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親人”悄然流行,這些年輕人在看什么

  中國青年報   2025-01-11 08:53:26

有實際親人卻愛看“電子親人”,這些年輕人在看什么?他們想要獲得什么?

“電子親人”是2024年網(wǎng)絡熱門話題之一,許多“電子親人”網(wǎng)紅博主在一年內漲粉幾十萬,活躍度高的“活粉”比例驚人。許多傳播學、社會學、心理學的學者及學生關注到這一議題,紛紛展開討論。

隨著寒假、春節(jié)即將到來,許多年輕人與實際親人相處的時間也悄然來臨。有實際親人卻愛看“電子親人”,這些年輕人在看什么?他們想要獲得什么?

登錄網(wǎng)絡,拜訪理想的家人

“電子爸媽”最初來自于一個名為“和女兒分享日?!钡牟┲鳎@是一對來自陜西的老夫婦,僅抖音平臺目前就有100多萬粉絲,獲贊數(shù)3000多萬。其主頁簡介寫道:“造一場甜甜的夢給娃娃。”

他們總帶著熱情笑容,用幸福的語調講述“爸爸媽媽今天干什么了”,再向“賽博兒女”噓寒問暖,讓網(wǎng)友們沉浸式體驗無條件的寵愛。而在這一賬號的評論區(qū),能看到許多網(wǎng)友沉浸式地傾訴,“媽媽,我考試沒考好/我剛剛分手,好難過……”

山東的李冬冬關注這對陜西爸媽一年多了,最初她是因為他們的貓“追更”的。

小學六年級的冬天,李冬冬從外面撿了一只小貓回家,父母暴怒,把她強行推出門外,讓她把貓送走再回來。到后來這場鬧劇又演變?yōu)楦改钢g的爭執(zhí)——是誰把孩子教育成這個樣子的?

“陜西爸媽除了對孩子溫柔以外,彼此關系也很好,是很鮮活的愛。”李冬冬說。

如今李冬冬15歲,平時愛好是關注韓國唱跳偶像團體,也看動漫?!凹依锖芊磳?,買的周邊都放在學校,我玩手機他們都要罵人,這些東西拿回來被他們看到肯定都給扔了。”

李冬冬想起社交媒體上“別人家的父母”:他們有的向網(wǎng)友謙虛地詢問怎么對待得了抑郁癥的兒女,有的陪孩子一起買喜歡的“谷子”,還跟孩子一起手工制作“谷美”(展示周邊制品的裝飾物、承載物),不小心搞壞孩子的物品也會及時道歉并彌補,有的還和孩子一起去韓國看偶像……

“琳媽”也是熱門的“電子媽媽”,她以笑容可掬、整潔優(yōu)雅又不失親切樸素的形象出鏡,配以文字“媽媽教你……”來推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技能、小教程。她教做飯,會考慮到很多年輕人是住宿舍或在外租房,打造合適的場景,使用合適的廚具。她總是把速度放到最慢,每一個細節(jié)都認真展開。

王雨晴幾乎一期不落地看琳媽的視頻。她來自青海一個小縣城,2017年考上了上海一所大學,成為家里三代第一個本科生。媽媽、姥姥、姨姥姥都來送她上學,順便在上海旅游。大家都從未出過省,沒有坐過高鐵和地鐵,18歲的王雨晴扛起了從規(guī)劃路線、景點,到?jīng)Q定交通方式和食宿的一系列重任。

“我完全不知道怎么獲取這些信息,訂車票訂酒店都做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畏畏縮縮、猶猶豫豫?!倍嗄旰螅吹搅諎尩淖罔F、坐高鐵、訂酒店的教程視頻,在評論區(qū)看到很多像18歲的她一樣惶恐憂慮的網(wǎng)友,感觸良多?!白罱H戚們又開始催我挑一個條件好的對象,把結婚生子提上日程。后來我在潛意識里會減少和親人們的聯(lián)系,當然我也知道他們關心我,但這似乎是一種精神的自我保護:我要遠離不必要的壓力。”

