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鐵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客戶端 2024-11-06 11:32:20
文丨林鐵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边@是宋人筆下的立冬。萬物收藏,四時盡矣。立冬的冬,其實就是終,就是終于,終結(jié),終了的意思。就是哪怕再有一兩縷陽光,你也須看到,人間那些繁花盛放的心,穿過歲月的風(fēng)霜,已抖落一身的疲乏和枯枝敗葉,慢慢都圓實成一粒粒不動聲色的種子。
種子最多的蔬菜,當屬冬瓜吧。蕭紅的《呼蘭河傳》寫得清楚:“后花園五月里就開花的,六月里就結(jié)果子,黃瓜、茄子、玉蜀黍、大蕓豆、冬瓜、西瓜、西紅柿,還有爬著蔓子的倭瓜?!辟凉暇褪悄瞎侠病_@里面最好吃的還是冬瓜。明明是夏季蔬菜,取名冬瓜,為什么呢?《廣雅》里說:“經(jīng)霜后其皮白如粉涂,其子亦白,故名白冬瓜?!币馑季褪嵌媳砥ど夏菍影姿穸斓难.斎唬鲜沁m合冬天儲藏的,我們長沙人冬天離不了這道菜,吃冬瓜能吃到隔年的二三月份去。
袁枚評說,冬瓜之用最多,拌燕窩、魚肉、鰻、鱔、火腿皆可。基于《隨園食單》在美食界的文化影響力,后來的食譜中,就沒怎么有素炒冬瓜。好像冬瓜與肉和海鮮混搭在一起,才能上正席。比如川菜里的冬瓜蝦仁湯,比如宋代就上了國宴的冬瓜鱉裙羹,就是拿甲魚裙邊和雞湯一起熬,比如廣州現(xiàn)在還能吃到的用肉或雞肉蒸出來的冬瓜盅。
蝦仁冬瓜盅
顯然,在中國飲食哲學(xué)中,冬瓜是一道海納百川的菜,溫潤而謙遜,吸鮮吐鮮的能力超強。和什么伴在一起,美上加美,美美與共。宋代有個吃貨就說,“生來籠統(tǒng)君休笑,腹內(nèi)能容數(shù)百人?!币馑季褪钦f,我丑可我人品好呀。
湖南安化縣,據(jù)縣志記載,歷史上就產(chǎn)一種叫做“西洲”的冬瓜,因其果肉細膩,口感特別好,被定為明清兩朝的皇家貢品。由于皮太薄嫩,須用棉被包裹,安排專人專車送至京城,美名享譽 600多年。
長沙的冬瓜山,就在湖南第一師范的門口。我的老師向成國先生告訴我,1960年代,冬瓜山確實產(chǎn)冬瓜,因為能長成大人一般的個兒,所以聞名全城。冬瓜山至今都是一片待改造的老城舊巷。最開始,一對下崗夫妻在那個三岔路口的電線桿之間賣烤肉腸,因為肉腸是手工的,辣椒又是秘制的香,純瘦肉末有點甜,不是湘西那款肥瘦相間的咸辣,一下竟成了爆款。兩口子堪稱創(chuàng)業(yè)奇兵,把周邊也帶成一條遠近聞名的好吃街。除了這烤腸,還有打卡必吃的俏八嗲爐邊菜、里手呷貨鋪、盟重?zé)荆x寶貝蒸餃、三食堂油炸蝦滑等等。
長沙“宵夜勝地”冬瓜山
開福區(qū)老火車北站舊址,有一個東風(fēng)文創(chuàng)園,里頭有一家“東風(fēng)飲食店”,必點酸蘿卜牛肚,小炒黃牛肉,蒜香鳳爪之外,就是冬瓜排骨湯啦。廣電附近一家開在居民樓底下的館子叫“好呷湘潭菜”,大刀牛肉、紅燒方便面、素魚籽醋泡蛋、生爆雪花牛肉,然后擂辣椒冬瓜更是必點。我覺得冬瓜還是素炒紅燒一下就非常可以了。在冬瓜塊上打十字花刀,然后紅燒。用醬油會酸,用生抽靠譜。有一本秘籍里寫著“紅如琥珀”,那是形容紅燒冬瓜的。
當然紅燒冬瓜最有名的就是“胖冬瓜”了。目前開了四家分店。五一路這家,12塊一盤的冬瓜,2厘米寬10來厘米長的大刀冬瓜片,每片足足半厘米厚,吃下去,肥實又綿軟,那種銷魂的感覺是會讓你忘記冬天的冷。你順便再點個醋蒸雞、酸菜炒粉皮就成仙了。
“胖冬瓜”瀏陽菜館的招牌
五一路不遠處便是定王臺。定王臺的定王,叫劉發(fā)。西漢長沙王第一季姓吳,傳了五代,最后因為子嗣不續(xù),王位自動終結(jié)。然后第二季就是劉家。這個劉發(fā),歷史上自然是不太出名的。劉發(fā)是漢景帝的兒子,是景帝一個叫唐姬的侍女所生。在漢室階層,女性的頂級是“后”,比如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xué)院校園內(nèi)的漁陽墓,出自“后府”,據(jù)說是漢室公主,嫁給長沙吳王。“后”以下是“夫人”,比如馬王堆漢墓辛追夫人,夫君是丞相,也是榮寵尊貴。夫人以下才是“姬”,劉發(fā)的母親連姬都算不上,是姬的侍女。所以這個長沙王算是卑屈一些的。
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xué)院出土的西漢“漁陽”題湊木,現(xiàn)收藏于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然而,子不嫌母丑啊。平常時候劉發(fā)沒有被召見是不能隨便進入長安的。好不容易等到機會,每一次都會把這魚米之鄉(xiāng)的稻谷、豆腐干子、冬瓜、冬莧菜都帶過去,陪娘親嘮嘮嗑,開開心心講幾天湘水邊的故事。然后再用大車把肉夾饃、羊肉泡饃、稠酒以及長安的土拉一大車回來。定王一生就回了五次長安,五大車的長安土,筑成了今天長沙的定王臺。西北望長安,思親思故土。忠孝傳家的故事,吃一碗冬瓜就能記在長沙人心頭上。
冬瓜確實其貌不揚,不好入畫。八大山人倒畫過一幅《鼠瓜圖》,就是一只小老鼠竄到了一大顆的丑冬瓜上,目光明亮閃閃有神,老鼠靈動,而冬瓜在粗墨的筆端碩大癡肥,逸趣橫生,令人忍俊不禁。
八大山人的《鼠瓜圖》
《菜根譚》說得好?。骸盀樯撇灰娖湟?,如草里冬瓜,自應(yīng)暗長”,這是冬瓜韜光養(yǎng)晦的美德。我們終究是選擇不了命運里那必有一遭的磨礪,但我們可以默默地做好自己。當寒風(fēng)逐漸刺骨,不如像冬瓜一樣,積白霜防凍,攢厚肉填實身軀,彌勒佛一般蹲坐,從容笑納冬天,靜靜地去等每一場雪的到來……
(作者系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xué)院人文與藝術(shù)學(xué)院院長、博士)
責(zé)編:饒謐
一審:何婷
二審:范焱
三審:丁偉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