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有道理(31)|讓湖南文物活起來,綻放文化新光彩

曾衡林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3-07 09:11:49

曾衡林

228日,在長沙舉行的湖南全省文物局長會議提出,要讓湖南的文物活起來,使其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文物,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是民族文化的瑰寶。三湘大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湖南擁有著豐富的文物資源,這些文物見證了湖湘大地的滄桑變遷,蘊含著獨特的湖湘文化基因。然而,如何讓這些沉睡在博物館、散落在民間的文物“活”起來,成為當下亟待思考與解決的重要課題。

讓湖南文物活起來,是傳承和弘揚湖湘文化的必然要求。湖湘文化源遠流長,從遠古的屈賈文化,到近代的湘軍文化,再到現代的紅色文化,每一個歷史階段都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精美文物,如薄如蟬翼的素紗禪衣、神秘莫測的T形帛畫,展現了漢代高超的工藝水平和獨特的審美觀念;里耶秦簡的發(fā)現,改寫了秦朝歷史,為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而遍布湖南各地的紅色革命文物,更是記錄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光輝歷程,是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通過讓文物活起來,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湖湘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湖湘兒女的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湖湘文化。

讓湖南文物活起來,也是推動湖南文化旅游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舉措。湖南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近年來,文化旅游產業(yè)發(fā)展迅速。文物作為文化旅游的重要資源,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將文物資源與旅游產業(yè)深度融合,開發(fā)出具有湖湘特色的文物旅游產品,能夠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湖南旅游觀光,促進文化旅游產業(yè)的繁榮發(fā)展。例如,湖南博物院推出的“馬王堆漢墓文物展”,以其豐富的文物展品和精彩的展覽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成為湖南文化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此外,還可以通過打造文物主題小鎮(zhèn)、文物遺址公園等,讓游客在游覽中感受文物的魅力,體驗湖湘文化的獨特韻味。

那么,如何讓湖南文物活起來呢?

首先,要加強文物保護與研究工作。文物保護是讓文物活起來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才能確保文物的安全和完整,為其后續(xù)的利用和展示提供保障。要加大對文物保護的資金投入,完善文物保護設施,提高文物保護技術水平。同時,要加強文物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為文物的展示和傳播提供有力的學術支撐。例如,馬王堆漢墓考古發(fā)掘50年來,國內外眾多專家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出版了大量學術著作和研究論文,為人們了解馬王堆漢墓文物和漢代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其次,要創(chuàng)新文物展示與傳播方式。傳統(tǒng)的文物展示方式往往比較單一,觀眾只能通過靜態(tài)的展品和簡單的文字說明來了解文物。這種方式難以滿足現代觀眾的需求,也不利于文物的傳播。因此,要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創(chuàng)新文物展示與傳播方式,讓文物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例如,利用數字化技術,將文物進行三維建模、虛擬展示,讓觀眾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隨時隨地欣賞文物;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文物主題的動畫、紀錄片、短視頻等,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傳播,擴大文物影響力。此外,還可以舉辦文物主題的展覽、講座、研討會等活動,加強與觀眾的互動交流,提高觀眾對文物的興趣和參與度。

再次,要推動文物與教育、科技、產業(yè)等領域的融合發(fā)展。文物與教育的融合,可以讓文物走進校園,成為學生學習歷史文化的生動教材。通過開展文物研學旅行、文物知識講座、文物手工制作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文物的興趣和熱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文物與科技的融合,可以為文物保護、展示和研究提供新的技術手段和方法。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文物進行病害檢測和修復,利用區(qū)塊鏈技術對文物的信息進行管理和保護等。文物與產業(yè)的融合,可以開發(fā)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物文創(chuàng)產品、文物旅游產品等,實現文物資源的價值轉化,推動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

讓湖南文物活起來,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和責任。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加強文物保護與研究,創(chuàng)新文物展示與傳播方式,推動文物與各領域的融合發(fā)展,讓湖南文物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為傳承和弘揚湖湘文化、推動湖南文化旅游產業(yè)發(fā)展、建設文化強省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編:曾衡林

一審:曾衡林

二審:周月桂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