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副刊·湘韻|“炸龍燈”,點燃新春煙火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1-31 09:11:17

文|艾國華

寒風(fēng)嗖嗖,穿過街巷,細雨如絲如縷。集鎮(zhèn)外“百擔(dān)坵”的干稻田里,稻谷早已收割,禾蔸也被鏟除,松軟的土地弄得平平整整。一場震撼人心的春節(jié)“炸龍燈”活動即將在這里上演。

天剛煞黑,“百擔(dān)坵”的鑼鼓聲、號角聲響起來了。吃過夜飯的人們不顧天氣寒冷,拖著孩子,攙著父母,紛紛朝“百擔(dān)坵”涌去。年輕力壯的則扛著大箱大箱的鞭炮,或開著裝滿鞭炮的小三輪直奔“百擔(dān)坵”。外地來的游客人流如織,通往鎮(zhèn)里的公路兩邊,車子擺了三四里路。

“炸龍燈”。攝影 田文國

幾百個手持火把的男女老少,將“百擔(dān)坵”圍出一個足球場那么大的圈,四周的田坎上、菜地邊,里三層外三層擠滿了人。火光把黑夜照得如同白晝,人們的臉上滿是激動和喜悅。記者、網(wǎng)紅、博主占據(jù)最佳位置,手機、相機、話筒早已架好,無人機在高空來回穿梭。最搶眼的是“炸龍燈”的小伙子,左手拿著燃得通紅的木炭,右手緊抓成卷的鞭炮,隨時準(zhǔn)備投入“戰(zhàn)斗”。

噼噼啪啪的開場鞭炮聲一響,頭包紅巾、身穿紅衣、腰捆紅布的男人們,手舞祥龍大吼一聲,毫無畏懼地沖進“槍林彈雨”中。頓時,鞭炮從四面八方如流星般飛向巨龍,鞭炮聲、鑼鼓聲、叫喊聲響作一團,似山洪暴發(fā),震耳欲聾。舞龍者冒著鋪天蓋地的炮火,在場子內(nèi)狂奔,口里大聲喊著“喔嚯”“喔嚯嚯”,把巨龍舞得翹首擺尾、騰挪跌宕。電光石火間,硝煙彌漫處,巨龍穿云破霧,四處奔騰。鞭炮狂轟濫炸,火把熊熊燃燒,“百擔(dān)坵”上空一片通紅,如果從高處俯瞰,好像給黑色夜幕燒出一個“大窟窿”。炮在空中炸,龍在炮中吼,觀者越炸越猛,舞者越舞越勇,炮助龍興,龍憑炮威,真是越炸越熱鬧,越炸越吉祥,人們在煙火四濺中享受鞭炮聲和歡呼聲帶來的快感與激情。

炸龍燈”。攝影 田文國

“炸龍燈”這種獨特的春節(jié)民俗,在我的家鄉(xiāng)——辰溪縣安坪鎮(zhèn)流傳了五百多年。每年春節(jié),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各村都有龍燈到鎮(zhèn)上表演,最出名的要數(shù)鐘家人、新屋場、田家村、王家洲等村的龍燈。據(jù)傳,“炸龍燈”最初是為了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四季平安,后來逐漸演變成為一種春節(jié)娛樂活動。過去,由當(dāng)?shù)卮迕褡园l(fā)組織,自編自舞,自玩自炸,目的就是娛樂身心、宣泄情感。近幾年的大型表演改由政府組織,更加安全有序,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吸引了眾多外地游客前來觀看,大有“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之勢。同時通過網(wǎng)絡(luò)傳播火爆出圈,成為了家鄉(xiāng)一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記得小時候,我們翁雞坪村在每年過春節(jié)時,也要沿著甕溪流域挨村挨戶去舞龍燈,直到正月十五才“收燈”。我經(jīng)常加入長長的舞龍隊伍,跟著大人們走村串戶、迎春送福。龍燈每到一個村子,就會先找一個空曠的坪地,沿最外圈繞場小跑一圈“掃場子”,然后接受一場嚴(yán)酷的鞭炮洗禮。長此以往,喝著“巖漿水”長大的山里人,錘煉出山一樣的野性和彪悍。

在安坪,“炸龍燈”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更是這片土地勇猛頑強品格的熱烈釋放,炸出的是人們對傳統(tǒng)的敬仰與傳承,對困難的無畏與挑戰(zhàn),也是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向往?!罢垷簟碧N含的團結(jié)、勇敢、奮進的人文精神,已深深烙印在安坪人心中,在新時代閃耀更加奪目的光彩。

責(zé)編:胡雪怡

一審:易禹琳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