其實琳媽發(fā)的很多視頻內容她現(xiàn)在已經(jīng)掌握,但她有時候會幻想,“剛來上海什么都不懂的時候,剛在外租房找實習,吃糊弄餐的時候,如果有人這樣教導我,那真的太好了”。

王雨晴還關注了幾個老年博主,“悅之”就是王雨晴最喜歡的“網(wǎng)絡奶奶”。

“她真的很有生命力,熱愛生活又自信自強?!蓖跤昵缯f,悅之奶奶80歲時自己上街跑了好幾家店,買了手機學著使用,還幫助鄰居老人認證高齡補貼,查詢補貼發(fā)放記錄。評論區(qū)網(wǎng)友說:“還以為是個社區(qū)網(wǎng)格員發(fā)的帖,一看原來是個80歲的奶奶?!?/p>

悅之偏愛記錄“自己的事自己做”,表示“80歲能干很多很多事”。她說:“我還能做飯洗衣,堅持寫日記,我會打乒乓球,做針線活,我工作時當老師39年,多次被評為縣模范,我熱心善良,好幫助人,我腦子靈,記性好,善于挑戰(zhàn)自我,又不達目的不罷休,棒不棒?”

王雨晴每次對挑戰(zhàn)和困難產(chǎn)生退縮逃避情緒時,都會想:“我還是個在大都市的年輕人呢,我的力量、腦子和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怎樣也不會比不過一個八旬奶奶,我一定要努力愛護自己、追求上進,維持生命的活力?!?/p>

熄滅屏幕,面對現(xiàn)實的需求

在年輕人的熱烈討論聲背后,也有父母關注到了這些“電子親人”。

“都是演員?!标兾鞯母哂抡f,他今年45歲,有個愛看“電子親人”的大學生女兒?!斑@就是工作,逗粉絲玩來獲得收益,我看這些孩子和‘一笑傾城’的中老年粉絲沒什么區(qū)別。我們家小孩看這些博主看得起勁,也沒怎么感恩我們真父母,別人家鍋里的飯總是香的吧。”

另一些家長似乎確實從中受到了某種感染。一名中年女性網(wǎng)友就發(fā)帖表示想“聽勸”,所以征集青少年對理想家長的期待來改變自己。

面對這些不同的經(jīng)歷和看法,資深心理咨詢師劉婷給出了分析建議。

她指出,年輕人是在暗處享受著“電子親人”的關心愛護的,并且是可以挑選、跳過、快進的,有需求時就可以立刻看,厭煩了也可以立刻遠離,這種關系其實是一元的、單邊的。這時年輕人接受這些“電子親人”的關愛,可能就像一種哺乳喂養(yǎng)關系——當我們感到情感焦慮的時候,趕緊喝一口情感的奶,它可以短暫緩解我們的焦慮不安。但如果要追求健康、穩(wěn)定的人格成長,“電子親人”終究無法代替真實的、深度的人際關系。

年輕人真正需要的真實的、深度的親子人際關系是怎樣的呢?這些現(xiàn)實中的挫折和遺憾又是怎樣的呢?

劉婷舉了個例子,比如李冬冬的父母,孩子撿一個流浪的小動物回來,意味著她有非常強烈的保護欲、同理心。而有基本同理心的父母,在這個時候首先會稱贊孩子的善良和愛心。“丟貓的行為,相當于把孩子的愛心和善意棄之如敝履,這是一種打壓,而不是恰當?shù)拇煺??!?/p>

合理的做法是,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解決的辦法。我知道你很有愛心,你想要去保護這個小東西。在有能力和精力的情況下,可以先給小貓檢查身體,除蟲、打疫苗;大家沒有時間去照顧、陪伴小動物怎么辦?可以跟孩子聊聊對生命和愛的觀點,再和孩子一起找找寄養(yǎng)或愿意收養(yǎng)的親朋好友。

劉婷解釋,“不能繼續(xù)養(yǎng)它”對青少年就是一個挫折,但它又是恰當?shù)模H子一起面對了客觀現(xiàn)實的困難,孩子的愛心也得到了承認。這是一個正常和子女溝通的過程。在一定的挫折中,孩子沒有被羞辱和指責,沒有被粗暴對待。在經(jīng)歷恰當?shù)拇煺酆螅⒆涌赡軐Ω改赣行┦?,會知道父母無法滿足他們所有需要,但是這份緊密、信賴的關系和溝通的可能,還是長久存在的。

