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的親戚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1-20 11:39:14

文丨鐘先鮮

那還是2021年的春節(jié)前,老父親鍾叔河住在醫(yī)院里,念叨著他小時候吃過的平江長壽街的“扎肉”,我看著再度中風臥床的老父親,為之心碎。

平江鄉(xiāng)下給父親留下的都是滿滿的回憶。在那無數個寂靜的晚上,聽山里人來講離奇古怪的故事,圍著鍋臺吃“扎肉”,那民風民俗,純樸而真摯,影響了父親的一生。在他十五歲時寫下了《珠窗述聞》(最近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

山野的風,干凈而凜冽,吹拂了少年的心,也吹開了他文學之夢。

繞了一大圈還是回到開頭,2021年我父親病了 ,這次真正是“病倒”了。半邊身子癱瘓,飲食起居全靠別人幫助。他自己也一度沮喪,消沉,他內心的孤獨與恐懼,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段時間父親的情感也很脆弱,常常感傷,流淚,回憶童年。童年的記憶,是對一個人心靈最好的治愈。

父親那段時間特別想吃他小時候在平江鄉(xiāng)下吃過的東西,又近年關。

“長壽街的扎肉”,我聽父親喃喃自語,心里很是酸楚,我怎能幫父親弄到長壽街的扎肉呢?

我只要能找到一個“長壽街特產店”的電話就可以買到了。這是我想起我的老同事、幼兒園的龍敏求老師,她們夫婦二人均是平江人,而且她家也經常有往來的親戚朋友,說不準能打聽到一個電話。

我拿起電話就給龍老師打去,龍老師說,“你爸爸很有口福,正好我家老李一個朋友今天要從長壽街來送點扎肉。到時候給你爸爸分一點去?!?/p>

傍晚, 我就從龍老師那里拿了平江扎肉回家,讓小謝做了給父親送去。我也知道老人吃的不是“扎肉”,而是一份意念,一份情懷。

過了幾天龍老師又打電話,她說一個平江老鄉(xiāng)周總聽說后,來長沙給女兒送東西順便專門給鐘嗲嗲帶了一份年貨,有扎肉、油豆腐、燒肉、年糕,你快拖個車子來。我馬上和小謝拖了車子去把東西取了來,直接拖到病室,讓爹爹看看。

心里真是百感交集,也不知怎樣來酬謝周總。按照龍老師提供的電話,加了周總的微信 ,表達了我的感謝也同時想給一點費用,哪知周總說:“這點東西也不值幾個錢,一個同鄉(xiāng)老人喜歡吃,這也是我們家鄉(xiāng)人的榮幸,你們就把我當作一個遠房親戚吧?!倍鄻銓嵉难哉Z,多真摯的情義;一位來自平江長壽街的同鄉(xiāng),他叫周小平。素未謀面,卻對一個平江的耄耋老人這樣上心?

平江屬于山區(qū),山區(qū)人有山區(qū)人的特質,那就是執(zhí)著、重情義。只要是親戚,不管有多“遠”,總是親戚,是親戚總會相互走動,總會禮尚往來。

今天,又看到大姐發(fā)在家人群里的平江扎肉、油豆腐,大家都為之感動,真是托龍老師和李部長的福,五年了,爹爹都能吃上他兒時吃過的“扎肉”。五個年頭了 ,周總總是在年關這個時候,在匆忙中,從長壽街到湖南日報,把家鄉(xiāng)的味道從報社傳遞到了父親的手中,這濃濃的平江味也飄進了我們每個姊妹的心中。

遠方的親戚,謝謝你!

責編:廖慧文

一審:廖慧文

二審:周月桂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