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17:48:32
運動是能夠實現大腦逆齡的最為有效方法之一。我們都知道運動對全身的好處都是潛移默化的,那運動對大腦會有什么影響呢?
事實上,運動會讓我們更聰明、更敏銳,而且在上了年紀之后,還能夠保護認知功能。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運動對大腦的6個好處。
1.運動能最大限度增加腦部血流量
與不運動的人相比,運動的人腦部的血流量實在大太多,因此受到的損傷更少。
充足的血流量有助于大腦更快速、更高效地運轉,延緩認知衰退。很多人可能難以理解為什么大腦供血對認知功能如此重要,為什么運動是增加腦部血流量的金鑰匙。
不妨試想一下:人類大腦里的血管總長約400英里(大概643公里),交織密布在一個僅僅1200立方厘米的狹小空間里。因此,要讓血液流入大腦血管網絡的深處,心臟必須強勁有力,動脈和靜脈必須在血液流經時暢通無阻。
所以,增進心血管健康的最好方法就是運動,鍛煉心臟,把血管練成順暢、寬闊、快速的“高速公路”。
研究表明,經常運動的老年人的血管,和年齡只有他們一半的人沒有任何差別,都年輕并且健康。
增加大腦供血不需要去跑一場馬拉松。研究發(fā)現,老年女性每周步行幾次,每次30分鐘到50分鐘,3個月內腦血流量就能增加高達15%。
而即便只有10天沒怎么運動,腦部血流量就會減少多達30%。向腦部輸入的血液越多,大腦接收到的氧氣、糖類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就越多,你的反應、處理、思考、記憶、學習和注意力都會進一步提升。
增加大腦供血還能夠擴充腦容量,加強突觸連接,幫助制造重要的蛋白質和激素,清除可能導致癡呆的毒素,并生成新的腦細胞。
促進腦循環(huán)的最佳運動:
研究表明,最有益的運動就是能夠在一段時間內提高心率的持續(xù)性有氧運動,例如跑步,騎自行車和游泳等。
2.運動是生成新的腦細胞最迅速有效的方法
如果想要生成新的神經元,提高認知能力和豐富知識,就需要做特定的有氧運動。研究表明,這是刺激神經發(fā)生的最有效方法。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有氧運動可以促使大腦中負責記憶和學習的海馬區(qū)內新生神經元的數量增加到原來的2倍,甚至3倍。
雖然我們無法完全了解運動為何能帶來這么大影響,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因為體力活動的刺激,大腦產生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這種蛋白質經過證實能夠調節(jié)神經發(fā)生。運動還會促進大腦中的血液釋放某些蛋白質,在海馬體中形成神經元。
促進神經發(fā)生的最佳鍛煉:
改善腦部供血只需要多動一動就能做到,刺激神經生成則不同,必須堅持特定形式的運動才行,首選跑步及其他持續(xù)性有氧活動。
3.運動,讓大腦容量更大、更聰明
增加大腦供血,刺激神經發(fā)生,鍛煉身體的好處遠遠不止這些。
定期鍛煉還有助于增大海馬體,腦中的海馬體負責記憶和學習。海馬體越大,大腦就越能更好地保留記憶并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增大海馬體還可以保護大腦,預防抑郁癥等情緒障礙以及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
和大腦其他區(qū)域相似,海馬體隨著年齡增長反而縮小。因此,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時常備受記憶障礙、認知衰退困擾。
但研究表明,運動可以預防甚至逆轉增齡性萎縮。研究人員認為,運動是為數不多經過驗證的也確實能夠保持海馬體大小及功能不變的有效方法。
鍛煉身體還有助于增加大腦中的灰質。這種類型的神經組織大多可以全面提高大腦思考、推理以及記憶的綜合能力?;屹|越厚、越健康就越能夠更好地預防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
做家務、做園藝這類日常活動也能夠增加灰質,研究顯示,在健身房以外的地方,愛活動的人比不愛動的人大腦灰質更多。
另外,體力活動對白質也有奇效,其能夠增加神經纖維數量,加強神經纖維之間的聯通,而神經纖維占據大腦超過半數的空間。運動鍛煉能夠增進大腦左右半球之間的互聯互通,進而提高創(chuàng)造力、語言能力、記憶提取力、注意力及肌肉的協(xié)調性。
增加腦容量、變得更聰明的最佳運動:
跑步和步行等持續(xù)性有氧運動也同樣最有助于增大海馬體和其他灰質。近些年來,有多項研究表明,練習瑜伽可以增大海馬體。在腦部聯通方面,長跑是增加大腦突觸數量和種類的最佳方式。