出于對這份真實親子關系的陣痛或缺失,喜歡看“電子親人”的年輕人主要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低年齡的,還在適應、建立真實親子人際關系的青少年,他們往往天真、敏感,害怕失望,但實際上適當?shù)拇煺勰軌虼龠M人的心智成長。

劉婷提到,體驗這種適當?shù)氖筒粷M的過程后,我們會更加具體地了解到真實的世界大致輪廓是什么樣的,理想的生活又是怎樣的,我們在面對未來時也會有更強的動力和創(chuàng)造力去探索、追求我們想要的生活,在人生的早期,應當更積極勇敢地建立真實人際關系。

另一類是年齡稍大的,可能已經(jīng)成年的年輕人,他們在以往的親子關系中真實地受傷了。這種創(chuàng)傷和挫敗感使他們和真實的人建立、維持深度關系時,總會感到負罪感、內疚感和被破壞感,更別提修補親子關系。他們要和他人進行深度的聯(lián)系,就要翻過內在的大山,壓制、挑戰(zhàn)自己的恐懼?!澳钱斎缓芾邸T趺窗参孔约耗??可能下了班或放了學,回到自己的房間,接受‘電子親人’的關心。這一天跟人超負荷交流帶來的能量消耗,就可以被補充許多?!眲㈡谜f。

對于這些痛苦,劉婷認為可以從父母這里開始改變。青少年是常常處在痛苦和矛盾中的——既需要親情,又萌發(fā)了獨立意識,處在一個狹窄的夾縫中,沒有什么選擇和行動的空間,家長的權力和余地其實更大。

但是許多父母對于情感支持是缺乏正確認識的。劉婷說:“比如高勇作為父親,難以理解子女對父母的情感需求,這對子女來說可能是痛苦折磨的。”

那么父母在和孩子相處時,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劉婷認為最基礎的就是不能侮辱和打壓子女,尊重是理解的前提,做到尊重才有可能去了解孩子的需要。比如就“關心”而言,對于子女就存在“具有壓迫感的督促”和“疏解安撫煩惱的寬慰”兩種不同的情況,孩子顯然更需要后者。

“當然有些父母自己童年就缺乏被尊重的經(jīng)歷。如果父母已經(jīng)能意識到這一點,想要去改變卻感到迷茫,可以去做心理咨詢尋求幫助?!眲㈡谜f。

年輕人又應當如何正視自己看“電子親人”的愛好和情感需求呢?

劉婷表示,每個人都有自己紓解壓力的方式。有人運動,有人抽煙喝酒。如果年輕人與父母的不良關系無法及時得到緩解,那他暫時適度地用“電子親人”來“喂養(yǎng)”自己,是合理且溫和的。

除了感情之外,一些家人長輩沒有相關的經(jīng)歷和知識,確實無力給予孩子生活和工作的指導,“就像雨晴家的例子,這些生活的攻略,比如怎么坐飛機坐高鐵,怎么在出租房好好料理自己的生活,現(xiàn)在在網(wǎng)上更易得、更人性化、更溫暖,年輕人從這里獲得幫助,就相當于用好了一樣工具,這也是很有積極意義的。”劉婷說。

對于已經(jīng)對深度真實人際關系“過敏”的年輕人,他們感到孤獨,想要改變,想要線下真實的關系,除了積極勇敢突破自我,嘗試交流,社會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劉婷說:“現(xiàn)在一提到心理困境就是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了,但這兩者的功能有時候是被放大了的,我們更多呼喚的是社會上年輕人的社團、交流玩耍的組織,還有能夠提供介入式幫助的社會工作者,幫助年輕人修復親子關系,建立新的朋輩關系,重新融入社會。”

(應采訪對象要求,李冬冬、高勇為化名)

責編:沙兆華

一審:姚懿軒

二審:朱曉華

三審:文鳳雛

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