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5-03-08 16:53:52
文/馮楨炯
湖南作家吳茂盛是我的文學發(fā)小,我們是《誕生在冬天的孩子》,詩歌喂養(yǎng)了我們饑餓的青春。1989年夏,我們一同參加了在河南周口舉行的全國青少年作家筆會。筆會結束后,我隨他來到他的故鄉(xiāng)--湖南永州。永州,這是我心心念念的永州,是柳宗元寫下《永州八記》的地方。永州,那是瀟湘二水合流之處,是湘江源頭所在地,是獨釣《江雪》的歷史文化名城。到了永州,我才明白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的真諦,才知道吳茂盛為何激情澎湃才華橫溢的原因。如今,30多年過去了,我多想再一次擁抱永州,和我的好兄弟吳茂盛喝茶論詩,把酒追月。
近日,我讀到吳茂盛發(fā)表在《湖南文學》2023年12期的長詩《燃燒的河流》,不禁感慨萬千。這首只有浩浩湘江浸潤靈魂、綿綿湘南沃土滋養(yǎng)才情之詩,是一次靈魂的焚燒,是詩人置身人類邊緣的吶喊,也是文學在時間之河中的自我審視。這首詩如一條既現(xiàn)實又神秘的河流,流經歷史、個人經驗與文化記憶,最終在燃燒中獲得新生。它既承襲中國古典詩歌的精神,又帶有現(xiàn)代主義的裂變感;既有詩歌史的回望,又有對未來語言疆域的探索。
一、燃燒:從歷史到個體的詩意煉獄
詩歌以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中的二句為題記,以“輕舟已過萬重山”回應千年流轉的江河意象。河流不僅是自然的流動,更是時間的隱喻。在吳茂盛的詩中,河流成為詩歌的自我燃燒者,成為“會思想的河流”,它“泛著大理石的薄光”,既冷峻又帶有雕刻感,像一塊記憶的碑石,在火焰中反復被鐫刻。
詩人在時間之河中行走,最終抵達的是“人類的邊緣”。這一設定讓人想到艾略特的《荒原》,或者博爾赫斯筆下的永恒迷宮。詩人走向“那片森林,在秋天,像一座墳墓”,這是文化與歷史的枯敗之境,也是語言與詩歌的考驗之所。法厄同的烈火、赤道的炙熱,使這條河流不僅僅是承載詩意的水流,更是一種極端體驗的隱喻——詩人自身在烈焰中承受考驗,而詩歌也在烈火中迎來它的死亡與重生。
“在落滿秋風的院子,把我的詩稿和行走的翅膀投入火爐?!边@一幕是一場象征性的獻祭,詩人在烈焰中審視詩歌的價值,同時映射出寫作本身的痛苦與宿命感。詩歌是否只能在燃燒中獲得意義?而燃燒之后,又能留下什么?詩人用“失血的燃燒”描繪創(chuàng)作的痛感,這不僅是對個人創(chuàng)作生命的拷問,更是對整個文學史的提問。
二、繆斯的召喚:在廢墟中歌唱
在這首詩中,“繆斯”不僅是詩歌的靈感之源,更像是一種對話者,一種與詩人交鋒的隱喻性聲音??娝共粩噘|問詩人:“多年以前 / 你不是這樣的?!彼貞浽娙说那啻?、激情,以及曾經的光輝,而詩人卻以冷峻的現(xiàn)實回應:“哪處天空不下雨 / 哪顆受傷的心不流淚?!?/p>
繆斯不僅是古典詩歌的象征,她也是文化史的一部分,她提醒詩人:你的血液里流淌著屈原的憂憤,你沿著柳宗元的道路前行,你像蘭波流浪,又像費古斯放棄王位。她把詩人的存在嵌入更為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中,使他的悲劇不再只是個人的遭遇,而是整個文學、歷史、文化的交疊。這種對話不僅具有文本的跨越性,也呈現(xiàn)了詩歌的自我意識——在反思中尋找詩歌的使命,在廢墟上重新構建詩意的世界。
三、現(xiàn)代詩歌的身份焦慮與方言之音
這首詩充滿了現(xiàn)代詩歌的身份焦慮——詩人不再是過去那種擁有絕對聲音的“歌者”,而是一種在現(xiàn)代性裂縫中尋找表達方式的流浪者。他不像但丁那樣能穿越地獄與天堂,他的聲音無法翻越奧林匹斯山,而是帶著“泥巴味的方言”。這不僅是一種語言風格的選擇,更是一種文化立場的自覺。吳茂盛的詩歌始終植根于湖南這片土地,植根于瀟湘江河的流脈,他的“泥巴味”是一種詩意的鄉(xiāng)土性,也是一種反抗純粹精英話語的姿態(tài)。
這種方言性的自覺使他在面對全球化語境時,依然保持著獨特的地域詩歌意識。他既可以在詩歌史的脈絡中游走,又可以用“湘水余波”去對抗西方詩歌的絕對話語。在這一點上,他的詩歌具有某種“在地性”,它不是世界主義的消解者,而是在世界范圍內建立自己的詩歌身份。
四、詩歌的終點:燃燒,還是永生?
