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奧林匹克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08-12 06:49:45

陳普莊

寫過好多篇體育評論,可是當巴黎奧運會閉幕式真正到來的時候,腦海里只有四個字:這不好評。仿佛是第一天知道奧運會要在此時閉幕。

其實心里也打過好多次腹稿,問過自己無數(shù)遍:什么是奧林匹克?

當何冰嬌手持西班牙奧委會徽章,帶著半決賽受傷對手馬林的夢想登上領獎臺,人們說:看,這就是奧林匹克。

當61歲的倪夏蓮一邊為第二故鄉(xiāng)盧森堡征戰(zhàn),一邊來母隊給孫穎莎當陪練,人們說:看,這就是奧林匹克。

還記得三年前,在東京,意大利人坦貝里和卡塔爾人巴爾希姆都越過了2.37米的高度,兩人決定共享男子跳高金牌。人們?yōu)橛颜x歡呼:看,這就是奧林匹克!

三年后,在巴黎,同樣的過程有了不同的結局。美國人麥克尤恩和新西蘭人科爾成績都是2.36米,但他們選擇了不共享金牌,而是加賽決勝。人們說:看,這難道不也很奧林匹克嗎?

你有怎樣的生活,眼中就有怎樣的奧林匹克。

如果你一放假回家就被催婚,上了飯桌還被要求秀才藝,你就會覺得潘展樂的賽后采訪簡直就是你的電子榨菜、睡前爽文。

如果你的公司正面臨業(yè)績上的重壓,有的領導會想,這幫手下為什么不能像國乒一樣能打勝仗,而員工也會抱怨:領導您能不能先當一回劉國梁?

自媒體人一邊抨擊媒體記者“不會提問”,一邊把同一篇推文不斷地用所謂“二創(chuàng)”強調著他們的“奧林匹克”。這是一個開放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每個人都誓死捍衛(wèi)自己的表達方式,因為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奧林匹克。

體育很純粹,純粹到你只需要尊重規(guī)則,勝與敗,盡管交給自己和命運。體育很復雜,復雜到它可能源于生物學,終于哲學。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奧運會最大的價值,不外乎提供了一個情緒的出口。

奧運下線,生活繼續(xù),這很平常,卻很重要。

人們都在夸贊這一屆“00后”,生活仿佛又回到了它本該有的模樣。努力而不內卷,自省但不內耗,尊重卻不盲從,因為活在當下,所以無畏明天。

“可能會有一段看不見方向的路,需要你一直走下去。”率隊實現(xiàn)奧運金牌零的突破后,中國藝術體操隊教練孫丹說。

明天不足為懼,可怕的是沒有明天。就在奧運閉幕前一日,埃塞俄比亞選手塔米拉特·托拉在號稱“史上最難賽道”上打破男子馬拉松奧運會紀錄。領獎臺上,沒有傳奇貝克勒,完賽名單中,見不到王者基普喬格。然而更令人唏噓的是,去年才剛剛以2小時0分35秒打破世界紀錄的24歲青年才俊基普圖姆,今年初因為一場車禍,已與他鐘愛的賽道永別。

長沙清晨的高溫并不會因為奧運會的閉幕而有所收斂,生活遠比你想象的更加倔強。在你努力生活的今天,明天正在馬不停蹄地趕來。

責編:萬枝典

一審:易禹琳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