘珠露三月更,風靜荷香遠益清”,又是一種境界……可以這么說:在中國人中,幾乎找不到不愛荷花的。
蓮之愛,世謂多君子,其實老百姓也特別喜愛。不光是蓮象征純潔與高雅、清凈和超然,還有荷在民間有著和合美滿家庭幸福的寓意。
那些年,每到夏天,奶奶常常坐在大樹下乘涼,我家老木屋門前常是一塘蓮香清韻,大地靜美。奶奶有好幾次淡淡地對著年少的我說:蓮的心事,蓮自己懂得;奶奶的心思,你要懂得。那時我還不明事,但看到奶奶的眼光堅定高遠,仿佛越過荷塘越過時空越過千山萬水……后來,每次歸鄉(xiāng),再也見不到奶奶了,也看不到那一塘的蓮香清韻,我感覺若有所失,心神不定。多年后,我仿佛有所領(lǐng)悟:人生懂得,心安即是歸處。
責編:胡雪怡
一審:易禹琳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