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3-18 09:22:55
文丨黃珀
走進吐魯番葡萄溝葡萄架織就的庭院里,我被熱情邀請坐上了大木床。接過艾尼瓦爾·胡吉老人遞來的粗陶碗,深琥珀色的茶湯在綠蔭間蕩漾,與架上垂落的無核白葡萄泛著相似的柔光。黑茶,是天山南北各民族的待客佳品。
1959年,吐魯番阿斯塔納古墓群被發(fā)現(xiàn),轟動了世界考古界。專家在清理主墓葬南部的11號墓葬時,發(fā)現(xiàn)了一小堆保存極為完好、顏色呈深褐色的茶葉,經(jīng)仔細考證,這堆茶葉距今已有2200年。不久后,考古專家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尼雅遺址,也挖掘出了漢晉時期的茶葉。一定是因為珍貴,這些茶葉被仔細包裹好。新疆離茶葉產(chǎn)區(qū)十分遙遠,但經(jīng)由絲綢之路,飲茶竟然這么早就成為了新疆各族群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雖然不知道千年前古人喝的茶葉來自江南何處,但是我知道,我手中的茶來自雪峰山,來自安化。在離海洋最遠的地方,資江的水汽與天山融雪相遇,黑茶發(fā)酵成醇厚的滋味。
葡萄藤的根須在地下交錯,如同那些湮沒在黃沙中的驛道。北宋時期,安化毛茶在博易場匯集,沿資江、出洞庭。在咸陽,毛茶被制作成“咸陽磚”?;蜻^蘭州、黑水城,或出榆林,在黨項、回鶻商人之間交易,穿河西走廊,最終抵達西域。駝隊載著壓制成磚的茯茶,在玉門關(guān)守城將士的注視下,與高昌的葡萄干、和闐的玉石交易。

史料記載,萬歷二十三年,安化黑茶被確立為“官茶”,成為了茶馬司的緊俏貨。絲路總是給人以驚喜,安化毛茶經(jīng)過陜西涇陽加工為茯磚茶后,一路顛簸自然發(fā)酵,形成獨特的“金花”(冠突散囊菌),不想?yún)s更受邊疆民族青睞。品味著滋味甘醇,陳香濃郁的黑茶,我不禁猜想,這些金花不僅是黑茶發(fā)酵的勛章,更似年邁茶農(nóng)留給戈壁牧羊人的密語——在吐魯番干燥的夜晚,當商隊卸下茶磚時,是否有人將故鄉(xiāng)的梅山巫儺調(diào),悄悄藏進茯茶的金色紋路?
艾尼瓦爾·胡吉老人的銅壺在爐火上咕嘟作響,他往茶湯里添了一把薄荷葉、玫瑰花,又放入幾粒紅棗?!拔覀兺卖敺撕群诓?,只往茶里加薄荷葉、玫瑰花和紅棗,有時還會放點葡萄干,但是最重要的是用坎兒井的水?!彼紳M溝壑的臉上綻開笑意,讓我想起安化茶廠里那些揉捻茶青的老匠人——雖然隔著三千公里,但掌紋里都浸著茶的深沉。再細品茶香,伴隨著花葉和干果的香甜,黑茶在火焰山下扎根,形成了特有的“吐魯番”味道。為火焰山下的炎炎夏日帶來一絲舌尖上的清涼。而在南疆地區(qū),人們喝黑茶則會加一點小茴香。
“煮黑茶、喝黑茶,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生活,從小開始喝的安化黑茶,是我們幾輩人的共同記憶”,艾尼瓦爾·胡吉老人笑著說。我不禁笑著回應(yīng):“這也是我們的記憶。當年湖南湘陰人左宗棠收復(fù)新疆,還特意寫信囑咐他的女婿陶桄‘望壻寄安化茶磚百塊’‘以療病下酒為盼’。”
近代湘軍集團的崛起,使得湖南在全國的政治格局出現(xiàn)重大改變,也帶來湖南商人及商幫組織的積極發(fā)展。西北地區(qū),左宗棠主持軍務(wù),部下多任湖南人,湖南茶商幫占據(jù)西北市場。為了回應(yīng)新疆各族群眾對茶的需求,左宗棠改革了“茶引茶票”章程。慢慢地安化黑茶開始行銷全疆,既緩解了守邊湘軍的思鄉(xiāng)苦,更讓各族群眾透過黑茶煮泡技藝,將湖湘飲茶習俗融入日常平淡。黑茶與花茶、小茴香融合可以品味到帕米爾高原的生活柔情,黑茶與鮮奶、食鹽共煮可以體驗天山草原的豪邁……
不覺思鄉(xiāng)苦,我將茶湯一飲而盡,竟嘗出三重時空:初時是雪峰山的云霧,帶著準備堆渥發(fā)酵的清香;繼而化作河西走廊的風沙,裹挾著駱駝刺與芨芨草的苦澀;最后沉淀為吐魯番綠洲的甘美,葡萄的沁甜與天山雪水的清冽在舌尖交融。正如這座葡萄溝,吐魯番的民間樂舞納孜庫姆與湖南的花鼓戲,或許早在茶馬互市的年歲里便悄悄對上了韻腳。
溝外,高鐵列車正掠過葡萄園。絲路駝隊要走半年的路程,如今只需三日——安化的茶青在現(xiàn)代化車間完成發(fā)酵后,沿著二廣、連霍高速直抵新疆。但那些茶磚里深藏的金花,依然如千年前的菌絲,續(xù)寫著資江與天山之間的傳奇。
月光爬上晾房時,老人在庭院中唱起了維吾爾族傳統(tǒng)古典音樂——吐魯番木卡姆,我繼續(xù)喝著茶,看著黑茶氤氳,香飄火焰山?;秀遍g,我看見兩種地域文化在交融:當茯茶在葡萄架下舒展筋骨,湘人的茶簍裝著雪峰山的霧靄,沙漠戈壁的駝鈴搖醒天山積雪……
茶涼了,但木床小桌上暈開的茶漬,正慢慢勾勒出兩幅地圖的輪廓——一幅是故鄉(xiāng)的雪峰山,一幅是明月升上的天山,而葡萄溝恰似那只承接茶湯的土陶碗。
責編:廖慧文
一審:周月桂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