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智庫丨匯聚合力,推動湖南地方戲曲“活態(tài)”傳承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12-13 13:54:20

徐曉陽 

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加快發(fā)展新型文化業(yè)態(tài),形成更多新的文化產業(yè)增長點”。這為湖南地方戲曲的“活態(tài)”傳承提供了重要指引。湖南地方戲曲有湘劇、花鼓戲、祁劇、巴陵戲等,是湖湘文化的獨特標識。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娛樂方式的興起以及網絡視頻等新媒體產品的爆炸式增長,湖南地方戲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亟須破解觀眾流失、傳承不易等問題。須匯聚合力,推動湖南地方戲曲“活態(tài)”傳承。

以數字平臺突破地方戲曲劇場傳播局限。新媒體時代,湖南地方戲曲須突破劇場傳播瓶頸,搭乘數字快車。建立湖南地方戲曲數據庫。進一步推動湖南戲曲文化數字煥新,應用大數據技術挖掘、整合湖南各地戲曲文本、舞臺影像、演出資料等,加強不同劇種、不同形式的湖南戲曲數智資源庫建設,為戲曲傳承與普及、教學與研究提供豐富、立體、鮮活的數字化資源;借助前沿AI修復技術搶救、修復珍貴表演影像。拓寬湖南地方戲曲的數字傳播場域。2023年,抖音演藝類直播總場次達到7143萬場,其中戲曲直播呈現(xiàn)出顯著增長態(tài)勢。為此,應進一步利用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等數字化平臺,開設戲曲講壇、戲曲化妝、戲曲表演等特色課程,創(chuàng)新推出湖南地方戲曲“云劇場”“慢直播”,發(fā)布戲曲片段、幕后花絮、演員訪談等內容,宣傳推廣湖湘戲曲文化,使其走向更廣泛受眾。增強湖南地方戲曲傳播效應。依靠數字社交媒體開放性破除觀眾與演員之間的壁壘,以彈幕、評論、打賞等參與式設計,讓直播間觀眾跨越空間與演員實時互動;支持戲曲演員在抖音、快手、微博開設戲曲賬號進行戲曲直播,實現(xiàn)從“圈內名角”到“網紅明星”的身份轉換。

以智慧舞臺營造地方戲曲沉浸互動體驗。利用360度全景視頻、全息投影、VR/AR等數字技術手段的全景舞臺,為觀眾帶來身臨其境的沉浸式觀劇體驗。一方面,利用現(xiàn)代科技革新舞臺藝術,實現(xiàn)情景交融。在尊重傳統(tǒng)戲曲虛擬、寫意的美學品格前提下,依靠6DoF、全息投影、孿生數字人、虛擬數字人等技術,對戲曲場景、人物、服飾等元素進行數字化處理并將其融入現(xiàn)代化舞臺設計,顛覆地方戲曲“陳舊”“難懂”的刻板印象。比如在2024年湖南戲曲晚會上,沉浸式幻境秀《新劉海砍樵》、新中式湘劇《聶小倩》運用現(xiàn)代科技美化舞臺,提升了湖南地方戲曲的演出品質以及知名度、美譽度。另一方面,采用現(xiàn)代設計拓展舞臺容量,重塑“觀-演”想象。探索T型、圓型等現(xiàn)代戲曲舞臺設計,彌合表演區(qū)與觀眾區(qū)空間界限;使用LED屏幕、3D打印布景營造多元視覺效果、延展舞臺空間,依靠物理時空的拉近變觀劇者為“劇中人”;應用VR、AR等技術實現(xiàn)湖湘戲曲與湖湘音樂、湖湘舞蹈、湖湘電影等藝術形式的深度互動與融合,為受眾帶來別開生面的湖湘文化盛宴,增強對新生代的吸引與“圈粉”。

以文旅融合拓展地方戲曲市場生存空間。文旅融合是提升湖南戲曲文化價值、行業(yè)效能與市場效益,推動湖湘戲曲“活態(tài)”傳承的有效手段。開辟城市文化綜合空間,展現(xiàn)地域獨特審美風范。打造集文化、藝術、休閑于一體的城市文化綜合體,常態(tài)化推出高水平戲曲藝術表演。比如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作為一個集藝術表演、藝術展覽、文化交流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文藝地標,每年為受眾帶來包括戲曲演藝在內的大量高水平演出,提升了長沙的文化品位。開展地方戲曲文化展演,塑造特色文化體驗方式。定期舉辦湖南地方戲曲文化節(jié)、戲曲演出、戲曲競賽等戲曲交流活動,助力提升地方戲曲行業(yè)效能。比如張家界舉辦“國際鄉(xiāng)村音樂節(jié)暨地方戲曲展演”,將傳統(tǒng)戲曲與現(xiàn)代音樂有機融合,獲得了游客的喜愛與認同,拓寬了地方戲曲發(fā)展空間。開發(fā)戲曲特色文旅產品,發(fā)展新型文化旅游業(yè)態(tài)。探索將湖南地方戲曲元素融入旅游產品設計,開發(fā)一系列戲曲特色文創(chuàng)產品和旅游線路。比如,推出“戲曲臉譜”鑰匙扣、手機殼、帆布包等文化衍生品;設計“戲曲尋蹤”主題徒步游,策劃推出探訪古戲臺、參觀戲曲展館、聆聽戲曲故事、觀看戲曲表演等沉浸式體驗活動。

(作者系長沙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長沙市基地特約研究員)

責編:周澤中

一審:周澤中

二審:尹虹

三審:王禮生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