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新論 | “老大難”經不住久久為功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11-29 11:06:27

申國華

說起難修的鐵路,宜萬鐵路算得上其中一條。這條東起湖北宜昌西至重慶萬州區(qū)的鐵路,全長377公里,共有隧道159座,被評估為高風險的隧道達34座之多。其中齊岳山隧道就有溶腔150個,建設者近5年時間才推進了3000多米,是中國單公里耗時最長的鐵路。

宜萬鐵路的前身是川漢鐵路。二十世紀初由詹天佑受命修建,但修建20多公里就被迫停工。新中國成立后,也曾打算修筑川漢鐵路,終因技術等原因而壯志未酬。2003年再次開始重新修建,到2010年正式通車,歷時7年之久。因此,宜萬鐵路也被稱為鐵路修筑史上的“老大難”。從詹天佑的破土動工,到2003年再次重新修建,近百年宜萬鐵路經歷了幾番動工、下馬的艱難選擇。但終究在中國建設者的久久為功面前,最終攻下了宜萬鐵路這個“老大難”。

“老大難”,并非鐵路所獨有,很多行業(yè)、很多地方都有一些“老大難”?,F實中,面對改革發(fā)展中的“老大難”問題,有的干部不是“迎著上”,而是“繞著走”,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的“唱功”好、“做功”差,會上“熱”、會后“冷”,前面緊、后面松;有的習慣當“二傳手”“甩手掌柜”,“只在岸上空喊號子,不到水中用力劃船”,只當“評論員”,不當“戰(zhàn)斗員”等等。結果,一些工作層層批辦轉辦,看似層層落實,最后卻變成層層落空,成為鏡中花、水中月。

木匠釘釘,多數不是一錘到位,往往是一錘接著一錘敲。解決“老大難”,也和釘釘子有很多相似之處,需要用釘釘子的韌勁,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解決,一項工作接著一項工作落實。如果遇事“一分決心、三分熱情”,勁頭兒很猛但缺乏耐心、缺乏韌勁兒,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結果只能是一顆釘子都釘不上、釘不牢,既容易錯失良機,還可能產生新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要認準是正確的事情,就一以貫之、堅持不懈干下去,決不半途而廢,決不南轅北轍,決不回頭倒退。”對于個人成長來說,發(fā)揚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一點一滴積累,才能增長學識、鍛煉才干。對于一個單位、一個地區(qū)發(fā)展來說,在目標任務確定之后,以一抓到底、鍥而不舍、善始善終的韌勁,在“抓長”和“抓?!鄙舷抡婀Ψ?、苦功夫,保持久久為功、利在長遠的耐心和耐力,才能不斷通過化解難題開創(chuàng)工作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作者單位:河南省紀委監(jiān)委)

責編:曹茜茜

一審:曹茜茜

二審:易博文

三審:王禮生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