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10-21 19:07:23
【編者按】近日,湖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院長、知名學者王兆峰先生與張家界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磊聯袂為即將出版的《張家界民族文化與旅游融合之美》欣然撰文作序。其文雖短,卻是言簡意賅;不高談闊論,然卻能讓人體會到一個城市的溫度與發(fā)展的高度。不僅僅是山水之美,也有人文涵養(yǎng)之美。有顏值擔當的張家界,更有內在的氣質與風度?!案褂性姇鴼庾匀A”,讓我們一起走進書香中的張家界!
張家界的風度
◇王兆峰 王磊
有人把張家界比做絕代佳麗,曾經感嘆是“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而“三千奇峰、八百秀水”是張家界的顏值,是剛性的;那么,張家界的氣質呢?它是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與厚重的歷史文化交融所產生的獨特魅力!
“張家界之峰,峰峰血性忠勇浪漫;峰峰質樸純凈大愛!”有人在詩中如此寫道。早在近百年前,紅軍師長賀錦齋與妻子戴桂香以一首《馬桑樹兒搭燈臺 》桑植民歌如泣如訴如悲啼,所彰顯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而在百年后的2023年6月的一天,同樣是一位名叫彭清林的桑植白族青年奮不顧身跳入錢塘江救人的壯舉感動了中國。再往前追溯到2002年,武陵源區(qū)中湖鄉(xiāng)農民趙明健遭受毒蛇咬傷后揮刀斷指勇救落崖上海游客的事跡也曾讓億萬中國人為之震撼!
“峰是站立著的人,人是行走著的峰”,詩人歐陽斌對張家界有詩意的解讀。其實,對于張家界的認識,山水是天然的,是有形的美;可真正植入人內心的應該是與山水相融合的是多民族聚居地地域文化之根脈。土家族作家流云生于斯、長于斯,以其三十多年深耕文化旅游的經歷,他根據張家界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安排所編寫的《張家界民族文化與旅游融合之美》集中展示了張家界民族風情,其涵蓋了民族建筑、旅游演藝、美食、美宿、文創(chuàng)、工藝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傳播等。既有一定的專業(yè)屬性,又兼具大眾的可讀性與實用性。從魅力湘西的演藝中,可以領略到大湘西土家族、苗族、白族、瑤族、侗族的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從桑植民歌、張家界陽戲 中可以體會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而從張家界民族建筑、美宿、美食、工藝等可以感受到智慧的力量。
從抽象到具象,對于一個具有國際性的(符號)的旅游目的地張家界而言,開放與包容是必然的。在文化多元化 的時代,民族文化與旅游產業(yè)的深度融合對于發(fā)展中的張家界更加具有實質性意義。從某種意義上看,民族與民族之間、跨地域、跨行業(yè)的融合就是一種引領,更是一種風度。張家界因旅游建市三十多年,又因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發(fā)展取得顯著的成效,而在全國具有一定的示范效應。這是民族文化的自信!
《張家界民族文化與旅游融合之美》封面及部分章節(jié)設計稿
責編:上官智慧
一審:上官智慧
二審:田育才
三審:寧奎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