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bào)·新湖南客戶端 2025-02-11 09:06:11
文|石光明
孔子說: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卑藗€(gè)字互文見義,把德行和智慧比喻為山水,有德行的人愛山,如山一樣守靜長壽;有智慧的人愛水,似水一樣好動而快樂。
讀古詩,常被意境悠遠(yuǎn)、清絕極致的山水詩詞所打動。魏晉南北朝是山水詩的萌發(fā)階段,陶淵明、謝靈運(yùn)為代表的詩人選擇遠(yuǎn)離時(shí)局動蕩,藏身匿跡于山水林泉,將山水自然作為審美對象,模山范水,尋求內(nèi)心的閑適。盛唐之時(shí),王維、孟浩然筆下的山水,空靈、清遠(yuǎn)而寂靜,“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保ㄍ蹙S《漢江臨泛》)“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保辖肌哆^故人莊》)總是飄著淡淡的禪意。
到了中唐,盛唐氣象不再,詩人們也歸于淡泊,他們的山水詩多是隨性而作,恬靜淡雅,清趣雋永。大歷十才子錢起眼中,“青山看不厭,流水趣何長?!保ā杜憧脊ν鯁T外城東池亭宴》)韓愈的山水詩筆觸細(xì)膩,意境清秀:“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保ā端凸鹬輫?yán)大夫同用南字》)柳宗元因“永貞革新”一貶再貶,更是借山水慰藉愁懷。
古代詩人中,詩仙李白是最喜歡游山玩水的一位,“五岳尋仙不辭遠(yuǎn),一生好入名山游?!保ā稄]山謠》)山水催發(fā)了他的飄逸靈感和浪漫思維,感興賦詩,時(shí)而高歌,時(shí)而沉吟,時(shí)而慨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保ā秾⑦M(jìn)酒》)“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保ā锻麖]山瀑布》)。其山水詩洋溢出盛唐氣象,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山水詩之豐碑。
神州大地,山脈縱橫,河流網(wǎng)布,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自然生態(tài)遺產(chǎn)??v觀南北山水,北方峰巒渾厚、氣象蕭疏、煙云清曠,樸茂平遠(yuǎn);南方林木繁茂、煙云氤氳、秀麗溫婉、寧靜平和。乃至以山水為題材的國畫也形成了南北不同流派。
南北山水千姿百態(tài),各美其美,我卻最愛瀟湘山水?!盀t湘”一詞始于堯舜時(shí)代?!渡胶=?jīng)》載: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淵。澧沅之風(fēng),交瀟湘之淵”。到了唐代,“瀟湘”不單指湘水,還被詩人們衍化為地域名稱,廣為流傳,不斷賦予新的意蘊(yùn)。
一直想弄明白,陸游到過湖南沒有,為何能寫出“揮毫當(dāng)?shù)媒街?,不到瀟湘豈有詩”如此的千古名句?陸游愛山水不遜李白,“平生愛山每自嘆,舉世但覺山可玩”。在他眼里,“萬里只作游山看”(《飯三折鋪在亂山中》)。以古代的交通狀況,即使宦游,長途車船跋涉,亦是十分艱險(xiǎn)勞頓,他曾感嘆:“少年亦慕宦游樂,投老方知行路難”(《滄灘》)。
南宋“四大中興詩人”中有兩人宦游到過湖南,楊萬里曾“片帆今掛湘東西”(《浯溪摩崖懷古》),當(dāng)過永州零陵縣令,大贊“湖湘山色天下稀”(《題黃才叔看山亭》)。范成大《初泛瀟湘》便感慨:“越來溪色清如此,只欠磯頭一釣竿。”
明清以小說見長,雖然四大名著也顯山見水,畢竟人物是主角,情節(jié)是主線。山水小品文有一些,可圈可點(diǎn)的不多。但徐霞客卻因山水而聞名。雖然連“童子試”也未通過,但他卻以堅(jiān)強(qiáng)的意志,憑一己之力,“窮河沙,上昆侖,歷西域,題名絕國”,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足跡遍及幾乎大半個(gè)中國。最后一次出游,以南岳為坐標(biāo),走了半個(gè)瀟湘。他寫的游記,既是珍貴的地理學(xué)文獻(xiàn),又是文筆精妙的游記文學(xué)。
看山水,就要有以山為德、以水為性的修為意識,目騁山川,神游八極,思接千年。了解山川的前世今生、民俗風(fēng)物,看到山水性格,感受自然靈魂,架起山水與心靈溝通的橋梁。
愛山水,其實(shí)就是愛山水間的自己,說山水,就是說山水間的人生。
責(zé)編:鄧正可
一審:曾衡林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bào)·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