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丨AI合成內容,逼真不能亂真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3-17 08:33:32

段官敬 

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發(fā)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以下簡稱《標識辦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不少網友對此表示支持和點贊。

如今,隨著科技進步,“一鍵生成”的AI合成內容,在圖文、視頻等方面足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若被別有用心、不懷好意之徒加以利用,勢必會給網絡生態(tài)帶來負面影響。比如,之前的“地震男孩”,讓不少人跟帖祈禱和祝福,結果被告知為AI生成圖片;最近被炒作火爆的“一線明星澳門輸10億”事件,同樣被證實為AI合成內容。單靠網友的“火眼金睛”防范AI合成內容并不現實,出臺《標識辦法》非常具有針對性、必要性。

一方面,AI標識是最好的警示鐘,能夠倒逼每一個視頻“制造者”嚴于律己,規(guī)范使用AI合成內容;另一方面,有助于公眾快速甄別內容真?zhèn)?,避免被錯誤信息誤導。特別是《標識辦法》強調,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惡意刪除、篡改、偽造、隱匿本辦法規(guī)定的生成合成內容標識,這也是在提醒AI服務提供者和平臺,絕不能為了“流量紅利”就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姑息態(tài)度。

AI合成內容,逼真不能亂真。強制加以標識,保障了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使用戶能夠自主決定是否接觸和信任這些由AI合成的特定內容。對于廣大網民而言,以后在上網“沖浪”之時,不妨擦亮眼睛,先找一找有沒有“此圖片/視頻為AI合成”的標識。少些跟風獵奇、拒絕盲從追熱、提高甄別能力,才能真正用好AI這一工具,促進人工智能產業(yè)健康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委組織部)

責編:萬麗君

一審:萬麗君

二審:易博文

三審:王禮生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