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智庫頭條|多向度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效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4-12-29 19:09:19

庹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理想信念堅定的人,才能始終不渝、百折不撓,不論風吹雨打,不怕千難萬險,堅定不移為實現既定目標而奮斗”。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作出具體部署,明確了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發(fā)力方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項內涵豐富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整合利用多種資源,創(chuàng)新理想信念教育載體并高效靈活運用,系統(tǒng)發(fā)揮各種資源的育人效能,多向度提升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效。

整合歷史資源,從精神向度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應充分發(fā)揮悠久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豐富的紅色資源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培根鑄魂作用。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思想精華、道德范式、價值取向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之中,使其深切感受氣勢磅礴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堅定文化自信。回望百余年黨史,千千萬萬共產黨人為了理想信念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高校須扛起傳承紅色血脈的崇高使命擔當,用心用情助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紅色資源,積極開展紅色文化研究闡釋和宣傳教育,通過組織開展紅色主題文藝創(chuàng)作、紅色文化學術研討等方式,生動傳播紅色文化,讓紅色文化“看得見、傳得開、記得住”,為培養(yǎng)“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奠定堅實基礎。

整合實踐資源,從行動向度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踐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橋梁,理想信念教育只有根植于具有思想高度的實踐活動,才能讓大學生打破思維局限,獲取持續(xù)性的精神給養(yǎng),筑牢理想信念根基。高校應依托寒暑假“三下鄉(xiāng)”、勞動實踐、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引導他們豐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感性認知、理性思考,努力做到與時代同向、與祖國同行、與人民同在;教育引導大學生以革命先輩為榜樣,扎實踐行崇高理想信念,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到邊疆、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yè),將“小我”融入“大我”,實現個人理想追求與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有機統(tǒng)一。

整合媒介資源,從傳播向度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互聯(lián)網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大變量”,高校須讓互聯(lián)網成為助力時代新人培養(yǎng)的有力載體和“最大增量”。一方面,鞏固主流意識形態(tài)主導地位。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網絡宣傳方式,推進理想信念教育融媒體平臺建設,打造理想信念線上學習資源庫,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演繹理想信念教育內容。比如借助AR、VR等可視化技術手段,將大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歷史、文化情景之中,進而讓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大學生心靈。另一方面,培育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加強網絡監(jiān)管,形成良好的網絡生態(tài)。全面貫徹“黨管媒體”原則,履行主體責任,關注網絡輿情動態(tài),加大審核力度,保障網絡空間安全,營造清朗的理想信念教育網絡空間,使大學生生活在風清氣正、健康積極的網絡環(huán)境中。

整合儀式資源,從互動向度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校園儀式契合大學生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載體。一方面,從話語體系、藝術載體、象征器物、規(guī)則秩序等微觀之處著手,精心設計校園儀式的要素和環(huán)節(jié);另一方面,通過組織開展紀念性儀式、表彰性儀式、競賽展示性儀式等形式多樣的儀式活動,營造堅定理想信念的“共在時空”,豐富堅定理想信念的“共知元素”,提升堅定理想信念的“共情氛圍”,增強理想信念教育的說服力與感染力。著重深挖重大節(jié)日和紀念日承載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愛國主義精神、對理想信念的價值追求,建立和規(guī)范重大節(jié)日、紀念日禮儀制度,充分發(fā)揮各種儀式的涵育功能。

整合榜樣資源,從主體向度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校園層面,可以通過舉辦優(yōu)秀學生、優(yōu)秀教師等榜樣的事跡報告會、風采展示,組織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各類獎學金獲得者、大學生自強之星在微信、微博、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中積極參與網絡對話,引導大學生近距離學習榜樣的理想信念追求和成長歷程。社會層面,可約請“勞動模范”“科技精英”等各行業(yè)杰出代表參與“榜樣進高?!被顒樱尨髮W生了解不同行業(yè)人物的理想信念踐行路徑和成就。同時可在校內外打造榜樣人物互動體驗區(qū),比如設置科技精英工作室、勞模工作室開放日等,組織大學生與榜樣面對面交流,激勵大學生以榜樣為標桿,牢固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并始終不渝地為之努力奮斗。

【作者系湖南省委黨校(行政學院)第67期中青二班學員,湖南農業(yè)大學黨委宣傳部、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湖南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湖南農業(yè)大學基地特約研究員】

責編:楊興東

一審:楊興東

二審:歐陽金雨

三審:王禮生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