4.運動,幫助我們讓情緒“煥然一新”
緊張的一天結束之后,如果能夠長時間地散步,或者能夠在健身房里練得汗流浹背,就會明白恰到好處的運動是多么能夠緩解壓力、安撫情緒,讓人覺得生活更加美好。
運動會激發(fā)一連串的生理反應,影響交感神經系統(tǒng)。盡管運動會導致應激激素——皮質醇分泌,但運動產生的皮質醇主要為大腦提供能量,并不會削弱認知功能。
運動之后,身體產生更多的內啡肽以及多巴胺、5-羥色胺、γ-氨基丁酸、去甲腎上腺素等神經遞質,這些物質有助于提升情緒,減輕壓力。假以時日,身體一旦適應了運動,就能更有效地調節(jié)皮質醇。
關于運動和壓力,有項研究發(fā)現讓人大跌眼鏡:如果不鍛煉,神經元甚至會改變形狀,長出新的分支,導致人們更容易焦慮和緊張。
不僅如此,運動還可以緩解悲傷、焦躁、無聊、不滿、自卑甚至抑郁。
如果在有氧運動之后你曾覺得酣暢淋漓,就能理解運動帶來的那種妙不可言的美好感受。運動之后產生“跑步亢奮”,大腦因此受到刺激釋放出內啡肽以及5-羥色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讓人覺得更滿足、更積極、更平和。
運動也會提升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數量,而這種分子同時還負責刺激神經發(fā)生,促使人們更快樂和更樂觀。研究表明,僅僅運動五分鐘之后,自我感覺就有改善。
安撫情緒的最佳鍛煉:
首先,一切可以帶來快樂的舉動,都是化解壓力的好辦法。但凡是自己喜歡的運動,就是最能夠提振情緒的運動。不要管朋友喜歡做什么運動,不要勉強自己去做別人極力推薦而自己卻無法樂在其中的運動。逼迫自己做不喜歡的事只會增加壓力,這么做反倒抹殺了運動帶來的好處。
除了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研究表明,無論是在跑步俱樂部、瑜伽課還是在舞蹈課上,組團鍛煉比獨自活動更能減壓。
5.運動,不僅幫助減肥還能“鞭策”大腦
如今大部分人應該都知道運動有助于減肥。雖然大腦本身不含脂肪細胞,但是來自身體其他各處的多余脂肪對大腦影響甚深。
研究人員目前認為,脂肪細胞釋放的有害毒素可以滲透血腦屏障,血腦屏障是分界線,能夠將腦血管與大腦組織及細胞分隔開來。如果體內脂肪過多,就可能產生大量毒素。
一旦來自脂肪細胞的毒素進入大腦,毒素就會侵入海馬體并干擾其功能,導致控制認知功能的突觸失靈出錯,出現功能障礙。結果會記憶力受損,學習速度減慢,整體認知能力下降。
科學家發(fā)現,做運動能夠讓小鼠有效地逆轉脂肪對大腦造成的損害,甚至能夠讓海馬體功能恢復正常。愛動的動物在認知測試中比不怎么動的動物表現更好,即便兩者體重相同,情況依然如此。一項對人類的研究同樣發(fā)現,超重及肥胖人群經過兩個月運動之后,腦血循環(huán)得到改善,大腦受到的毒性作用被部分消除。
如果你不想通過運動減肥,盡管大腦依然從中獲益良多,但獲益程度遠不如結合運動減肥。一項已發(fā)表的研究同樣指出,不愛動的瘦子的認知能力不如身體強壯的胖子。
減肥是增進大腦健康的最佳運動:
最近對18000多人進行的一項研究發(fā)現,經常慢跑的人體重下降幅度最大且持久不反彈。
跑步時身體各個部位都參與其中,心率始終保持在脂肪燃燒區(qū)范圍內且跑步極易上手。健身房、健身設備、健身伙伴統(tǒng)統(tǒng)不需要,只需一雙跑鞋,隨時隨地就能跑起來。
根據研究,短跑等短時間內爆發(fā)的高強度運動有助于加速燃燒脂肪。研究顯示,做同樣的運動,例如跑步、騎自行車、游泳、暴走等,以較慢節(jié)奏、持續(xù)時間更長的方式完成時,燃燒的熱量遠遠不及快節(jié)奏加速方式的運動,也就是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
6.運動,讓晚上擁有好夢
一項又一項的研究表明,運動有助于更快地入睡,而且睡著后也不容易醒,第二天早上醒來時感覺更加神清氣爽、精神煥發(fā)。
每天只運動10分鐘就足以提高睡眠的數量和質量。運動還能幫助降低患上各種障礙性疾病的風險,比如失眠、睡眠呼吸暫停和不寧腿綜合征等。
改善睡眠的最佳運動:
根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幾乎所有運動都能提高睡眠質量和數量。雖然大多數研究都是以有氧運動為主,包括步行、跑步和騎自行車等。
提醒:運動伊始,不要過快、過猛。研究表明,如果剛開始運動就因為節(jié)奏快和強度高而喘不上氣、說不出話,那么運動提振情緒的效果會被延遲30分鐘左右。
來源:科普中國
責編:邱訪蓉
一審:黃帝子
二審:姚瑤
三審:王明輝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