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丨李云龍:淺評《道理與功夫》

  湖南文聯(lián)   2024-08-23 10:55:16

淺評《道理與功夫》

文|李云龍

知名學者張祥云教授的代表性著作《道理與功夫:人文教育學論綱》(下稱《道理與功夫》),已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于2022年5月正式出版。

而我今天才來說自己的閱讀淺見,實在是失之于遲緩。當然,馥郁典藏,歷久彌香,只有真正經(jīng)受得住歲月沉淀的,才可能成為存世范本。我以為,數(shù)載細品,不僅愈益見出《道理與功夫》辭藻氣韻的不同尋常,其自成格局的學理化系統(tǒng)闡述,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道理與功夫》是一部什么樣的著作呢?

第一,它是一部以人文教育為根本宗旨,現(xiàn)實針對性與學術(shù)啟示性都非常強的專著,祥云在本書《自序》中,對何謂“人文教育學”作了簡要而精辟的說明:

本著之所謂“人文教育學”,包含兩個層面的研究:一個層面是指“人文的教育”研究,一個層面是指“人文地教育”研究。換句話說,就是既研究人文知識、人文學科的教育問題,也研究教育本身的人文性問題。本著的“人文教育”一詞,既包涵“人文的教育”,也包涵“人文地教育”。

正因為祥云為本書貫注了如此強大的動能,并加深了教育學的內(nèi)涵,優(yōu)化了教育學的基質(zhì),我們也許可以由是做進一步生發(fā):之前的各類教育學,如果缺失了人文這一根性特質(zhì),則它更多的是近于過程性、功能性,是“屬于世俗和此岸,表現(xiàn)一種現(xiàn)實生活的態(tài)度與指向,講究功利性和實用性”;擺脫了純粹功利性和功能性的《道理與功夫》,也就擁有了高等級智性和極溫暖情感。

第二,它是一部和社會學家韋伯“理想類型”相契合的人文教育學專著,它描繪的是人的心靈圖式,展示的是上升的價值追求,它用實踐的鑄煉和理論的推演,完成了歷史經(jīng)驗的意義賦予,影響了人文教育學的結(jié)構(gòu)更新,其學說,構(gòu)筑了一種信仰——陳舊的或會完結(jié),然而“陶土也許會消失,但里面的火焰不會”,像“火焰”一般的人文教育學理論,將永在。

過去的人推崇一本書主義,意思是一輩子能有一本書拿得出手,也就可以不留遺憾了。張祥云教授的《道理與功夫》,顯然超越了“一本書主義”的量級設(shè)定。

它具有多方面的學術(shù)價值,一是開辟了理論新域,二是重建了哲學思維,三是轉(zhuǎn)換了言說系統(tǒng)。這無疑是特別難能可貴的。

祥云自己非常謙虛,總講這不值一提之類的話。但我想,他的真正成就,早就已經(jīng)聲名遠播,即使不舉這一部新著,僅他之前被新華文摘和人大復印資料高頻度轉(zhuǎn)載的許多雄文專論,就足以證明這一點。

再次翻看祥云在老家發(fā)給我的照片(是他現(xiàn)場所攝),想到我曾說過的一些題外話,謹錄于后:

祥云潛心于學問研究,深耕相關(guān)領(lǐng)域,勤謹端嚴,扎實求進,恰恰就是承續(xù)了客家傳統(tǒng)。這是屬于知識分子的別樣的耕讀傳家。

凝神又看了幾遍,每一次都深被吸引,于是絮絮叨叨再出言:

視界開闊,氣象不凡。近觀,遠眺,各成風景。葉脈間的清露,空谷中的微云,以及和人內(nèi)心互相撥動的嵐煙,包括摒除了城市擾人繁囂的鄉(xiāng)村韻致,種種難以名狀的奇妙的鏡頭切換,其中的光影躍動,色彩濃淡,樸素、悠遠、寧馨、清明,不同層次,映入眼簾,品之再三,興味無窮。這是自然和人文密碼精細并用心的組合。

客家先祖,重耕讀傳家,我以為,至少應該包含了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存身,手植禾稻,戴月披星,墾垡田間,斫路廣野,不求有多少貲財,但求四時安穩(wěn);二是養(yǎng)心,淡泊寡欲,清靜履仁,結(jié)跏趺坐,專力學術(shù),士林探勘即為安樂,經(jīng)籍尋訪便是富足。

外顯謙抑,胸羅綺思;有傲骨,不屈身,藏遠志,拒乞食。用族群古訓規(guī)范行為,以圣賢繩準衡量精神。

一世笙歌豐饒,常年廩給(jǐ,第三聲)無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此為居芝蘭之室,而能覽萬壑千巖,領(lǐng)優(yōu)游之趣,夫復何求!

并可兼及孝悌忠信,這也是客家傳統(tǒng)。

還是再回到《道理與功夫》。

我們曾在前面引過祥云在這部著作的序言中的兩句話,這是對于整個持論的核心闡釋,有必要重復強調(diào):一個是人文的教育,一個是人文地教育。這是非常重要的點。

還有,祥云用了如此心力,投入到教育學新路探尋當中,是特別難得的一種堅執(zhí)和持守,既需要理論自覺,也需要精神韌性。他選擇的是熱門學科,而從社會響應度看,它又更像是冷門旁支,這就越是要求治學者能耐得住寂寞。他的相關(guān)選擇,似乎顯得如行蜀道,但又格外重要和可敬,因為更好地厘清教育學本原和要義,積極建立去偽存真且袪魅見魂的嶄新認知,創(chuàng)造性構(gòu)筑與此適配的學理化標線和基點鉛垂,事涉千秋,影響深遠。對于本民族的教育學發(fā)展和教育本身,《道理與功夫》都有非常特殊的意義。

責編:周聽聽

一審:周聽聽

二審:張馬良

三審:熊佳斌

來源:湖南文聯(lián)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