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武快評 | 餃子導演賣衣服?假的!豈能讓“套牌名人”一路“狂飆”

易博文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2-18 18:50:34

[4]当前系统环境不支持播放该视频格式

曹茜茜

近日,不少網(wǎng)友發(fā)帖稱,網(wǎng)上出現(xiàn)多個疑似假冒餃子導演的賬號。這些賬號,大部分掛有商品鏈接,所售商品大多為日用百貨、圖書、衣服之類。2月17日,封面新聞記者就此事向《哪吒2》片方求證,工作人員回復稱,抖音、快手等平臺上帶餃子導演ID的賬號均為假冒,“我們也在密切關注”。

在社交媒體平臺假冒名人,還明目張膽地賣貨,違法又背德。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律師鄭學知表示,假冒的賬號未經(jīng)許可使用導演本人照片作為頭像,侵害了導演個人的肖像權;未經(jīng)授權使用、傳播《哪吒之魔童鬧海》電影的片段、海報,侵犯了影視作品著作權。而假借名人的形象誤導消費者,從而達到推銷產(chǎn)品或服務的目的,也有悖于誠實信用原則和商業(yè)道德準則。這兩年來,除了餃子導演之外,莫言、靳東、張文宏、雷軍等名人,均被“李鬼”模仿、假冒過。

為什么“套牌名人”如同網(wǎng)絡空間的“牛皮癬”,總也撕不完?原因無非兩個:短期內(nèi)的高收益讓人鋌而走險,相關平臺的監(jiān)管漏洞給了其可乘之機。2024年,中央網(wǎng)信辦舉報中心重拳出擊,一舉處置518個涉仿冒詐騙類網(wǎng)站平臺,給部分躍躍欲試者敲響了警鐘。相關平臺也當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比如,嚴把“準入關”,對涉及名人的昵稱,在注冊之前進行相應的個人或組織身份審核;嚴管“擦邊球”,對已經(jīng)注冊的私人賬號,若存在以短符號、空格等形式仿冒名人名稱的行為,勒令其及時改正。

責編:楊興東

一審:楊興東

二審:易博文

三審:王禮生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

站长统计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