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刻在青石上

黃始興   新湘評論   2025-01-20 11:12:28

到五寶田看古建筑去!

五寶田,地處辰溪縣上蒲溪瑤族鄉(xiāng),一個大山深處的村落。

自從五寶田古村獲得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tǒng)村落、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民族特色村寨等桂冠后,那些美麗的古墻大院便被媒體不斷展示,古村名聲就在三湘四水、大江南北響了起來。世人的眼球、腳步被吸引過來,遠處的來一次慕名暢游,近處的來一次驚奇快意。

腳步、車輪,在曲折向前延伸的山道上,浸染上一抹純凈的綠意,三三兩兩的游客在山花、池塘、流水、鳥鳴中一路前行。人還陶醉在山光水色中,眼前豁然一亮,但見青山腳下,一片田園邊,一處規(guī)模宏大的古民居建筑出現(xiàn)在面前。

隨著導(dǎo)游的引領(lǐng),腳步輕叩在一溜青石板道上,眼光慢移在高墻門框窗欞上,耳邊傳來導(dǎo)游如數(shù)家珍般的娓娓介紹:這是一個始創(chuàng)于明末,有著四百余年歷史的古村落,村中的高門大院古建筑群,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間。十幾處獨門獨院宏闊精美的民居院落,集中連片成一個一萬多平方米的古居民建筑群落,歷經(jīng)風(fēng)雨卻完整保存下來。在這些古建筑中,有一般民居,有用來休閑的別墅,有書院式的耕讀所。封火墻、閘子門、八字大門映照著歷史滄桑;三合院一天井,干欄式木房,呈現(xiàn)出江南瑤鄉(xiāng)的建筑風(fēng)貌,經(jīng)過漫長時光的浸潤,沉淀得古色古香。

相對于那些遠方來古村觀光的游人,我對五寶田更熟悉,認知更深刻。因為我近水樓臺先得月。春夏秋冬,多少次行走于村子中,被人領(lǐng)著游,領(lǐng)著別人游,看過所有的高墻大院。一扇扇石大門,一處處門楣題字,一幅幅窗戶雕花;趕考書箱、走馬燈、雕花古床文物;村子名字的來歷,財富來源的傳奇,一個個鮮活的仁義、忠貞、孝德、耕讀興家的故事……這一切我都已耳熟能詳。

和所有慕名而來的游客一樣,游完之后就會產(chǎn)生一個共同的、特別的印象:村子古建筑是大湘西的建筑明珠,精美的大院是村落建筑中的精華,而石頭建筑則是大院中的精華。

石頭建筑,是村落古建筑中的突出符號。所以,到瑤鄉(xiāng),不能不去看五寶田古建筑;到了五寶田,不能不認真看石頭建筑。進村,踏足、舉目之處都可見石頭建筑靚麗身影。大院大門、臺階、巷道、廊坊、天井、水溝、橋梁、水壩、坎基都是石材;一些人家的舊水缸、凳子、舊魚缸、馬槽,也用石頭做成。這些石材建筑、用具經(jīng)過能工巧匠精心打磨制作,規(guī)格高,大方精美,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理念。形制上,有圓形、半圓形、方形、菱形;裝飾上,有浮雕花卉、草木等吉祥植物,有大象、麒麟、猴、鹿、飛龍等瑞獸,還有云紋圖案、寶瓶用具,以及扶正壓邪的太極八卦圖。柱基石上圓下方,分別有著四面、八面、十面、十二面雕刻,象征天圓地方,四季發(fā)財,月月紅,傳達著傳統(tǒng)古樸的美好祝愿。一座闊大的古院落,琳瑯滿目的石雕、木雕,就像一處長畫廊,讓人目不暇接,養(yǎng)眼醉心。

村里石道沿溪伸向外村、遠方。石道旁古樹千年,盤根虬枝,樹皮斑駁,布滿青苔。大樹蒼老卻又枝繁葉茂,灑下一片綠意蔭涼。樹上橫生出的枝條,懸掛一排青青藤蔓,垂于水面。倒影水中,恰似仙女打開瀑布般的頭發(fā),來到清溪流水中洗滌梳妝。仙女梳頭,古村一景,既有仙風(fēng),又有人間生氣。

