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雞面前畫一條線,就能把它催眠?這是什么離譜催眠術?

    2024-09-02 16:22:35

在一段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

一只雞被抓住,頭朝下靠近地面。然后有人用一根棍子或粉筆畫了一條線,雞就像是被催眠了一樣忽然靜止不動,這種狀態(tài)可以維持長達30分鐘。

這可不是什么視頻特效或魔術。自從這個神奇的雞催眠術被發(fā)現以來,有許多人都嘗試了這種方法,發(fā)現的確可以催眠一只雞。

在雞面前畫一條線,就能把它催眠了?

這種神奇的方法引發(fā)了一陣“催眠熱潮”,作家海明威把它寫進了書里。

還有人提出,如果把雞側著放倒在地面上30秒,也會成功催眠,而且雞的靜止時間長達2個多小時。

不過,雞為什么會被催眠?。侩y道真的是因為人們掌握了什么了不起的催眠術?

雞催眠術到底是科學還是玄學???

事實上不僅是雞,許多其他的動物都很容易被“催眠”。但在動物行為學家的眼中,靜止不動的動物并不意味著睡著了,而是一種“裝死”的行為。

動物學家將其稱為強直不動,或叫假死。當有些動物受到環(huán)境或者捕食者的威脅時,會進入一種像是癱瘓了的靜止狀態(tài),作為一種防御機制。

TI狀態(tài)的雨燕:我死了,我裝的。

在雞面前用粉筆畫線,似乎就是一種讓它們進入“裝死”狀態(tài)的方法。當遇到危險時,“擺爛”說不定還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讓捕食者失去興趣。

不過,靜止狀態(tài)的小雞不是“嚇呆了”,也不是“擺爛等死吧”,而是通過靜止不動的身體迷惑捕食者,讓它們覺得自己已經吐舌頭“嗝屁”了,但事實上卻時刻保持清醒狀態(tài)。

它們不僅會密切關注周圍的環(huán)境,也會偶爾做出一些神經反應,都是為了找到最合適的逃生機會。

一只在野外流浪的負鼠不小心撞到了一只狗,卻無處可躲。不過,它還有最擅長的一種防御手段,那就是“擺爛”。負鼠倒在一邊,吐出舌頭,呼吸變得越來越微弱,一動不動地倒在地上。

吐出舌頭,流出口水,一動不動。

在靜止不動的幾個小時內,負鼠看起來和“死了”真的沒有區(qū)別。不管敵人是戳戳它、踢踢它甚至咬咬它,它都不會有任何反應。而且還會分泌口水、制造糞便等,就像是中毒暴斃了一樣令人迷惑。這場面,再兇的狗看了都會:溜了溜了。

只有當危險徹底過去后,負鼠才會站起來離開事發(fā)地點。而這種方法往往可以抵御大部分食肉動物的攻擊。

從裝死中醒過來的負鼠,很警惕。

不過這也是動物沒有防御手段時才發(fā)展出的技能,像廣為流傳的“野外遇到熊要裝死”怎么說都還是下下策,最好的方法是保持警惕,不要用眼神交流并正確使用防熊噴霧。

除了作為一種防御手段外,“裝死”也有別的用處。

一種叫做奇異盜蛛的蜘蛛的“裝死”是為了交配。

當雄性的奇異盜蛛向雌蛛求愛時,需要帶著結婚禮物。但這樣往往不夠,雄蛛還是可能被雌蛛攻擊甚至吃掉。因此,“假死”成為了雄蛛的交配策略。

研究表明,會“裝死”的雄蛛會獲得更高的交配成功率,交配持續(xù)時間也會更長。

找個對象還要當奧斯卡影帝!

動物界不乏有更聰明的物種,還有一種“裝死”是為了混口吃的:有一種鯛魚會假裝靜止,看起來像是死了。甚至,它身上還會顯露出斑點的花紋,看著就像是一條死了很久的“爛魚”。這時,大海中的清道夫就會被吸引過來,得逞的鯛魚會在此時一口吃掉清道夫。

這種斑點讓鯛魚看起來很像正在腐爛的“死魚”。

不過大海中還有一種恰好相反的情況。有時候“裝死”,可能就意味著直接送命。

鯨魚經常會誘導鯊魚進入“裝死”的狀態(tài),然后再捕食。對鯨魚來說,裝死的鯊魚就像是一塊送到嘴邊的肉。

裝死行為在許多動物身上都存在,不管是昆蟲、魚類、兩棲動物甚至是哺乳動物,都曾用這種方式來抵御敵人的攻擊,或達到自己的生存目標。

而有些科學家也猜測,人類也有著與此差不多的機制。當受害者遭到嚴重侵犯時,也可能會產生“嚇蒙了”的狀況:身體一動也不能動,無法求救,甚至無法哭泣。

不是不抵抗,而是身體被強烈的恐懼感支配了。而這可能會導致更危險的狀況。

就像前面說的,假死的手段似乎有效,但畢竟還是下下策,只是動物們走投無路時的無奈之舉。就算有再好的演技,還是有很大的風險會被捕食者吃掉。“演技”再好,該打不過的還是打不過。

來源:把科學帶回家

責編:邱訪蓉

一審:黃帝子

二審:姚瑤

三審:王明輝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