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教師日志|丁倩:做“悅讀”的踐行者和播種人

周陽樂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3-16 19:39:07

丁倩在指導學生閱讀。通訊員 攝

【名片】

丁倩,女,1989年11月出生,中共黨員,一級教師,任教于武岡市大甸鎮(zhèn)大甸小學,湖南省新時代基礎教育卓越校長培養(yǎng)對象,入選湖南省鄉(xiāng)村優(yōu)秀青年教師培養(yǎng)支持計劃,曾獲評武岡市“書香教師”“優(yōu)秀教研工作者”。

【日志】

3月10日,周一,多云。

最美人間三“悅”天,正是讀書好時節(jié)!今天,又是我們“悅讀共同體”召開讀書分享會的日子,我們歡聚一堂,共同開啟《我與地壇》讀書分享之旅。

“悅讀共同體”成立有一年多了。去年2月,我創(chuàng)建了“15分鐘讀書圈”,來自鄉(xiāng)鎮(zhèn)各校的10余名青年骨干教師因書結緣,以書會友,組建了“悅讀共同體”。每月一次的讀書分享會已成為大家翹首企盼的“文化大餐”“精神補給站”。

我們一起讀竇桂梅的“主題教學”、王崧舟的“詩意語文”、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談》,努力夯實教學功底,錘煉學科素養(yǎng),啟迪育人智慧;一起讀《湖南教育》,借鑒“名優(yōu)特”的實踐經(jīng)驗,進行“在地化”教學實踐;一起讀蘇軾的豁達、汪曾祺的熱忱、楊絳的智慧,在書中點亮自我,再照亮課堂,努力從“教書匠”蛻變成“大先生”。

今天,聽著大家娓娓道來的讀書感言,我收獲頗豐,思緒一下子被拉回2019年的暑假。那是陽光明媚的7月,我有幸赴華東師范大學參加武岡市教育局組織的小學語文教學能力提升班的培訓,李沖鋒博士的講座如一夜春風,為我們撥開迷霧,指明方向——教師要多讀書、勤寫作。

是啊,鄉(xiāng)村的閱讀“土壤”本就貧瘠,加上親子閱讀缺失、教師閱讀理念普遍滯后等原因,在鄉(xiāng)村學校推廣課外閱讀,無異于“開荒”,異常艱難。然而,最好的教育,是言傳身教!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文化的傳承者,不能局限于三尺講臺,要做終身學習的踐行者。

我的讀寫熱情被點燃。我先從喜歡的書讀起,培養(yǎng)閱讀習慣;再嘗試讀專業(yè)書籍,提升教學素養(yǎng);還時不時記下幾行“悅讀”心得,實現(xiàn)從輸入到輸出的“再學習”。

可每當我捧一書卷在手時,耳邊總有一個聲音在回響——這還不夠!獨行快,眾行遠。我想去點燃更多教師的“悅讀”夢,去帶動更多學生愛上閱讀。于是,我創(chuàng)建了“燃夢”閱讀群,帶領一群老師堅持每天“悅讀”打卡,輸出分享,至今已有1842天。此外,我還建言學校組織開展“師生悅讀悅成長”活動,通過教師贈書、師生同臺誦讀、師生好書分享等方式,以“書香教師”培育“書香學生”。

2021年9月,在全鎮(zhèn)校本研修全員培訓活動中,我有幸和大家分享如何從“教壇新秀”迅速成為教學能手——閱讀,就是最大的秘訣。我希望能用我的故事感染更多的老師,讓他們也躍躍欲試,拿起書本,嘗一嘗閱讀的“甜頭”。漸漸地,加入閱讀群的老師越來越多,我們一同勤讀書、讀好書,時刻以“半杯”心態(tài)去開闊眼界、重塑認知,成為“悅讀”的踐行者、播種人。

今年寒假,我又與幾位教師一同聚焦農(nóng)村小學高年級的課外閱讀“讀什么、怎么讀、怎么評”三大問題,集思廣益,提出“三融四讀”的構想——將課外閱讀融入教學日常,每日一節(jié)午讀課,每周一節(jié)課外閱讀指導課,由老師帶領學生“一書四讀”(薦讀、導讀、賞讀、展讀);將課外閱讀融入學校活動;將課外閱讀融入家庭教育,讓“悅讀”的種子撒滿校園、撒遍鄉(xiāng)間……

先完成,再完美。本學期開始,我們均在各自學校推行午讀,并立足課堂探索如何上好一節(jié)課外閱讀指導課,還將這一課題申報了第三屆湖南省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以期一步步將想法變成做法,種下一顆顆“悅讀”的種子,不斷澆灌,讓它們長成森林,郁郁蔥蔥、欣欣向榮。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陽樂 整理)

責編:周陽樂

一審:周陽樂

二審:楊丹

三審:劉文韜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