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丨謝紅梅:孤獨綻放的玫瑰與自由熱烈的新生——評電影《出走的決心》女性形象的塑造

  湖南文聯(lián)   2024-10-16 09:28:11

圖片

孤獨綻放的玫瑰與自由熱烈的新生——評電影《出走的決心》女性形象的塑造

文 | 謝紅梅

《出走的決心》是一部根據(jù)鄭州50歲自駕游阿姨蘇敏真人故事改編的電影,由尹麗川執(zhí)導,阿美、尹麗川編劇,詠梅等領銜主演。影片用樸素而真誠的鏡頭,記錄了一個傳統(tǒng)女性在家庭束縛與個人自由之間的掙扎與抉擇,見證了年過半百的李紅在家庭與社會的重壓下不斷成長蛻變,最終實現(xiàn)自我覺醒,沖破世俗網(wǎng)羅、逐夢而行的艱辛歷程。本片通過對李紅的成功塑造,打破了傳統(tǒng),將中國傳統(tǒng)女性看似波瀾不驚卻遍布暗礁的婚姻生活,狠狠地撕開了一道血淋淋的口子,實現(xiàn)了中國女性電影發(fā)展史上的突破和飛躍。

圖片

在順從與叛離的撕扯之中,塑造出一個孝敬有方的女兒形象。《出走的決心》通過回憶敘事手法將中年李紅和青年李紅相對比、映照、交叉,最終形成了一個破碎又完整的人,恰如其分地讓觀眾對李紅的生命歷程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對她的成長蛻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從小天真爛漫的李紅成績很優(yōu)秀,她曾經(jīng)憧憬著考上好大學,卻因為重男輕女的父親那一句“你是長女,要為家庭分憂”而放棄了學業(yè),回到小縣城進廠打工,她是一個懂孝悌的好女兒、好姐姐。但是她的孝悌也是有極限的,她并沒有一直無原則無底線地退讓。當她為了買車向弟弟追要欠款時,母親卻譴責她沒有親姐姐的樣子,她聲淚俱下地反詰:“你也是女人,你也當過姐,也當過女兒,為什么不理解我?”早已經(jīng)被固有觀念束縛住的母親卻只是呢喃道:“小時候,我娘給我弟蒸白面饅頭,我就吃窩頭,我從來沒意見?!毙㈨槻皇且晃队扌⒑晚槒?,孝順父母也要方法得當。所以這一次,李紅沒有退讓,第二天就收到了一半欠款。

圖片

在矛盾與沖突中,塑造了一個勤勞隱忍又獨立自主的妻子形象。18歲時,李紅夢想通過考大學走向外面的世界;25歲遇見丈夫時,她夢想通過婚姻逃離原生家庭,獲得幸福。但很可惜,這兩個夢想都沒能實現(xiàn)。李紅就像是《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原以為找到了一生的真愛,殊不知卻是陷入泥淖生活的開端。她仿佛被禁錮在廚房與陽臺,丈夫?qū)O大勇則在開放的客廳、餐廳對她發(fā)號施令,兩道門將她與丈夫隔絕在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丈夫?qū)O大勇的意識深處,女人就應該為了家庭和孩子終日勞苦、默默奉獻,女人所有的含辛茹苦和忍辱負重,都被認為是理所應當。正如孫大勇那句口頭禪:“誰家女人不生孩子不做飯???”正因為這樣的觀念作祟,孫大勇才會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權威感和控制欲,才會在日常生活中對她不停地冷嘲熱諷、橫眉怒對、暴跳如雷……甚至在李紅出走2個多月后,孫大勇打來唯一的電話居然是找她要回ETC消費的81塊錢。與男性相比,女性對于家庭和婚姻的重視,使得她們往往在婚姻中扮演著忍辱負重、竭力維持家庭和諧穩(wěn)定的角色,但是當女性覺醒,進而向傳統(tǒng)觀念、道德約束進行挑戰(zhàn)時,她們就會努力掙脫束縛,為爭取自由平等而斗爭。1923年魯迅在《娜拉出走之后》的演講中說過,只有獨立的意識,沒有獨立的經(jīng)濟權并參與社會生活,娜拉出走后大概只有兩條路:墮落或回歸。而《出走的決心》李紅出走后卻成功地開辟了第三條路:在路上追求詩和遠方!時代改變了她,也成就了她,她成了網(wǎng)紅自駕游博主,經(jīng)濟獨立、人格獨立、思想獨立。

圖片

在妥協(xié)與勇敢中,塑造了一個甘愿奉獻卻逼著女兒自立自強的母親形象。影視劇中傳統(tǒng)母親的形象一般是“賢妻良母”“為母則剛”、吃苦耐勞、勇于擔當、甘愿犧牲等傳統(tǒng)文化定義下的形象,《出走的決心》中的李紅身上也體現(xiàn)了這些優(yōu)秀的特點,但是她并沒有讓孩子孫子羈絆一生,也并沒有像自己母親一樣把代代相傳的枷鎖和鐵鏈又套到自己女兒的身上。女兒小雪從小目睹了父母婚姻的不幸,她能清楚地“看見”母親的痛苦、壓抑和掙扎,她曾經(jīng)勸母親離婚,警告父親“別這么和我媽說話”,她對于婚姻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陰影,這輩子都不想結(jié)婚了。李紅沒有因為自己的婚姻不幸而贊同女兒的觀念,反而鼓勵女兒一旦遇到真愛還是要結(jié)婚生子;小雪被公司的末位淘汰制度解雇后,一個人在浴室里心情郁悶,李紅走進去撫摸著女兒的頭發(fā),給她看自己通過努力拿到的駕照,以此來安慰她,只要努力,沒有什么事是沒辦法解決的。在離家出走前,她堅定地告訴女兒:妞,你要自己想辦法(處理工作和帶娃)。李紅把外界套在她身上的傳統(tǒng)枷鎖給打破了,雖然在撕裂自身的過程中頭破血流,但在破繭成蝶時也完成了身為母親對女兒的言傳身教。不難看出,《出走的決心》中這一反傳統(tǒng)母親形象的呈現(xiàn),既具有解構和批判的意義,也具有女性意識主導下的女性自我審視與覺醒的價值。

圖片

英國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說,“一個人能使自己成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出走的決心》塑造了一個思想意識獨立、平靜面孔下思想的波濤洶涌澎湃的全新女性形象,如同電影中老師和學生們彈唱愛爾蘭民歌《夏天最后一朵玫瑰》,“夏天最后一朵玫瑰,還在孤獨地開放”,這朵孤獨綻放的玫瑰告訴我們:女性電影從來不只有女性主義,其中蘊含著的關于生與死、情與義、理想與現(xiàn)實、成長與救贖值得人們深刻思考。

責編:周聽聽

一審:周聽聽

二審:張馬良

三審:熊佳斌

來源:湖南文聯(lián)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