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兒女的天山情緣

陳全義     2025-01-13 17:25:01

文/陳全義

錦繡瀟湘,壯美新疆,“芙蓉”“雪蓮”并蒂開。“湘疆”的“雙向奔赴”,唱響了一曲曲民族團結的頌歌,抒寫了一首首感天動地的史詩,演繹了一段段血濃于水的情緣。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指新疆)?!睋]起如椽大筆寫下此名句的毛澤東在談到新疆時,曾說:“新疆的完整要感謝兩個湖南人啊!一個是左宗棠,另一個就是王震!”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歲月?。∧銕Р蛔吣且淮煜さ男彰痹诨赝麣v史中,那些湘人深深烙印在湘疆兩地人民心中。

左公柳:春風中飄揚的旗幟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鼻宄瘜④姉畈_M疆看到沿途楊柳成蔭,連綿不絕,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恭誦左公西行甘棠》。這首詩盛贊了左宗棠在西征收復新疆期間動員湖湘子弟廣種楊柳、綠化邊陲的壯舉。

左宗棠,字季高 ,湖南湘陰人,與曾國藩、李鴻章和張之洞并稱“中興四大名臣”。

十九世紀下半葉,清政府內憂外患。身為陜甘總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抬棺進疆”,率領湘軍一舉剿滅入侵新疆的阿古柏 ,粉碎了沙皇俄國的迷夢,維護了祖國的統(tǒng)一?!鞍迨幾R誠臣,危難顯身手”,“無湘不成軍”一時傳為美談。

西征漫漫,堅苦卓絕;兵兇戰(zhàn)危,生死未卜?!俺嗟厝鐒?,禿山千里,黃沙飛揚?!贝筌娝^之處,全是不毛之地,與江南的青山綠水、稻豐魚肥形成強烈反差。左宗棠憂心如焚,嚴令大軍植樹。在他的大力倡導下,形成了道柳“連綿數(shù)千里綠如帷幄”的塞外奇觀。為紀念左宗棠為民造福的不朽功績,后人便將左宗棠和部屬所植柳樹稱為“左公柳”。追隨左公的湘軍大約有12萬人,每人種樹10多棵,總數(shù)在200萬棵之多。毋庸置疑,它注定是西北開發(fā)史上的豐碑!是的,路是躺下的碑,碑是豎起的路。大名鼎鼎的《點石齋畫報》曾發(fā)表一幅《甘棠遺澤》圖,再現(xiàn)左公大道的真實情景:山川逶迤,大道向天,綠柳濃蔭中行人正在趕路。畫上題字:“種樹十余年來,濃蔭蔽日,翠幄連云,六月徂暑者,蔭賜于下,無不感文襄公之德”“手澤在途,口碑載道,千年遺愛”。

“昆侖之陰,積雪皚皚,杯酒陽關,馬嘶人泣,誰引春風,千里一碧。勿剪勿伐,左公所植。”這張晚清官府張貼在古驛道旁的告諭,是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的最早的保護文件。民國時期,甘肅省政府兩次行文保護“左公柳”,規(guī)定給予處罰后還要求“補植新苗,保護成活,以重先賢遺愛”。由此可見,不僅是保護樹,更是對左宗棠的尊敬,看重的是左公精神的傳承。

“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潘祖蔭曾大聲疾呼:“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毙湃?!

1871年左宗棠下令植樹,距今業(yè)已153年。檔案記載,1935年,平涼境內還有左公柳近8000棵。但在“文革”浩劫中,左公柳損毀殆盡。據1998年8月出版的《甘肅森林》記載,全省境內的左公柳只剩202棵。時間煮雨,歲月縫花,對左公柳的保護已是刻不容緩。

拓荒牛:王震與八千湘女上天山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20萬解放軍指戰(zhàn)員就地轉業(yè),鑄劍為犁,墾荒屯田,為國戍邊。一野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命令解放軍官兵一手拿槍,一手拿鋤,先橫掃天山南北匪徒,后大力發(fā)展生產。于是,這支在抗戰(zhàn)中開墾南泥灣的英雄部隊,馬不停蹄地投入到大生產運動中。廣大指戰(zhàn)員攻堅克難,僅第一年就獲得巨大成功,全區(qū)一共開墾農田達到83萬畝,超額完成計劃40%之多,生產的糧食足夠自給7個月,油料蔬菜全部自給。

為了新疆的長治久安,同時解決男女比例懸殊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部隊向全國各地招募大批女兵援疆,“八千湘女上天山”成為傳奇之一。首批入疆的湘女,被譽為“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親”。

王震,湖南瀏陽人,時任新疆軍區(qū)代司令員;黃克誠,湖南永興人,時任湖南省委書記。1950年初,王震向黃克誠提出在湖南征召志愿女兵到新疆戍邊。湖南隨即在《湖南日報》上連續(xù)刊登招募女兵啟事,兩年間分期分批共有8000名湘女參軍?!鞍饲媾咸焐健背蔀楣埠蛧卦熘畷r大規(guī)模進疆史詩式的場景。

“年輕的人,火熱的心,跟隨毛主席前進……”70多年前,那群風華正茂的湘妹子,義無反顧地坐上綠皮火車一路西行,一路歡聲笑語,一路載歌載舞。

湘女不負青春,人才輩出:她們中有第一位上了共和國郵票的女拖拉機手張迪源、第一代女康拜因(聯(lián)合收割機)手梁淑媛姐妹、第一個維吾爾文女翻譯家戴慶媛、第一個唱響《我們新疆好地方》的女歌手陶思夢……湘女們在戈壁荒漠留下了艱苦奮斗的鏗鏘足跡。湘妹子戴慶媛回憶:“1952年3月,女兵從長沙出發(fā),乘坐了兩天火車到達西安,又改乘部隊的軍用大篷卡車。32個女兵坐一卡車,吃黑面饃饃,晚上就在車上背靠背睡覺?!毕婷米由驇X梅說:“一開始我們都住地窩子,冬暖夏涼。那時年輕,一天從早到晚可以采摘100多公斤的棉花?!?/p>

王震將軍更是情傾新疆。1954年,王震履新鐵道兵司令員,雖身在北京,但依然情系新疆。從調離到去世,他先后17次回到新疆。王震曾多次表示自己死后要把骨灰撒在第二故鄉(xiāng)——天山。1993年3月12日,王震于廣州溘然長逝,享年85歲。按照他的遺愿,他的骨灰被運回烏魯木齊,于4月5日撒向了巍巍天山。

魂兮歸來,英靈永耀。歷史的天空星光閃爍,人間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摘自《湘聲報》

責編:羅嘉凌

一審:黃帝子

二審:蘇露鋒

三審:黃柏禹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