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文苑(172)年味

  新湖南客戶端   2025-02-03 11:18:11

作者:周偉華

當(dāng)寒風(fēng)沿著漣水悠悠流淌,輕觸湘中大地,杏子鋪鎮(zhèn)這個古老的水鄉(xiāng)便悄然被年味氤氳。

年味,究竟是什么?它是甲骨文中農(nóng)人背負(fù)谷物歸家的身影,是古老傳說中驅(qū)趕怪獸的聲聲爆竹,還是貼春聯(lián)掛燈籠的時光長河里沉淀的文化符號,承載著我們對自然、對生活最質(zhì)樸的情感。

春節(jié)前夕,杏子鋪鎮(zhèn)的街巷里早已被喜慶填滿。貼春聯(lián)是這場年味盛宴的開場鑼鼓。湖南省書協(xié)會員戴道恩和他的書法好友們,每年臘月二十就會在各個集居區(qū)擺開攤子,研墨揮毫。那一副副對聯(lián),或筆鋒剛勁,或字跡溫婉,寫滿了對新年的祈愿。春聯(lián)一貼上,紅彤彤的色彩便點亮了每一戶人家,年的氛圍瞬間撲面而來。李大嬸每年都盼著貼春聯(lián),在她眼中,那鮮紅的紙張就是紅火日子的象征,一貼上墻,過年的喜悅便有了具體模樣。

理發(fā)店里,同樣熱鬧非凡?!坝绣X沒錢,剃頭過年”,人們帶著對新年的期待走進這里。小時候,媽媽總帶我去杏子鋪老街王師傅那里理發(fā)。王師傅的手藝是祖?zhèn)鞯?,精湛?xì)膩,哪怕平時顧客就不少,過年時更是排起長隊。媽媽愛漂亮,也注重我的打扮,她覺得我理個“西式”發(fā)型最好看。王師傅理完發(fā),要給客人掏耳糞,在起身前,還要拍拍雙肩。慢條斯理的“摸”出一個頭發(fā),要等大半天。我沒耐心,有一回,我等了幾個小時,前面還有幾個客人,便走到別家理了平頭,可把媽媽氣壞了,數(shù)落我許久。如今,人們過年理發(fā)依舊是必不可少的儀式。老人理完發(fā)會刮個仿瓷,染黑頭發(fā),仿佛要把歲月的痕跡藏起;年輕人則追求時尚,將頭發(fā)染成鮮艷的紅、黃等色彩,走在街上光彩照人。

服裝店里,人們精心挑選新衣,孩子們的笑聲格外清脆。新衣不僅是一件衣裳,更是新年的儀式感,穿上它,就像開啟了新一年的美好篇章。作豆腐也是年前的重頭戲,石磨緩緩轉(zhuǎn)動,雪白的豆?jié){流淌,那是生活最本真的味道。經(jīng)過一道道工序,鮮嫩的豆腐成型,寓意著“都福”,飽含著對未來的美好期許。每家每戶都要在年前作豆腐,以前我不知何故,現(xiàn)在終于懂了。

過年“戒魚”的場景同樣充滿歡樂。大人們拉著漁網(wǎng),孩子們在一旁歡呼雀躍,哪怕寒風(fēng)刺骨,泥水濺身,也擋不住豐收的喜悅。魚兒在網(wǎng)中活蹦亂跳,撈出的是一年的富足與希望。

與此同時,全家總動員的大掃除也在火熱進行,掃去舊年的塵埃,迎接新年的曙光,每一個角落都被擦拭得干干凈凈,寓意著把煩惱和不順統(tǒng)統(tǒng)掃出門外。

買紅包、購年貨時,人們穿梭在攤位間,精挑細(xì)選。每一件物品都承載著對家人的關(guān)愛,對新年的祝福。無論游子身在何方,回家過年是心底最堅定的信念。哪怕路途遙遠(yuǎn),哪怕遭遇堵車,家的溫暖也能驅(qū)散一切疲憊。一家人圍坐,吃著團圓飯,桌上擺滿的菜肴,是家的味道,是幸福的味道。

大年三十,團圓飯是重中之重。有父母在,一家人便圍繞著父母團年;父母不在,兄弟姐妹便輪流操辦。妻子總會提醒我多放碗筷,小時候母親也會在父親未歸時多擺一副碗筷,那是對遠(yuǎn)方親人的牽掛,也是團圓的執(zhí)著堅守。這里的習(xí)俗,家人不能回家團圓,要備上碗筷米飯;有些家庭還會為先輩準(zhǔn)備,先敬酒后上菜,一家人再動筷,這是對先輩的敬重,也是對傳統(tǒng)的傳承。

正月初一,拜年的腳步開啟。孩子們先給父母長輩拜年,父母若已過世,便去拜墳?zāi)辏笤俚郊易遴従蛹?。“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團方”,如今兒子和女婿初一都來拜年,去舅舅姑姨家拜年也沒太多講究,或打牌娛樂,或開車一天走訪多家。

小時候,我最愛拜團方,每到一家,喊著“發(fā)財啦,拜年啦”,便能收獲糖果、餅干或是香煙。如今,孩子們對這些小零食不再熱衷,時代變了,可那份拜年的喜慶依舊在空氣中彌漫。

正月初三,小鎮(zhèn)迎來最熱鬧的時刻。舞龍燈、耍獅燈的隊伍浩浩蕩蕩。杏子鋪鎮(zhèn)就有30多支舞龍隊,10多支舞獅隊。舞龍的漢子們身著彩衣,將龍舞得栩栩如生,時而騰飛,時而盤旋,仿佛要將吉祥送進每一戶人家;耍獅燈的獅子憨態(tài)可掬,上躥下跳,引得眾人歡笑不斷。贊土地、送財神的隊伍也穿梭其中,聲聲祝福傳遞著喜慶與吉祥。

而泉壩朱氏火龍,無疑是這場年味盛會中最耀眼的存在。它有著500多年的傳承,2024年成功申請非遺。傳說明朝成化年間,泉壩朱氏先祖得火龍護佑,家業(yè)興旺,從此便有了舞火龍的傳統(tǒng)。每年正月初三,泉壩火龍從火龍殿出行,接燈戶恭請火龍大圣上門賜福。焚香點蠟,打卦求吉,人們祈求著財源廣進、五谷豐登。

2024年首屆非遺文化節(jié)上,泉壩火龍驚艷亮相,23米長的龍身蜿蜒盤旋,龍頭威猛,龍鱗奪目,所到之處一片歡騰。接燈戶早早在門前等候,恭恭敬敬迎接龍頭,供奉在廳房大桌。隨后,在鑼鼓與花炮聲中,火龍再次舞動,歡呼聲響徹云霄。

在杏子鋪鎮(zhèn),年味是一場盛大的文化傳承,是親情與友情的延續(xù)。每一個習(xí)俗,每一次相聚,都飽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里的年味,如同一幅絢麗的長卷,描繪著歲月的變遷,承載著人們的情感,它是家的溫暖,是文化的根脈,在時光中代代相傳,永不褪色。

責(zé)編:曾玉璽

一審:曾玉璽

二審:肖洋桂

三審:周俊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