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丨施俊杰:漫游時光的底蘊,品讀衡陽之深邃——評《衡山論道》之湖湘文化篇

  湖南文聯(lián)   2024-09-20 09:19:06

編者按:值此第三屆湖南旅發(fā)大會在衡陽舉辦之際,湖南衛(wèi)視和芒果TV聯(lián)合推出了一檔旨在助推文旅融合的文化行走漫談紀實節(jié)目《衡山論道》。每期節(jié)目由青年探訪人鄭方一攜手一位文化學者和旅行搭子,開啟湘中行走,暢聊湖湘風流。節(jié)目組希望通過8場高質量的文化漫談,將衡陽文化旅游的精品線路推薦給全國觀眾,以此來推進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將三湘大地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底蘊轉化為文化旅游的恒久魅力。

漫游時光的底蘊,品讀衡陽之深邃——評《衡山論道》之湖湘文化篇

文|施俊杰

近些年來,文化訪談類電視節(jié)目屢見不鮮,節(jié)目的長短板都非常明顯。優(yōu)點是不同觀點的嘉賓之間觀點的碰撞和交流,能激發(fā)觀眾思考,讓觀眾能拓寬思維邊界。不足之處是這些節(jié)目在話題內容創(chuàng)新、專業(yè)性與通俗性的平衡等方面,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由湖南衛(wèi)視龔丹霞團隊制作的文化行走漫談紀實節(jié)目《衡山論道》另辟蹊徑,以獨特的視角來解構厚重湖湘文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視聽效果。

都說“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人”,歷史何以如此偏愛湖南,不但造就了一代代美玉良才,而且還孕育出不屈不撓的湖湘文化?為什么衡陽會被公認為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

衡陽是一座有著秀美自然風光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不論是用造紙術揭開人類文明新紀元的蔡倫,還是開創(chuàng)宋代理學文脈的周敦頤,不論是奠定傳統(tǒng)文化新高峰的王夫之,還是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國藩,都與衡陽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

第一期湖湘文化篇的節(jié)目氛圍整體而言,顯得非常輕松自然,鄭方一風趣幽默,唐浩明老師博學儒雅,譚伯牛老師睿智野逸,三個氣質性格迥異的人在一起對談,呈現(xiàn)出來的交流感非常強,令人耳目一新。

節(jié)目最初,從鄭方一被衡山上云霧繚繞的美景震撼開始,到著名作家唐浩明、清史研究學者譚伯牛兩位老師在山頂擺poss拍照,再到在山上喝茶時突然遇到下雨,不得不轉戰(zhàn)其他地方……整個過程充滿了輕松自然、風趣幽默的生活氣息。當嘉賓再從衡山與湖湘文化、與湘軍歷史名人的深厚淵源展開話題時,就顯得水到渠成、自然而不突兀??梢哉f,這種真誠的、鮮活的對談模式,讓觀眾看到嘉賓們在不疾不徐的交流中迸發(fā)出思想的靈感和智慧的火花時,會產生了一種驚羨而又舒適的獨特體驗。

鄭方一與唐浩明、譚伯牛每一次揮灑自如的對談,都是一次精神的碰撞與發(fā)酵,都是更深層次靈感的激發(fā)。他們從衡山南天門、退省庵、石鼓書院一步步引出了曾國藩、彭玉麟、王夫之等湖湘先賢的事跡,一步步呈現(xiàn)湖湘文人先哲的精神面貌,一步步勾勒出“湖湘文脈”若隱若現(xiàn)的影子。王夫之面對國破家亡,卻不為名利所動,隱居衡陽著述,以革命性的新見解為儒學開創(chuàng)了新局面;曾國藩面對晚清亂局,不惜四處借貸來籌建湘軍,立功立德立言,成為晚清力挽狂瀾的中興名臣;彭玉麟一生清廉簡樸,不愛錢不怕死,他不置私產,俸祿除孝養(yǎng)雙親外,皆移振民間,并多次懲辦貪污犯罪的中高級官員,被百姓譽為“彭青天”……這些先賢們的性格、理念、思想和行動,已經成為湖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著人們勇于面對挑戰(zhàn)、追求真理、不斷創(chuàng)新。正是這種能讓人們在風雨中看到希望,在困境中尋的力量的文化特質,讓湖湘文化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

《衡山論道》這檔節(jié)目打破了以往訪談類節(jié)目僵硬、晦澀、說教的格局缺陷,通過更加輕松自然、自在隨意的交談方式與觀眾拉近了距離。文化不僅僅是孤獨的行走,還應該是持續(xù)不斷地滋養(yǎng)和傳承;文化也不僅僅是歷史的見證,還應該是永不停歇地挑戰(zhàn)和追求。湖湘大地上有無數(shù)的文化瑰寶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唯有以文塑旅,以旅興文,通過文旅融合的方式,才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湖湘文化的魅力,推動湖湘文化更鮮活地普及、更廣泛地傳播。

責編:周聽聽

一審:周聽聽

二審:張馬良

三審:熊佳斌

來源:湖南文聯(lián)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