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08-12 02:47:10
文|廖思婕
夏天向來熱烈,無論是親身經歷還是文藝片,記憶中的故事都發(fā)生在夏天,今夏也一樣。四年一度的夏季奧運會又為劇情添上一筆,我關注著遠赴賽場的中國面容和所有代表國家的榮譽,但這一次,20歲的我看到的比賽故事好像不太一樣了。
小時候看比賽,我急切又淺顯地關心集體榮譽。我和伙伴、家人談笑著,今天中國收入了多少枚獎牌,排在了獎牌榜單的第幾位。只記得誰是冠軍,誰被稱為“黑馬”橫空出世,誰又錯失了良機,遺憾可惜。我們捶胸頓足,為什么就差那么一點點;也歡欣鼓舞,記得我們的國歌在場館的上空飄蕩了多少遍......
我對奧運的追憶也只能夠到2012年的倫敦,沒有“體育夢”的我對體育的視線停留,更多是因為“奧運”眾所周知的盛大。在電視機前被頂尖的運動員和體育技術所震撼,加上骨子里流淌的愛國情懷,我像“湊熱鬧”般,僅僅計算著競技規(guī)則里面的輸贏。
年齡和心智在成長中變化。現(xiàn)在,不再是以前那樣了,我看到了背后的更多故事。
我看到了冠軍的動人之處,不僅在于榮譽至上,更在于他讓我們重拾拼搏和相信的力量。當下的時代,疲憊充斥在太多人的意志里,努力在不確定面前顯得無力。因而,當初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汗,但最終收獲回報,這樣的見證對我來說充滿慰藉。競技體育讓我們看到,一群運動員們終其一生沉浸在自己熱愛的賽道反復練習。她們用堅持到底/拼盡全力的舉動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依然有最純粹的夢想和追夢的人。
我看到了越來越多明媚的女性力量,閃耀在這一屆近百年以來好不容易做到性別平等的運動會。跳水“雙子星”全紅嬋和陳芋汐驚不起水花,卻無數(shù)次驚動了全世界。
21歲的鄭欽文跨越了一道難以逾越的歷史鴻溝,奪冠后,她躺在紅土上那一刻,一朵玫瑰綻放了。賽場上的她,我們看不到絲毫競爭中的沉重與緊繃,她要超越的只是自己。黝黑卻健康的膚色,舒展有力的姿態(tài),強大到讓人“確信”她就是會成功。
61歲的倪夏蓮依然活躍在各大賽事,她的人生是一場浩大的“體驗”,而不去想輸贏?!笆澜缥ㄒ弧焙汀笆澜绲谝弧钡膿肀亲杂膳c純粹。
郭晶晶出現(xiàn)在裁判席時,多少人才發(fā)覺她作為女性引以為傲的職業(yè)生涯被“隱入豪門”四個字淹沒,我們也無法想象她用了多少的努力,才打破這種刻板印象,堅定肅穆地站在裁判席。
黃雨婷、陳芋汐、孫穎莎、陳夢、黃雅瓊、江旻憓......這個夏天的美好,來自每天都能看到遠方的女運動員創(chuàng)造屬于她們的歷史,也和她們一同經歷這場狂歡。
我看到了能夠“代表”中國形象的新一代運動員。在他們的敘事里,不失中國的溫良謙遜的傳統(tǒng)底色,更充滿了與世界對話的通行語言,那是一種絕對實力下的絕對自信,是落落大方的“配得感”。
“我們是冠軍!不滿意的應該是別人!”——這是覃海洋對自己的分段成績并不滿意時,潘展樂送上的情緒價值拉滿的回應。只要比賽就沒下過領獎臺的張雨霏向世界證明中國游泳運動員并非曇花一現(xiàn)。
全紅嬋會在外國路人面前大方地“炫耀”金牌;鄭欽文也說,“Queen Wen,我實至名歸!”面對雜音勇敢回擊,面對贊美盡情擁抱。這一屆年輕人們拒絕精神內耗,真實展現(xiàn)松弛,拼搏與堅持下的“爽文敘事”,是時候打破許多人對中國人“沉悶內斂”的刻板印象了,優(yōu)秀運動員的卓絕表現(xiàn)和良好風度就是“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我聽到了更多對“第二名”的鼓勵與肯定的聲音,我也更想了解亞軍、季軍、最后一名以及所有參賽者的故事。每一個參賽的運動員背后都有一段生動的經歷,即使他們不能在領獎臺亮相,但那夜以繼日的備戰(zhàn),復雜的心路歷程仍值得被敘說。
倫敦的風終于吹到巴黎,葉詩文在12年的沉寂里,拼來這一次泳池里的翻越,我們看到了她更美的一面。此次入選后她曾提到:“與其說我熱愛游泳,不如說我是熱愛拼搏的過程,日復一日地付出努力,在比賽的過程中去拼盡全力,這個過程我覺得是最精彩、最吸引人的。”
我想,競技的終極目標,應當并不僅僅是為了比較和爭奪所謂的成功,而是每一位運動員都能在博弈的過程中不斷超越昨天的自己,找到身體、生命的更高能量的一種狀態(tài),那是最磅礴茂盛的生命力;而誰又能說只有得冠軍的小孩才會被愛,冠軍只有一個,但我們的愛很多也會平分。至于下一次,那就像孫穎莎說的那樣吧:我會從頭再來,我不會放棄。
夏天和巴黎奧運都會落幕,但奧運精神、體育精神,生而為人的精氣神只會積長,不會消沉。旅途還很遠,要真摯地汲取當下最真實的力量與感動。也衷心地祝愿運動員們,我們下一站還見。
恭喜作者獲得由湖南體彩提供的體彩奧運助威周邊大禮包。
《我的奧運故事》征文活動得到湖南省體育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大力支持。今年是中國體育彩票統(tǒng)一發(fā)行30周年。過去30年,中國體育彩票已累計籌集公益金超8300億元,廣泛用于助學、濟困賑災、奧運爭光、全民健身、殘疾人事業(yè)、農村和城鎮(zhèn)醫(yī)療救助基金等多項公益事業(yè)。
責編:劉濤
一審:劉濤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