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施俊杰:激活湖湘水墨生態(tài),賦能湖南當代水墨立體建構——觀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全國巡展湖南站

  湖南文聯(lián)   2025-03-17 09:36:03

圖片
圖片
圖片
激活湖湘水墨生態(tài)賦能湖南當代水墨立體建構——觀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全國巡展湖南站
文|施俊杰
“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1985-2024)”全國巡展,宛如一幅徐徐展開的宏大卷軸,它既是一段藝術語言的重構史,也是一場社會文化轉型的生動側寫。此次巡展憑借對時空跨度的系統(tǒng)性梳理,為學界與公眾呈上了一個全面審視水墨藝術的立體視角。這次全國巡展選擇湖南作為關鍵站點,一方面,源于湖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及當代藝術生態(tài)所蘊含的蓬勃生命力;另一方面,則是期望推動當代水墨藝術在湖湘文化土壤中實現(xiàn)再生與創(chuàng)新的飛躍。
圖片

谷文達 生物山水系列1-20 12cm×19cm×20 紙本水墨 1984

一、這是一次鏈接傳統(tǒng)與當代的地域文化交流盛宴
湖南藝術傳統(tǒng)源遠流長,齊白石、黃永玉、黃鐵山等藝術大家如璀璨星辰,閃耀其間。然而,當代水墨在湖南本土的探索,此前尚未形成系統(tǒng)的展示與梳理。此次全國巡展,精心梳理了中國水墨四十年來的轉型軌跡,為湖南本土藝術家提供了跨地域的寶貴參照。參展藝術家徐累、劉慶和等對“氣韻”“留白”等傳統(tǒng)美學的當代創(chuàng)新詮釋,與湖南本土藝術家對湖湘文化的深入挖掘相互呼應?!靶鲁泵佬g”板塊中谷文達等藝術家的先鋒實驗作品,與湖南本土傳統(tǒng)水墨激烈碰撞,有力地激發(fā)了湖湘地域性水墨語言的重新思考與創(chuàng)新活力。
同期舉辦的平行展“向水墨發(fā)問:行進中的創(chuàng)作與現(xiàn)場”,通過學術研討會的形式,深入探究水墨在現(xiàn)代社會語境中如何重新界定自身。這一思辨性場域直面湖南在數(shù)字化和全球化浪潮下,如何平衡傳統(tǒng)與當代的關鍵問題,為湖南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筑牢理論根基,與湖南近年來蓬勃興起的數(shù)字藝術與新媒體實踐緊密呼應,大力推動了傳統(tǒng)媒介與科技創(chuàng)新的融合探索。
二、這是一場激活雙向賦能的當代藝術精彩實踐
圖片

徐累 世界的重屏 220cm×300cm 絹本水墨設色 2021-2022

作為本次展覽的主辦方,湖南美術館通過引入巡展及配套學術論壇,如“水墨生態(tài)的地域性”“個體精神的當代轉化”等議題,成功填補了湖南在水墨系統(tǒng)性研究領域的空白,為當代水墨的本土化研究開辟了獨特路徑。以往湖南對當代水墨的關注多聚焦于個別案例,而此次展覽以51位藝術家的作品為樣本,構建起一條從傳統(tǒng)轉型到當代探索、從“筆墨革新”到“多媒介表達”的完整脈絡,為本地學者提供了豐富詳實的實證材料。例如,徐累的絹本水墨《世界的重屏》,不僅呈現(xiàn)出賽博朋克的視覺美學,更深刻展現(xiàn)了膨脹社會中事物與訊息的創(chuàng)傷美感,與湖南本土藝術家對工筆技法的當代轉化實踐展開了精彩對話,清晰揭示了傳統(tǒng)技法介入全球化敘事的多元路徑。
展覽中劉慶和、李津等藝術家對都市化進程中個體精神困境的細膩刻畫,與湖南快速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議題,如都市圈擴張與鄉(xiāng)土文化消逝等產(chǎn)生強烈共鳴,為湖南藝術家提供了“以水墨回應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典范。同時,展覽所倡導的“非割裂性傳統(tǒng)轉化”理念,如沈勤的《宋人山水》與當代抽象語言的巧妙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為湖南青年藝術家突破地域符號的刻板表達帶來了全新的視野與啟發(fā)。
圖片

沈勤 宋人山水 165cm×90cm 紙本水墨 1985

三、這是一次從精英走向大眾的公共美育革新
湖南美術館通過創(chuàng)新的公共教育設計,如VR虛擬筆觸體驗、社交媒體互動等方式,打破了水墨藝術“文人雅集”的小眾局限,將其推向大眾視野。這種“去神秘化”策略借助技術手段降低理解門檻,重新構建起水墨與當代生活的緊密關聯(lián),對青少年藝術教育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贏得了高校藝術生及網(wǎng)絡原住民等年輕觀眾群體的熱烈歡迎與高度贊譽。
此外,展覽圍繞“水墨何為”的深刻追問,積極呼應了湖南近年來對“湖湘文化復興”的熱烈討論。既通過藝術展覽強化了地域文化自信,又巧妙避免了陷入地方主義的狹隘境地。
圖片

徐樂樂 京劇臉譜系列 69cm×35cm×2 紙本水墨設色 2021

四、這是一次全球化視野下湖南水墨藝術話語的全新構建
湖南作為中部地區(qū)的文化樞紐,此次巡展進一步強化了其作為“傳統(tǒng)到當代”轉型試驗場的重要角色。策展人林書傳提出的“民族自信表達”與“非迎合全球化價值判斷”的理念,與湖南“文化強省”戰(zhàn)略中強調的“本土性與開放性并存”高度契合。展覽中張羽的實驗水墨,以其獨特的藝術實踐和思考方式,為水墨藝術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表達方式,既巧妙呼應國際當代藝術潮流,又完美保留東方美學內核,為湖南藝術家如何將湘繡、陶瓷等本土工藝融入水墨媒介,形成獨特的“在地性”表達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啟示。湖南美術館通過承辦本次國家級巡展,不僅鞏固了自身作為中部當代藝術研究重鎮(zhèn)的地位,更可以借此契機建立本土水墨藝術檔案庫,推動學術研究與策展實踐的協(xié)同共進。
此次“中國當代水墨四十年”巡展在湖南的成功落地,絕非藝術作品簡單的空間轉移,而是一次文化能量的超時空傳遞。它既是中國當代藝術全球化敘事的一次成功地方實踐,也是對湖湘文化基因的一次有力震蕩與激活。通過作品創(chuàng)作、學術研究、公眾參與這三重互動,全方位推動了湖南當代水墨生態(tài)的立體構建,為湖南美術事業(yè)注入了全新活力,同時也為中國水墨藝術的多元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卓越的“中部樣本”。期望湖南水墨界、湖南美術界以此為契機,持續(xù)整合本地文化藝術資源,孕育出獨具“瀟湘氣質”的當代水墨新范式,為中國藝術的全球化敘事注入強大的地域活力。

責編:周聽聽

一審:周聽聽

二審:張馬良

三審:周韜

來源:湖南文聯(lián)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