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wǎng)時刻 2024-11-26 10:42:08
9月,已到開學時間,剛剛抵達吐魯番的王育霖,還沒來得及收拾行李,就發(fā)了好大一通脾氣。
聽說合唱團的薩比熱想轉(zhuǎn)學回到鎮(zhèn)上去讀書,王育霖一刻也坐不住了,推開門就飛奔而去。
“好不容易考上了縣一中,為什么又要回去?困難是暫時的,把書讀出來了,找好工作了,才是對家里最大的幫助!錢的事不用擔心,老師說過會負擔你的學費……”
“老師,我怕花你太多錢,在鎮(zhèn)上讀書,伙食費、路費就都省下來了?!?/p>
王育霖感慨,“這孩子,懂事得真讓人心疼!”
父親早逝,薩比熱兄妹3人與媽媽相依為命,縫補漿洗,打打零工,維持生計。
今年暑假,薩比熱以500多分的成績?nèi)缭附拥桔飞瓶h一中的錄取通知書。然高興的同時,也為這個家增添了“甜蜜的負擔”。
瞞著王育霖,薩比熱想悄悄轉(zhuǎn)學,這才把王育霖給急上火了。
做通孩子思想工作,給家長吃下“定心丸”后,王育霖又馬不停蹄找到校長,給孩子重新辦理入學。
彼時,太陽正西下,王育霖肚子咕嚕咕嚕叫了起來?!皼]辦法,一回新疆,就是這個節(jié)奏,事情太多了?!?/p>
而這個節(jié)奏卻是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模范個人、湖南科技大學黎錦暉音樂學院副院長、“心與馨”志愿支教服務隊指導老師王育霖的日常。
從祁東啟航學校兒童合唱團把孩子們送上春晚舞臺,到跨越萬里組建吐魯番阿曼夏學校童聲合唱團,這些年,王育霖的足跡遍布1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用音樂點亮4000余名少年兒童的“夢想之光”。
跨越千里
用音樂架起“文化潤疆”橋梁
“王教授,最近過得好嗎?不知不覺和你們認識已經(jīng)兩年多了,你們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溫暖,在炎熱的夏天教我們唱歌,每次排練完,你的額頭上都是汗水,衣服都是濕的,我想老師這么辛苦,我們?yōu)槭裁床慌W習報答老師?于是我努力上初中,每天早上背單詞,晚上背古詩,終于學習成績進步了一點點……”
今年1月,王育霖收到遠在新疆吐魯番阿曼夏學校合唱團孩子發(fā)來的一段留言,不禁紅了眼眶。“孩子們的進步就是給我最好的禮物。”
發(fā)短信的孩子叫依木然,今年以580的高分考上了當?shù)刈詈玫母咧小?/p>
很難想象,兩年前他還是一個單科不及格的“問題少年”。直至遇到王育霖,加入合唱團,有了目標和期待,由內(nèi)至外變得不一樣起來。
2022年6月14日,在鄯善縣魯克沁鎮(zhèn)阿曼夏學校,一位懷揣著夢想的老師和一群懵懂內(nèi)向的孩子在“火洲”腳下的學校相遇,從此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王育霖清楚的記得,6月“火洲”溫度超過了40℃,孩子們卻因為舍不得磨損舞鞋在炙熱的地面上光著腳跳舞,“他們心底熱愛音樂、熱愛藝術,唱出的歌卻是‘干巴巴’的”,王育霖說,“大部分孩子父母在外打工,缺少關愛,孩子們封閉了自己,卻也期待著希望。”
從業(yè)多年,王育霖相信“藝術的治愈力量”,“當時我就下決心,要用音樂打開他們的心靈,促使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就這樣,“紅石榴”童聲合唱團正式成立。
為了讓孩子們松弛身心,王育霖想了很多辦法,他從新疆民族音樂入手,逐步引入歌詞內(nèi)容積極向上的流行曲目;他允許孩子們犯錯,又耐心地指出每一個問題;他理解孩子們偶有的“淘氣”,也會在該嚴厲的時候板起臉來批評……
2023年4月21日晚,“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文化潤疆湖南行”湘吐兩地兒童合唱匯報音樂會在湖南音樂廳舉行。
王育霖站在舞臺最前方,指揮著一群分別來自新疆吐魯番以及湖南衡陽、邵陽的孩子,唱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和感恩。
在新疆支教時,王育霖曾暗暗定下一個小目標,“希望每年能帶孩子登上一次大舞臺”。
王育霖做到了!從沙漠戈壁到湘江之畔,他幫助孩子們跨越千里,彼此相連,用音樂架起“文化潤疆”橋梁。
現(xiàn)在,他的目標更大更清晰,“不光是唱歌,還要教孩子們樂器、舞蹈、書法、朗誦,帶他們走出新疆、開拓視野、增長見識……通過一點一點的努力,讓他們在人生的起步階段,就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小就植入他們的心靈,讓他們?nèi)ジ惺茏鎳l(fā)展的成就,去尋找努力的方向,去學習、去奮斗!”
從“幾個人”到“一群人”
用愛澆灌民族團結(jié)進步之花
歌聲裊裊不絕,愛心綿綿不歇。兩年來,在“火洲”,人的變化,尤為顯著。
努爾扎提·吐爾遜原本是個內(nèi)向的小男孩,說話輕聲,還容易臉紅。
現(xiàn)在的努爾扎提·吐爾遜,說話大聲了,笑容更多了,歌也唱得越來越好了,還成為合唱團妥妥的“C位”。在《唱支山歌給黨聽》演唱時,他擔任領唱。
蘇曼耶·夏木西丁也在悄悄改變自己。她說,陶笛的聲音古樸悠遠,每當學習疲憊時,她都會輕輕吹上一段。
哈提麥·亞庫甫、穆拉迪力·木塔力甫等幾位同學,過去一定想不到,自己竟然愛上了書法,老師給他們的作品寫下的評語是“寫的認真且有趣古拙”。阿迪萊·阿不來提還是一位左手寫書法的女孩子……
如今的阿曼夏學校,不僅歌聲繞梁,還成立了舞蹈隊,開設了古琴課、書法課、朗誦課……深度融合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與魅力的課程不斷豐富著孩子們的精神生活。
這得益于支教隊伍的壯大。
在學校黨委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王育霖發(fā)起成立的湖南科技大學“心與馨”志愿支教服務隊首次赴新疆開展支教活動,幾年下來,團隊已有核心成員300余人、志愿者3000余人。
彭雅婷就是其中一位支教老師。第一次來時,她還是一名湖南科技大學的在校研究生,如今她已轉(zhuǎn)型成為引領后輩的帶隊老師,她和孩子們約定,每到吐魯番的葡萄豐收之季,志愿者們定會準時“赴約”。
“支教是一場熱烈而又浪漫的奔赴。00后研究生謝佳妤無意在網(wǎng)上刷到合唱團表演的視頻而深受觸動,也加入到支教隊伍中來,成為孩子們心中最知心的大姐姐。
“給孩子們帶去希望和美的教育單靠自己一個人是不夠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接力棒’必須一棒一棒傳下去,提供有形有感有效的價值引領,是我們團隊的共同取向和目標!”在王育霖的帶領下,“心與馨”志愿支教服務隊正在積極拓展“朋友圈”,號召更多湖南高校加入,與鄯善縣阿曼夏學校、濱沙學校、高昌區(qū)第四中學等開展深度合作,傾心澆灌下,民族團結(jié)進步之花在這里競相綻放。
責編:謝雨玳
一審:謝雨玳
二審:張馬良
三審:熊佳斌
來源:紅網(wǎng)時刻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