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由徑,方能致遠

李偉明   新湘評論   2024-12-23 09:18:16

行不由徑,方能致遠

李偉明

孔夫子雖然被捧為“圣人”,但在識人方面也有看走眼的時候。比如他的弟子澹臺滅明,起初在他眼里就沒能獲得應有的重視。

史載,澹臺滅明字子羽,武城人。他拜孔子為師時,孔子見他長相丑陋,便以貌取人,認為他沒有多大才能,不怎么看重他。后來,澹臺滅明發(fā)奮苦學,成為當時有名的學者,而且品行廣受認可??鬃拥弥?,感慨地說:“我憑言語判斷人,看錯了宰予;憑長相判斷人,看錯了子羽?!?/p>

今天想起澹臺滅明,是因為其“行不由徑”的故事。澹臺滅明為人公正無私,標準的“君子人格”?!墩撜Z·雍也》記載:“子游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爾乎?’曰:‘有澹臺滅明者,行不由徑,非公事,未嘗至于偃之室也?!逼浯笠馐牵佑卧谖涑钱旑I導時,孔子問他:“你在那里有沒有得到什么人才?”子游回答:“有一位叫澹臺滅明的,做事從不走小路捷徑投機取巧;如果沒有公事,他從不到我屋里來?!薄靶胁挥蓮健庇谑浅闪艘粋€比喻行動正大光明的成語。

今人或許以為“行不由徑”是思維死板僵化,全然不懂通融。其實這是個關乎原則的問題。在那個時代,“路”和“徑”是大有區(qū)別的。周朝實行井田制,井田以外的叫路,以內(nèi)的叫徑。路是公共通道,徑則是私人領地,走小徑的行為是不合禮的。澹臺滅明不抄小道圖便利、不在私下里搞“政治攀附”,就是因為做人光明磊落,處事遵循正道,有話說在明處。

不走“捷徑”,奉行正道,這事說起來容易,踐行起來卻不易。做到這一點,需要很高的覺悟和很強的自律。沒有這等覺悟,就意識不到這種行為的必要性;沒有那份自律,即使有這個認識也管不住自己的行為。

回到現(xiàn)實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熱衷于走“捷徑”甚至歪門邪道的人并不少。這種人,為了達到某個目的,首先想到的不是腳踏實地努力奮斗,靠真本事硬功夫走向成功,而是琢磨哪里有“關系”可用,何處有“空子”可鉆,偷工減料,只求“速成”。更有甚者,毫無敬畏之心,只要能實現(xiàn)目標,再大的紀法風險也不當回事,只有他“想不到”的事,沒有他“做不出”的事。

現(xiàn)實中另一個事實是,崇尚“捷徑”者,最后一頭栽倒在這條道上的也不少。舉個例子。很多年前,有家企業(yè)要建大樓,老板仗著和有關領導關系“鐵”,未批先建,執(zhí)法人員一時還真拿他沒辦法。不料,大樓即將封頂時,該老板的“靠山”倒了,新任領導根本不吃他這一套,于是,這座拔地而起的龐大違法建筑,立即勒令停工整改,該企業(yè)的如意算盤被打翻……類似的“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的版本,千百年來總是不斷地重復上演。很多不當?shù)美?,就是這樣來得快去得也快,怎么來就會怎么去。畢竟,少了正當?shù)某绦颍蜕倭艘环莺戏ǖ谋U?。搞歪門邪道的行為,總是見不得陽光的。一旦陽光照耀過來,那些看似堅固的東西便會像冰山一樣崩塌。

看多了戲劇性的結(jié)局,令人倍生感慨:老想著“不勞而獲”,最終可能兩手空空一無所獲;老想著破壞規(guī)則,最終會讓“規(guī)則”的枷鎖戴在自己身上。少些花花腸子,少些“捷徑”思維,遠離“無功受祿”的思想,杜絕“損人利己”的念頭,切忌“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才是安全可靠的大道、正道?!靶胁挥蓮健睉敵蔀橐环N自覺的追求。古人云:“捷徑雖云易,長衢豈不平”。不走“捷徑”,不圖小利,置身于光明之中,習慣按規(guī)則辦事,方能問心無愧,行穩(wěn)致遠,把事情做得妥妥當當,把日子過得踏踏實實。

責編:王敦果

一審:王敦果

二審:張馬良

三審:熊佳斌

來源:新湘評論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