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熱車,越久越好嗎?

    2025-01-15 15:15:31

在寒冷的冬天,很多開車族在早上啟動車子時,都要面臨一個問題:熱車。特別是對于在室外停車場停車的人來說,這都是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然而,這個看似簡單的“熱車”動作,每個人的理解和操作還真不太一樣。有些人的習慣是在啟動車子之后先不給油,讓車輛原地靜止一段時間再行駛;還有的說法認為啟動之后立刻緩速行駛對車輛更好……如何能夠讓被“冷落”了一整個晚上的愛車,既能由“冰窖”迅速進入工作狀態(tài),又最大程度地減少發(fā)動機和各零部件的損耗,今天讓我們聊一聊。

“熱車”確實有必要 但無需過度

先說結論:“熱車”本身是必要的,但應該遵循車輛使用手冊進行操作,很多人對這個“度”的理解不太準確,甚至很多駕駛員都會出現(xiàn)“過度熱車”的問題。

幾乎所有熱工機械在正常工作之前都需要一個暖機過程,使機器從冷態(tài)過渡到正常工作狀態(tài)。所謂“熱車”,其實是讓機油、變速箱油與機器的各個部分充分接觸,達到良好的潤滑狀態(tài),從而減少磨損的過程。另外,“熱車”還能讓汽車的各個系統(tǒng)達到最佳工作溫度,改善汽車的行駛性能和排放性能。

因此,從原理上來說,無論冬夏,“熱車”都是有必要的。而冬季環(huán)境溫度更低,潤滑油粘度增大,冷態(tài)下潤滑更加困難,因此冬季“熱車”更受大家重視一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汽車產品技術迭代至今,“熱車”這一操作的主體早已由駕駛員轉移到了汽車本身。因此,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駕駛員只需要正常啟動,平穩(wěn)駕駛,不“彈射起步”或是在剛啟動汽車就猛踩油門,汽車會自動調節(jié)其運行狀況,確保自身處于最佳工作狀態(tài)。

關于“熱車”,網上很多說法表示“等發(fā)動機轉速從 1200 降低到 800 左右就表示車輛可以起步了”,其實冷啟動時發(fā)動機之所以會達到 1200 轉,正是因為熱管理系統(tǒng)為了使車輛達到最佳工作狀態(tài)而加大噴油量、提高轉速來預熱發(fā)動機。

“熱車”方式 靜止不如動起來

既然熱車有必要,那么下一個問題來了:怎么熱?很多人對熱車的認知是“啟動之后原地等待個幾分鐘再給油行駛”;而網上還有一些說法,建議應該啟動之后讓車子怠速行駛一段時間再給油。究竟哪種方法是對的?

用負責任的態(tài)度回答:依據汽車使用手冊來操作。因為作為撰寫汽車使用說明書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必然是對這款汽車的“脾氣”最為了解的人,對于“到底需不需要駕駛員來熱車”“如何熱車”這類問題,一定能在說明書中得到明確的回答。例如,在某款汽車的產品手冊中就有著如下描述:

可以看到,工程師并不建議車主采用原地靜止的方式來熱車,而是希望車主平穩(wěn)起步運行來使車輛達到理想的工作狀態(tài)。其實,目前大多數(shù)汽車的使用手冊都有類似的建議。

事實上,在汽車發(fā)動后 30 秒以內的時間里,潤滑油即可潤滑到各個工作表面,此時已經不宜繼續(xù)原地靜止預熱發(fā)動機了。一方面是由于原地怠速時負荷小,產生的熱量也少,通過這種方式來使發(fā)動機預熱效率較低;其次,原地怠速只預熱了發(fā)動機,沒有考慮到傳動系統(tǒng)、轉向系統(tǒng)和制動系統(tǒng),熱車并不充分;最后,原地怠速時車輛的排放性能較差,不僅產生的積碳多,還容易產生較多污染物。

如今的大部分汽車在冷啟動的時候已經能夠自我調節(jié)來達到熱車的目的了,如果車主還通過長時間原地怠速的方式來熱車,不僅從原理上來說是錯誤的,還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另外,新車和開了很多年的車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其內部的磨損程度,對于是否需要“熱車”這一問題來說并無差異。

電動車、混動車 也需要熱車

新能源車輛沒有傳統(tǒng)燃油車的發(fā)動機和變速箱,但是有了動力電池這一新的動力源,而環(huán)境溫度正是影響動力電池性能的主導因素之一。如圖一所示,在冬季較低的環(huán)境溫度下,動力電池充放電的過程中副反應增多,性能會大幅度衰減,主要表現(xiàn)為:充放電效率低、電池容量下降、續(xù)航里程降低等。

圖:環(huán)境溫度對動力電池續(xù)航里程的影響

因此,在冬季環(huán)境溫度較低時,相對于傳統(tǒng)燃油車,電動車、混動車反而更需要“熱車”,或者說“熱動力電池”。目前絕大多數(shù)新能源車輛都已經配備了動力電池預熱系統(tǒng)和熱管理系統(tǒng),因此也無須駕駛員主動“熱車”,但在低溫情況下啟動后的一段時間里,應該盡量平穩(wěn)駕駛,避免猛踩油門。

(來源:科學辟謠)

責編:伍芳芳

一審:黃帝子

二審:姚瑤

三審:黃維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