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2 16:08:07
愛吃魚頭的同學,吃魚頭時有沒有被硌過牙?一口咬下去被小石子硌得半天動不了嘴。這是魚沒洗干凈?是魚吃了石頭?還是吃到了魚的牙齒?
魚頭里的小石子是啥?
我們吃魚,尤其是黃花魚等海魚時,魚頭里時?!奥瘛敝咨笆印?,一不留神就會硌得腦殼共振。吐出來一看:大小、形狀都與大米粒相仿,質地堅硬,細看還有珍珠光澤——難道魚腦子里也能長珍珠嗎?
差點把牙給硌崩掉
當然不能,這些“石子”實是魚頭的固有配件。你大概聽說過,人耳深處有3對聽小骨(左右耳各一套),用來傳遞聲音震動。魚類也一樣:魚的耳朵藏在腦殼內(nèi)部(多在后腦勺位置),外面看不出來。
人耳的聽小骨。如果耳石從耳膜上脫離,就會使人感到強烈眩暈。
魚的耳內(nèi)也有3對稱作“耳石”的小骨,負責傳遞聲音、感知平衡。魚耳石的化學成分,主要是碳酸鈣和有機物質,3對形制各異:通?!拔⒍陛^小,呈圓片狀;“矢耳石”較大,多為薄片箭頭狀;“星耳石”最小,很難見到。
魚類也有“身份證”?
很多食用魚類,我們在魚頭里吃不出“石子”,并不是魚沒長耳石,而是它們的耳石太?。ㄖ睆絻H一兩毫米),很多還是透明的,吃魚時不易發(fā)現(xiàn)。不同魚類的耳石大小、形狀差別很大,絕無雷同,堪當魚類的身份證。
各種魚類的矢耳石
像鯽魚、鯉魚這些鯉形目魚類,3對耳石中以微耳石最大,但也不過小米粒大小。而鱸魚、鯛(diāo)魚及大部分海洋魚類,則是矢耳石最發(fā)達;但它們矢耳石的形狀各異,蝦虎魚的多呈圓盤狀,而扁鲹(shēn)的更像個箭頭。
黃花魚所屬的石首魚類,以矢耳石大而厚重著稱,最大的堪比5分硬幣。發(fā)達的耳石,賦予這類魚超強聽力,它們大多能在水下“發(fā)聲”交流。不過硌到人牙最多的,估計是它們。也正因為“腦殼里藏石頭”,這類魚才被命名為“石首”。
小黃魚的耳石
耳石堅固耐久,就算魚已經(jīng)死不見尸,科研人員也能靠耳石鑒定物種。比如調查大型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的食物組成時,只要能在胃容物里找到耳石,就能倒推出食物“身份”。在古生物學領域,憑借耳石化石,亦可推測出大致類群。
耳石“硬盤”:精確記錄“魚生”
除了用作“身份證”,耳石還記錄了“魚主”的生命歷程。將耳石(3種均可)打磨成薄片,透光觀察,能看到一圈圈同心環(huán)紋——這些交替排列的溝、脊結構,是耳石的“生長紋”。
大鱗鰭蝦虎魚的矢耳石
它的形成原理類似樹木年輪:夏季水溫高、食物充足,魚加速生長、耳石增長也快,就會形成凸起的脊;冬季水溫低、食物匱乏,魚的生長放緩,耳石便形成凹陷的溝(暗帶)。
在季節(jié)鮮明的水域,只要數(shù)數(shù)生長紋的圈數(shù),就能知道魚的準確年齡。
若增大顯微倍數(shù),還會發(fā)現(xiàn)相鄰兩條“年輪”之間,有很多更細的環(huán)紋——這是以天為單位的“日輪”。一天之內(nèi),魚類生長也有快有慢:白天光照足、溫度高,魚長得快;夜晚沒了亮、溫度低,魚類生長也變慢。
耳石上的日輪
曾有科學家做過實驗:將魚養(yǎng)在光照、溫度恒定的環(huán)境中,耳石便不再有日輪形成了。對那些壽命不滿一年的短命魚來說,就得依靠數(shù)日輪來算它活了多少天。
生長紋的疏密,還和魚的成長環(huán)境、年齡階段有關。環(huán)境適宜,魚長得快,生長紋間距寬,反之間距就窄。通常初生小魚長速最快,隨年紀增長逐漸放緩,因此生長紋一般中心間距寬,越往外越密集。
其實魚的身體里除了耳石,還有些別的“小石塊”值得關注,有的甚至可以當“寶石”。
青魚的喉骨做文玩?
文玩市場上有種“青魚石”:顏色淺褐,晶瑩剔透如瑪瑙、琥珀。它是青魚咽喉處的角質墊,大的堪比雞蛋。青魚活著時,用它配合“咽喉齒”,來碾碎螺、蚌的硬殼。
青魚原石表面粗糙,打磨拋光后才能顯出“身價”
所有的青魚都會長青魚石,常吃螺螄、蚌殼等軟體動物的青魚用它破殼。這塊“魚石”拋光后,就能呈現(xiàn)瑪瑙、琥珀的光澤和質感。
青魚石文玩配件。青魚石又叫“魚驚石”,民間相傳能防止小孩受驚嚇。
不過它的成分畢竟是蛋白質類有機物,質偏軟不宜雕刻,且不耐高溫,所以通常加工僅限于拋光。其實鯉魚、鯽魚等鯉科魚類咽部也有類似“石頭”,但太小不夠把玩,“草魚石”大些,在市場上多用來冒充青魚石。
青魚
來源:博物
責編:邱訪蓉
一審:黃帝子
二審:姚瑤
三審:王明輝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