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對付新冠的口服藥可治愈埃博拉

  科技日報   2025-03-19 08:56:05

科技日報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張佳欣)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研究團隊在最近的《科學進展》雜志上報告稱,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猴子可通過口服藥物治愈。這為人類獲得更實用、更經濟的治療方法開辟了新途徑。

埃博拉病毒于1976年首次被發(fā)現(xiàn),被認為是從蝙蝠傳播至人類。作為一種通過體液直接接觸傳播的致命病毒,它會引發(fā)嚴重出血和多器官衰竭。

直到2019年,全球首支埃博拉病毒疫苗才獲批使用?,F(xiàn)有兩種靜脈注射抗體療法雖能改善預后,卻需依賴昂貴的冷鏈儲存,在世界上許多貧困地區(qū)難以推廣。

此次試驗中,研究團隊使用了抗病毒藥物奧貝德西韋(Obeldesivir)。這是原本為治療新冠病毒感染而開發(fā)的瑞德西韋的口服版本。奧貝德西韋屬于“聚合酶抑制劑”,通過阻斷病毒復制所需的關鍵酶發(fā)揮作用。

團隊向恒河猴和食蟹猴注射了高劑量的埃博拉病毒馬科納變異株。感染病毒一天后,10只猴子連續(xù)10天每日服用奧貝德西韋藥丸。結果顯示,該藥物對食蟹猴的保護率達80%,而對與人類生物學更接近的恒河猴保護率則高達100%,3只未接受治療的對照組猴子則全部死亡。

該藥物不僅清除了被感染猴子血液中的病毒,還觸發(fā)了免疫反應,幫助它們產生抗體,同時避免了器官損傷。

團隊稱,盡管試驗猴數(shù)量有限,但研究仍具有高度統(tǒng)計學意義。因為注射病毒劑量極高(約為人類致死量的3萬倍),減少了額外對照組的需求,從而避免不必要的動物死亡。此外,奧貝德西韋最令人振奮的特性在于其“廣譜防護能力”,而現(xiàn)有抗體療法僅對埃博拉—扎伊爾型有效。

目前,制藥公司吉利德正推動奧貝德西韋進入針對馬爾堡病毒(埃博拉近親)的Ⅱ期臨床試驗。

【總編輯圈點】

埃博拉病毒具有高致死性和高傳染性。此前有效的治療手段需靜脈注射,藥物要冷鏈運輸,難以在非洲等貧困地區(qū)推廣。此次,科研人員挖掘了“老藥”的新潛力,將原本用于治療新冠病毒感染而開發(fā)的口服藥物,用在了被注射高劑量埃博拉病毒的試驗動物身上。結果,這一藥物不僅展現(xiàn)了強大的保護力,還具有廣譜防護性,對埃博拉病毒的變種也能起效。老藥新用,為埃博拉病毒治療提供了更接地氣的解決方案,對疫情控制或可起到重要作用。

責編:王銘俊

一審:王銘俊

二審:劉文韜

三審:楊又華

來源:科技日報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