五寶田古村,大量用來建筑的石頭,叫玉竹石,因石頭中隱現(xiàn)的紋路神似亭亭玉竹而得名。石面青色如碧玉,給人清涼沉靜之感。玉竹石分布在沅水支流蒲溪的中上游20公里范圍內(nèi),非常獨特。村子因采用大量玉竹石作建筑,所以人稱“玉竹石村”。一個優(yōu)雅美麗的名字,承載著精美的建筑藝術(shù),和美好生活追求,可謂珠聯(lián)璧合,絕色雙配。給人以視覺上美好享受,情感上無限遐想。

時光在五寶田古村長滿青苔的封火磚墻上、被腳步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上、高大威嚴(yán)的青石大門上、蒼老的古樹樹梢上無聲流逝,村落依然在山水田園之間、村民的煙火熏陶堅守中默然靜立。游人一批一批,帶著暢游的喜悅、收獲與回味,留下腳步的余音走了,而村人們則世代相傳,在這片祖輩留下的、刻下生活痕跡的高墻下、木吊腳樓內(nèi)、青石板道上過著日常生活。呼兒喚女、鍋碗瓢盆交響、雞鳴犬吠、早食晚飲,給村落一份人間鮮活氣息,把古村歲月延伸得悠長。

閑暇時,幾個人聚在石大門外的廊道上談天說地,說古道今,家事國事天下事一起聊;或來了棋興,就在石板上,隨手畫一個民間流傳的打山棋盤,折幾節(jié)樹枝,撿幾個小石子,搶位布陣,擺下戰(zhàn)場。雙方聚精會神,拿出絕招,棋里藏招,臉上無鋒,幾個回合,勝敗一笑,下到興盡為止。來個客人,邀上鄰居好友,在石板天井里聚餐,喝瑤鄉(xiāng)醇米酒,吃巴掌般大塊臘肉,大碗血鴨;殺年豬時,煮一大鍋庖湯,邀請四鄰八舍,團團圍坐,敞開肚皮吃;稻禾成熟時,兩面煎得金黃的稻花魚誘人食欲,讓人口舌生津。席上互相敬酒夾菜,年齡高低,按輩分稱呼,講究倫理綱常,氣氛融洽友好,杯酒一笑泯恩仇。

婦女們,在大好天氣有閑時,聚集在一起,盛裝上場,穿上一色民族服裝,歡聲笑語,精神煥發(fā)。大家跳起傳統(tǒng)民間舞蹈《霸王鞭》,唱起古歌《蓮花落》,琴聲悠揚,歌聲陣陣,鞭上銅錢“沙沙”,絲線飄動,舞者歌者都進入了忘我境界。吹嗩吶的小伙,站在石拱橋上,面向大山、田園,鼓起腮幫,嫻熟地吹起《龍船》《龍燈》《迎親曲》,清脆、悠揚的嗩吶聲回蕩在村落、山水之間,應(yīng)和著山風(fēng)、水聲。

村前一條玉帶溪,繞村而過,水流潺潺。溪水從村前一條古石壩上跳下,形成一段短瀑,瀑下濺起一片白色水花??蚕率且惶幩?,平靜清澈、碧玉如鏡;水潭上是一座風(fēng)雨亭,亭子建在玉竹石架的石拱橋上,亭橋一體。人們在橋亭上休閑,看鴨子、大白鵝高昂著頭,似一艘小畫船,在水潭上悠閑游動、嬉戲。

油菜花開放時,一大片農(nóng)田里,流光溢彩,蜂飛蝶舞,一派欣欣向榮的農(nóng)耕氣象。村民說,油菜種得最多的農(nóng)戶,一年可產(chǎn)一千多斤菜油,收入一萬多元。

石頭是冷的,歲月是無聲的,而村民的日常生活是熱的。

石頭是硬的,因此它刻寫記錄的歷史歲月是真實的,長久的。

在五寶田的大量玉竹石建筑構(gòu)件中,石頭細密的紋理像一張張留聲機,播放著一曲曲音樂——村民古代和現(xiàn)代生活曲?!栋酝醣蕖防锏摹渡徎洹饭徘F(xiàn)代廣場舞曲,農(nóng)家石屋內(nèi)客人的歡笑聲,演繹成古韻新唱的音符旋律,從石頭建筑里、封火墻上、深巷內(nèi)飄出,綿綿不絕地飄向田園、山水間……

責(zé)編:王敦果

一審:王敦果

二審:張馬良

三審:熊佳斌

來源:新湘評論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