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2-07 18:06:52
文丨駱志平
摸過秤砣和準星的人,大多已不年輕。若是用過16兩秤,那一定年逾古稀,并且吃過公社里的大鍋飯。那時的日子苦中有樂,骨子里鑲嵌的準星,法度分明,除了半斤八兩,還有天地良心。
文志飛七十有四,可以稱文嗲了。其十四歲入秤行,干了整六十年,出手的桿秤少說也有兩萬把,從未弄錯過秤星和準星。那天,和我聊得歡,其手持桿秤,嘴里反復念叨著,做秤即做人,秤星、準星連人心。
呵!一個做秤的師傅,時時念叨著秤里藏著的那點小心思,看似不打眼,實則釋放了一份人性的善懷。秦始皇統(tǒng)一度量衡,給了天下人一桿秤。其手下精明,上知天文,下知人性,依天上十三星宿,外加福祿壽三星,制出了首桿十六兩秤。其中隱含天理,暗藏毒誓。從此,普天之下,以秤稱重量,測人心,幾千年了,朝代更替了很多個,桿秤一直掛在老百姓心里頭,準星未改,砝碼未變。
后來,判案的法官也學起了樣,辦案時喜歡在身邊擺著一桿秤,形狀上作了大改觀,兩個秤盤,兩邊砝碼一樣沉,謂之天平。然而,官司多了,兩個秤盤有點裝不下,況且天平上找不到準星,真要判個好案子,還需要法官心中有桿公平正義的秤。
于是,有人感嘆,人心才是最大的天平。難怪,古人在制作桿秤時,一定要在天平上刻下天理和毒誓。法官講法理,一點都沒錯,但少了天理,缺了情理,是否真能稱得準天下事,又是一個新話題。
三十年前,幾乎家家戶戶門彎里都掛有一桿秤,條件好一點的,還有大小兩三桿。百貨店的柜臺上方,懸得最多。逢年過節(jié),幾個營業(yè)員站在柜臺中,穿梭一樣,搞不贏手腳,每人手中一桿秤,稱小花片、雪棗、紅糖……老百姓擠在貨柜前,晃著皺巴巴的紙票和糧票,生怕輪到自己時,正好買斷貨,或是貨罈見了?,剩下一堆渣。
供銷社、飲食公司用的大秤不一樣,秤桿又粗又長,主要用于稱糧食、豬崽、柴火。稱重時,用麻繩纏著,或用籮筐盛著,扁擔穿過秤繩,兩頭托肩上,立起身子,左手穩(wěn)繩索,右手撥秤砣,買賣雙方各站一邊,過一秤,就記下一筆。賣家一般都客氣,總會讓秤桿往上翹一翹,然后,報個掐零的總數(shù),還奉上幾句老板發(fā)財?shù)墓ЬS話。用桿秤的年代,日子過得有些緊,人情味并不少。
中號的桿秤稱茶葉、疏果、零食,街頭小販,南雜店的伙計用得多。最小的桿秤主要用于中藥鋪,中醫(yī)撿藥、用藥嚴苛限量,加之有的藥材名貴,一毫一厘不得有偏差。桿秤越小刻度越細,精度越高,至今還擺在藥房的案頭上。
文嗲中等個頭,眉粗面善,人熱情,講話中氣足,滿身煙火氣??粗鴰讉€年輕人好奇,便拿出紅木桿桿,還有各種制秤的配件,邊講解邊示范:刨桿、裝叨子,包銅頭銅尾,定準星、定花,鑲銀星,上秤盤,不到兩小時,一把精致的桿稱就提在了手上。
我笑著問文嗲:“手腳這么快,做多了,有人買嗎?”飛嗲笑了笑:“制一把賣一把,搞不贏手腳?!薄澳琴F不咯。”我又問。“168元一把,一年賣過上千把,沒問題?!憋w嗲答道。
我算了一下,毛收入16萬8,除去房租和成本,一年忙碌下來,到手的銀兩也就8萬塊,老百姓過日子,算不上寬裕,但養(yǎng)家糊口,也不算差。
如今,手工桿秤列入“非遺”。其實用功能也已逐漸退出人們視野。有些念舊的人還是喜歡在家中墻頭掛著一桿秤,在他們看來,桿秤吉祥,藏著公平和正義,也寓意著稱心如意的生活。
有些老藥鋪,至今不用電子秤,電子秤看似精準,實則受環(huán)境、磁場、氣候影響大,衡定性差,偏差不小,撿藥的醫(yī)生不敢用,萬一弄出人命來,怎么得了。況且,電子秤非懸衡之器,無斗星測人心,無秤砣當砝碼,很容易被人做手腳、玩名堂。
二十年前,我在海南吃過一頓霸王餐,現(xiàn)買現(xiàn)做鮑魚一只,往東家電子秤上一放,顯示8.8斤,我左看右看,總感覺不會上5斤。沒辦法,我去一家小賣店買了一斤標準的椰子糖,往此秤上一稱,居然顯示2.2斤。東家講霸道,想動手摳人,幸虧同行中有法門中人,亮證示警,對方發(fā)覺官階不小,才在喋喋不休中,寧人息事。現(xiàn)在,海南旅游做得好,估計秤星已調準,不然,天天搞怕一班來旅游的人,生意還怎么往下做?
從秦代起用的十六兩秤,到毛爺爺時代的十兩秤、公斤秤,再到工廠用的地坪秤,還有現(xiàn)在的電子秤,歲月轉過了幾千年,秤心變了,人心也在改。
好東西太多,吃的穿的碼成了山,可惜分得不夠勻,多的人家吃不完,少的吃不好。這樣一來,人心浮動,嘰嘰哇哇的話語就多了。其實,市井生活中,老百姓的想法很簡單,少點花色,多點關懷,活著有奔頭,就算好日子。
有錢人多摸摸秤上的準星,天理法度都在,占多了的,想想是否有欠福報。短斤少兩搞名堂的,想想坑蒙拐騙會遭報應,生活中有點困難的,大伙幫襯一下。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凡事存天理,講法度。煩心事兒不就少了嗎?不然,爾虞我詐,大伙滿肚子火氣,動不動眼珠子一瞪,扯出的麻紗一籮又一籮,煩人又煩己。
文嗲給了我一把手桿秤,我開心地放在了書案上,有古法古器相伴,心心念念的都是公平和法理。至少,心中藏星宿,干活不會太花哨。秤星準星捏準了,內心才安實。如今,桿秤已成為一種記憶,但大伙心中仍然藏有一桿秤,過年了,都拿出來瞧一瞧,稱一稱團圓的喜悅,稱一稱春天的向往,稱出“秤”心如意的生活!
(文中圖片、視頻由長沙市政協(xié)宣教處提供)
責編:劉瀚潞
一審:劉瀚潞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