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 2025-03-17 15:27:16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鄧正可 通訊員 李家瑜
“烏鴉在《山海經(jīng)》中本是象征光明的‘金烏’,卻在歷史進(jìn)程中被污名化為‘不祥之兆’,這與女性被誤解的命運形成呼應(yīng)。我們希望通過影片為烏鴉正名,也為女性正名?!?span id="vg0c9cr" class="" lang="EN-US" style="line-height: 1.8;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data-mce-style="line-height: 1.8;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3月15日,在電影《想飛的女孩》長沙放映現(xiàn)場,導(dǎo)演文晏、主演彭靜線上與觀眾交流。
3月15日,在電影《想飛的女孩》長沙放映現(xiàn)場,導(dǎo)演文晏、主演彭靜線上與觀眾交流。
《想飛的女孩》講述了一對表姐妹從決裂到重逢,在原生家庭的桎梏下彼此救贖的故事:拼死逃離毒窟的田恬(劉浩存 飾)走投無路,前去尋找已決裂五年的表姐方笛(文淇 飾)。但此時,為了生存和夢想已傷痕累累的方笛并沒有做好接納表妹的準(zhǔn)備。隨著犯罪分子的步步緊逼,姐妹二人命運的齒輪不得不重新咬合在一起。影片以長達(dá)二十年的時間跨度,展現(xiàn)了兩位女性如何在苦難中掙扎、在困境中彼此托舉,最終實現(xiàn)精神上的“飛翔”的故事。
田恬(劉浩存 飾)與表姐方笛(文淇 飾)。
故事源于文晏在重慶采風(fēng)時聽到的真實故事,現(xiàn)實故事中兩姊妹的苦難,令文晏決心創(chuàng)作一部聚焦女性困境的電影。“希望通過影片傳遞力量,鼓勵女性勇敢抗?fàn)幟\和原生家庭的束縛,成為想成為的自己?!?/span>
貫穿全片的“烏鴉”成為觀眾討論的焦點。文晏解釋,烏鴉在《山海經(jīng)》中本是象征光明的“金烏”,卻在歷史中被污名化為“不祥之兆”,這與女性被誤解的命運形成呼應(yīng)。在影片中,田恬偷偷抱回家的烏鴉,被父親和姑姑稱為“不吉利”,被放飛后的烏鴉先是下墜,隨后奮力飛起。電影尾聲,方笛扮演的俠女在城門上被圍攻后,先從城墻上墜落,再騰空而起。文晏強調(diào),影片并非刻意渲染苦難,而是以真實為底色,傳遞抗?fàn)幍牧α?,哪怕最終的結(jié)局并不如人意。
《想飛的女孩》電影海報。
影片中,田恬與方迪的服裝色彩設(shè)計暗含深意。文晏表示,紅色象征著生命、鮮血、死亡和燃燒的火焰,代表了田恬人生的悲劇性。她既有頑強的生命力,又遭遇了各種不幸。而方笛更早離開家庭,在影視城擔(dān)任武戲替身。她習(xí)慣用冷漠包裹自己,以此防御情感傷害。因此,影片用冷色調(diào)描繪方笛,主要以藍(lán)色、綠色甚至是黑色為主。這些顏色是她的保護色和盔甲。電影結(jié)尾處,方笛穿上田恬的紅色外套,寓意兩人精神的融合與傳承,“她們從此合二為一,方迪會帶著田恬繼續(xù)飛翔?!?/span>
飾演方笛母親田利華的演員彭靜兼任編劇和語言指導(dǎo)。她提到,田利華的角色造型參考了20世紀(jì)重慶朝天門市場女性的風(fēng)貌。發(fā)型、服裝甚至方言臺詞,都力求還原時代特質(zhì)。
“一個在事業(yè)上殺伐果斷的女性,為何仍被困于為家庭犧牲的牢籠?”田利華一角也引發(fā)了觀眾深思。彭靜解讀:“田立華這個人物承載了上一代思想環(huán)境裹挾下的女性特質(zhì)。她的‘錯’在于不自知,從未真正成為自己。女性只有先成為完整的自己,才能托舉起愛與光。”
責(zé)編:鄧正可
一審:鄧正可
二審:易禹琳
三審:楊又華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