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小湘丨湖南,“鋒”景常在

史鋒 李立穎   新湘評論雜志社“指點”微信公眾號   2025-03-02 22:28:44

湘江春水長,“鋒”景“望”萬家。3月1日,在雷鋒故里望城,2025年全國“學雷鋒·文明實踐我行動”主題活動啟動儀式成功舉辦。

湘江之畔,春潮涌動。一株五十年前種下的桂花樹已亭亭如蓋,樹下的雷鋒紀念館里,一群佩戴紅領巾的少年正用稚嫩筆跡在留言簿上寫下“像雷鋒叔叔那樣活著”。這尋常的一幕,卻讓時間的長河泛起漣漪——雷鋒離開我們已逾一甲子,但在這片誕生英雄的土地上,精神的火種早已化作漫天星辰。

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一個名字,響徹祖國大地;一種精神,代代賡續(xù)傳承。1963年3月2日,《中國青年》發(fā)表了毛澤東“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從這一天起,一個浩浩蕩蕩、跨越世紀的學雷鋒運動在全國范圍內以排山倒海之勢蓬勃興起。

崇尚雷鋒精神,習近平總書記這份情懷一以貫之。從福建“我們應當有一種雷鋒的‘釘子’精神”的學習提醒,到浙江“要學習雷鋒同志的幸福感”的文字談及;從親切接見基層代表時作出“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體現(xiàn)”的重要講話,到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時作出“雷鋒精神永不過時”的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站在弘揚民族精神的高度,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場合深刻闡明雷鋒精神的永恒價值,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近年來,湖南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習雷鋒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傳承弘揚雷鋒精神,努力在健全工作機制、創(chuàng)新服務形式、打造品牌項目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其中值得點贊的做法有,構建起適應時代要求、具有湖湘特色的志愿服務“六大體系”;在雷鋒故里舉辦“四季同行·雷鋒家鄉(xiāng)學雷鋒”等主題活動;培育“百姓城管志愿服務”“雷鋒580”熱線等品牌,讓雷鋒精神在三湘大地熠熠生輝。

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在雷鋒的年代,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面對翻天覆地的變革,雷鋒精神在歲月長河里永遠閃亮,照亮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

在張家界天門山,海拔1300米的懸崖峭壁間,"蜘蛛人"志愿隊二十年如一日清理山體垃圾,他們的安全繩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恰似連綴天地的精神紐帶;在湘西苗寨,90后村醫(yī)龍文婷翻山越嶺建立"移動診所",藥箱里裝的不僅是藥品,更是跨越溝壑的溫情;在湖南長沙,“夕陽紅”離退休志愿者邢清蓮身穿紅馬甲,奔忙于湘雅醫(yī)院各個樓層,為患者快速導診、精準分診,在寒冬時節(jié)帶來無盡暖意……

“夕陽紅”離退休志愿者邢清蓮(右一)指導病人看診。歐陽鑫波攝

無數(shù)雷鋒精神踐行者的實踐,把習近平總書記“讓雷鋒精神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的要求變?yōu)楝F(xiàn)實,讓雷鋒紅“鋒”靡湖南。這些新時代的"螺絲釘",像“勤務員”一樣,在各自崗位上擰緊責任、傳棒接力,讓雷鋒精神與湖湘大地血脈相連。

雷鋒精神處處可為。雷鋒精神是從基層勞動者、黨員中產(chǎn)生的偉大精神,平凡的人生蘊含著大愛的胸懷。這種大愛胸懷是將“小我”融入“大我”,積“小善”為“大善”的境界和行動。正如雷鋒所說:“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p>

“夢想書屋”志愿者與小朋友們交流

從湖南數(shù)據(jù)來看,全省志愿者人數(shù)達1530余萬名,志愿服務團隊達7.7萬個,基本形成橫向覆蓋各行業(yè)系統(tǒng)、縱向貫通市縣鄉(xiāng)村的志愿服務組織體系。如長沙街頭各類雷鋒便民服務驛站,這個由志愿者組成的公益網(wǎng)絡,用一杯熱茶、一次指路、一場急救培訓,將城市縫隙填滿善意,溫暖了無數(shù)異鄉(xiāng)人的歸途;還有株洲清水塘老工業(yè)區(qū)的環(huán)保志愿者團隊,用三年時間繪制污染地圖,他們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最終成為政府治理決策的重要依據(jù),助力昔日“污染重地”華麗轉身為“科技新城”……雷鋒精神在湖湘兒女手中,早已超越簡單的助人為樂,升華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澎湃動力。

根深枝壯,葉茂果盛。當“雷鋒超市”在社區(qū)遍地開花,當“時間銀行”存儲起鄰里互助的溫暖時光,當00后用短視頻記錄志愿服務的新故事,人們發(fā)現(xiàn)雷鋒精神從未遠去。它像湘江的春水,在歲月長河中不斷匯聚新的支流;如南岳的云霧,浸潤著三湘四水的每寸土地。從"鋒行瀟湘"到"雷鋒家鄉(xiāng)學雷鋒",這場跨越時空的精神接力,正讓湖南的春天永遠年輕。追“鋒”已經(jīng)成為時尚,湖南,“鋒”景常在。

責編:王敦果

一審:王敦果

二審:張馬良

三審:周韜

來源:新湘評論雜志社“指點”微信公眾號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