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智庫 |積極承擔國家重大學術文化工程項目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11-20 11:43:22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教授 朱漢民

2020年6月初,湖南大學接到中國歷史研究院發(fā)來的邀請函,邀請本人參加中國歷史研究院“《(新編)中國通史》纂修工程指導小組第一次工作會議”。由此,開啟了筆者承擔《(新編)中國通史》中國思想史卷纂修的工作歷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幾點體會。

意義重大,使命光榮。這一學術文化工程還被列入國家《“十四五”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的重大文化工程項目,由中國歷史研究院負責牽頭組織實施?!叮ㄐ戮帲┲袊ㄊ贰飞掀疬h古,下至20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采用斷代史和專門史相結合的纂修體裁,總計30卷、約2000萬字。整個工程從2020年開始,計劃用5年時間完成書稿撰寫,2025年完成審讀和結項,2026年完成全部出版?!叮ㄐ戮帲┲袊ㄊ贰穼嵭蟹志碇骶庁撠熤啤1贿x拔出來擔任分卷的主編,其實是一個代表國家意志、國家學術的重大學術工程項目。所以,筆者一邊向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辦公室申請重大項目《宋學源流》延期結項,一邊從2020年7月開始,正式推動《(新編)中國通史》中國思想史卷的研究與寫作。

理清思路,明確方向。中華民族具有人類文明史上罕見的沒有中斷的歷史,中國人一直有悠久的編纂歷史的傳統(tǒng),而《中國通史》在現(xiàn)代中國學術界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十世紀50年代以來,曾經(jīng)有范文瀾、郭沫若、白壽彝等史學大家主編的《中國通史》。隨著時間的變遷,幾十年前撰寫的《中國通史》已不能夠適應當代中國的文化需求。尤其是近30年來考古材料大量發(fā)現(xiàn)、史學觀念更新發(fā)展、史學成果不斷出現(xiàn),需要在前人的基礎上推出一部新的中國通史著作。

中國思想史是20世紀的一門顯學,作為一套新的學術體系與價值體系,其與晚清以來中國人面臨“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密切相關。如今中國與世界已經(jīng)發(fā)生重大變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站在長遠的人類歷史的宏大視角,重新對中華文明作深度思考。作為文明自覺的中國思想史研究,需要對中國思想的客觀性與主體性、特殊性與普遍性、多元性與一體性、階段性與連續(xù)性等問題,重新作出既有時代特點、又有恒長歷史價值的學術回應。

全力以赴,力創(chuàng)精品。隨著學術研究工作的順利推進,《(新編)中國通史》即將進入到修改、定稿和出版的階段。我們將全力以赴,推動“中國思想史”卷的初稿完成和進一步修訂、完善,力爭按照《(新編)中國通史》纂修工程指導小組的意見,高質(zhì)量完成這一重大學術文化工程項目。

責編:楊興東

一審:楊興東

二審:奉清清

三審:王禮生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