詩歌的最后,詩人站在湘江之源,在蒼梧之野,繆斯在耳邊低語:“河流之上,千帆過盡 / 洞庭有歸客 / 瀟湘逢故人?!边@不僅是一種回歸的召喚,也是詩歌在燃燒之后的新生象征。正如艾略特在《四個四重奏》中所說:“在我們的起點就是我們的終點?!眳敲⒌脑姼柙谌紵薪洑v毀滅,也在灰燼中尋找重生。
最終,詩歌、浪花、愛與希望成為永恒燃燒的存在。燃燒并非終結,而是詩歌不斷自我更新的儀式。在這首長詩中,吳茂盛不僅塑造了個人的精神史,也在更宏大的詩歌史中找到了自己的坐標。他的詩歌既承襲古典精神,又帶有現(xiàn)代意識,在語言、意象、結構上進行了獨特的創(chuàng)新,使《燃燒的河流》成為一首具有深遠意義的詩歌文本。
它提醒我們,詩歌的價值不在于被銘刻,而在于不斷燃燒。
2024年春初稿
2024年歲未定稿于紐約
(馮楨炯,著名旅美華文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紐約海外華文作家筆會會員、北美中文作家協(xié)會會員、《國際詩人》雜志主編。)
附:吳茂盛作品《燃燒的河流》
詩人簡介:吳茂盛,湖南祁陽人,小說家、詩人、美術評論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作協(xié)全委會委員、永州市作協(xié)主席、永州市文聯(lián)副主席、湖南省東方詩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湖南科技學院首任駐校作家。作品曾獲瀟湘文學獎、丁玲詩歌獎、全國青少年新詩獎、原蘭州軍區(qū)《西北軍事文學》首屆優(yōu)秀詩人獎等十多個獎項。著有詩集《誕生在冬天的孩子》(與馮楨炯合著)《無塵的歌唱》《獨旅》《到達或者出發(fā)》和長篇小說《駐京辦》《招生辦》等十多部。
燃燒的河流
詩︱吳茂盛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詩人——
河面上
金光萬丈
藍天下
蒼茫千里
我的靈魂,寧靜的居所啊
一枝火焰折斷夜色
在幽暗中
泛著大理石的薄光
這是一條會思想的河流
一江春水向東流
流水,這游魚的糧食
仿佛一粒粒飽滿的時間
仿佛痛苦或者幸福
玻璃地消逝
繆斯——
詩人啊
我祈禱的豎琴
越來越瘦小
那悲傷的曲子
比夜晚更黑暗
大地的明燈
穿過時間的隧道
劃過歷史的水面
停熄,是毀滅
照耀,是希望
詩人——
我一直在奔跑
可是,我走到了人類的邊緣
那片森林
在秋天,像一座墳墓
這淚水出沒的地方
正是我的故鄉(xiāng)
我和法厄目忍受烈火焚燒的地方
赤道!
行走在赤道
我忍受怎樣的焚燒
打開塵封的記憶的葉子
夢見一只白狐
越過山岡
繆斯——
白狐?就是那朵脆弱的花瓣
無辜地
淹死在春天的洪水中
那根浮在水面的木頭
等待的木頭
一千年被謊言腐爛.
那只白狐
詩人——
是!開始吧,悲傷的蘆笛
一切愛情
不是源于真情
就是源于謊言
在落滿秋風的院子
把我的詩稿和行走的翅膀
投入火爐
失血的燃燒多么疼痛
謊言死于真情
甜蜜的謊言
美麗的謊言
如同刀鋒上的舞蹈
只留下傷口和流動的陰影
繆斯啊
只留下灰燼和歌唱
我在人類的邊緣邊走邊唱
我不像但丁
貝雅特麗齊使他成為地獄和天堂的
詩歌皇帝
他的聲音
翻過了奧林匹斯山
而我?guī)е喟臀兜姆窖?/p>
像南方的太陽
落入深淵的河流
無聲無息
繆斯——
多年以前
你不是這樣的
你曾是索爾-貝婁
把幸福的歌聲
陽光般披在人們的身上
詩人——
哪處天空不下雨
哪顆受傷的心不流淚
克爾凱郭爾為何退掉了婚約
埃利蒂斯,這棵瘋狂的石榴樹
詩歌的枝葉刺破了天空
那匹黑馬--約瑟夫·布羅茨基
看到大雁都飛回了南方
用愛換回的卻是悲苦
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的路上
猿的叫聲
血跡斑斑
繆斯——
多年以前
你不是這樣的
你流著屈原的血
沿著柳河東的道路
你像流浪的蘭波
你像放棄王位的費古斯
屬于你的藍色年代
和粉紅色時代
仿佛黃果樹瀑布
傾瀉而下
可是,你為何悲傷滿面
詩人——
我不悲傷
可是安伯托-艾柯的聲音
像遙遠的星星
多么清冷 多么微弱..…
繆斯——
詩人啊
你不要這樣
我看見黑暗中
你抒情的手指
翻過了岳麓山
那片蔥郁的楓林
經過深秋的洗禮
火紅得
如同你瘋狂的夢想
如同霞光里的瀟水余波
詩人——
是的。我在春天的陌上
邊走邊唱
我熱愛的父親、母親、兄弟姐妹
把柳條和鳥語
插滿了濕漉漉的山崗
在這樣的坡上
《人間食糧》長出翅膀
歌聲
怎能不涌出我的胸膛
繆斯——
你在坡上歌唱
墨綠的風蕩氣回腸
你在江河歌唱
大江東去,濁浪蕩湯
詩人——
今夜
在蒼梧之野
在湘江之源
繆斯啊,我什么都不想
我只想披上月亮的羽翼
趁黎明還未醒來
用露水沐浴
迎接晨光的照耀
繆斯啊
河流之上,千帆過盡
洞庭有歸客
瀟湘逢故人
人世間
唯有詩歌、浪花、愛與希望
在瘋狂地燃燒
(原載于巜湖南文學》2023年第12期》)
責編:周聽聽
一審:周聽聽
二審:張馬良
三審:周韜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