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副刊·藝風丨春天的瑤歌

陳茂智 版面責編 劉瀚潞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3-20 09:29:31

文丨陳茂智

云雀的第一聲啼鳴匯成樂音從林子里冒出來,山里的野櫻桃花已燃成了一團火,地里的油菜花也鋪成一地黃金。這時候,在湘南江華大瑤山,一場春天的瑤歌會也拉開了帷幕。3月16日,湖南、廣西、湖北等四省區(qū)瑤歌隊、800多位原生態(tài)歌者,踏著山嵐水韻翩然而至。千年盤王殿前的月亮湖畔,銀飾輕搖,他們以歌會友,以歌傳情,用百轉千回的歌聲,織就一幅春天的畫卷。

正是農(nóng)歷的早春二月。趁著“耍正月”的余興,跨進二月的第一天,恰好是瑤族的趕鳥節(jié)。

相傳很久以前,大瑤山因山高林密,百鳥匯聚,瑤族同胞春天播下的種子常被鳥雀啄食。為確保一年的好收成,瑤族歌仙劉三妹啟動歌喉,連唱三天三夜,用美妙的歌聲把鳥雀吸引到山林中,自己辛勞而死。為了紀念她,瑤族把每年二月初一定為“趕鳥節(jié)”。這一天,家家戶戶在門前屋后、田間地頭“插春枝”,樹枝上串著剛蒸熟的糯米糍粑,意為將糍粑黏住鳥雀的嘴巴,免得鳥雀啄食撒播在田地里的種子。這一天,四鄉(xiāng)八里的青年男女匯聚在一起,身著節(jié)日的盛裝,對歌、跳舞、耍龍、舞獅,他們用歌聲驅趕鳥雀,祈福豐收;用歌聲交流情感,尋找自己的意中人。由此演變,二月初一趕鳥節(jié),成了敞開在山野田間的盛大歌會,也被譽為瑤族的“情人節(jié)”。這難得的聚會,自然成為農(nóng)具、種子、農(nóng)產(chǎn)品交易的市場,各種美食也匯聚攏來,吸引更多的人前來游玩助興。

“哥是上園芥菜籽,妹是下園四季蔥。芥菜香蔥帶回家,灶頭鍋里來相逢。”瑤歌會上,對歌的男女總是隨口就來,張嘴就唱。這些散發(fā)著泥土清香、露珠靈韻的歌聲,讓青年男女欲罷不能,他們常常把歌會唱到日頭落嶺,甚至點著油燈、打著火把、燃著松明子,直唱到冷露降臨、月亮偏西。這夜晚的“歌圩”,成為久負盛名的“瑤歌夜市”,成就了很多有情人。

“滿天星子好月光,夜風送來百花香。百花再香哥不想,單想陪妹唱幾雙。”后來,隨著電燈普及,青年男女紛紛外出打工,流傳千年的“瑤歌夜市”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在湘桂邊界的江華瑤族自治縣河路口鎮(zhèn)倒水灣村的一片林子里,至今仍保留著“趕歌圩”的習俗。湘桂兩地周邊的村民,利用趕集的機會,男男女女聚在一起,或成雙結對,或三五成群,互相對唱瑤歌。

3月16日,江華瑤族自治縣舉辦2025年全國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暨江華70周年縣慶活動——“大地歡歌·驚蟄趕鳥”瑤歌會。圖為歌會一角。李忠林 攝

瑤歌隨興、自然,隨時隨地都可開唱,事無巨細皆可入歌。大的如節(jié)慶、祭祀、婚戀嫁娶的坐歌堂,小到插田割禾、放??巢?、逢場趕集的“耍耍歌”,有時兄弟姐妹間的閑聊,甚至村坊間的掐架對罵,都可用瑤歌代替。內(nèi)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凡人瑣事,遠至盤古開天,近至眉毛眼前。

瑤歌的語言、歌調和句式形式多樣,有五言、七言、曲牌體、長短句等,沒有固定章法,純粹的自由發(fā)揮、自由表達?,幧搅稚畹貜V,路遠人稀,瑤胞居住分散,支系較多,瑤歌種類也更為繁雜豐富。過山瑤歌因襯詞、結構、演唱場合等不同,可分為拉發(fā)、過山聲、仙拜、瓦溜、理曲、帶詩、講歌、山歌等種類;平地瑤的代表瑤歌包括梧州瑤歌、八都瑤歌和上五堡瑤歌。

“江華瑤山山歌多,出門三步歌絆腳”。原本流行于江華嶺西白芒營、大路鋪、大石橋、濤圩、河路口一帶平地瑤的歌會,深得各地瑤族同胞認同和喜愛,他們自動加入進來,瑤歌會的場面越來越大。近年來,江華在每年3月中旬推出以趕鳥節(jié)賽歌為主要內(nèi)容的“驚蟄趕鳥瑤歌會”,縣內(nèi)眾多瑤歌愛好者匯聚縣城盤王殿廣場一展歌喉,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的瑤族地區(qū)和本省其他縣區(qū)瑤族同胞應邀前來賽歌,以歌會友。“驚蟄趕鳥瑤歌會”已成為集非遺展示、民俗展演和農(nóng)產(chǎn)品交易為一體的重要文旅品牌,“天下瑤歌在江華”聲名遠播。

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xiāng)井頭灣村平地瑤婦女唱瑤歌。李忠林 攝

說起瑤歌,不得不提到被譽為“瑤族創(chuàng)世史詩”的《盤王大歌》。

《盤王大歌》始作于遠古,形成于唐宋,最早通過瑤族“篩翁”(歌師)口耳相傳,清乾隆年間發(fā)現(xiàn)了最早的《盤王大歌》手抄本。手抄本達萬行之多,篇幅浩大,內(nèi)容豐富,記敘了許多神話、傳說和生活習俗,涉及創(chuàng)世、創(chuàng)業(yè)、遷徙、耕山、狩獵、婚姻、風俗等方面,號稱瑤族的“懂宗收”(百科全書)。1988年,江華瑤族學者鄭德宏將《盤王大歌》歌詞收集整理出版。

1999年3月,我曾深入江華湘江鄉(xiāng)坪沖口村尋訪被稱為“瑤歌王”的盤財佑老人,親眼見到他保留的《盤王大歌》歌詞古籍手抄本,聽他唱了其中的《朵篩》和《蕾卻》兩個曲目?!叭粘?噢)東海(由)沙洲上,月落(歐)紫微(歐)嶺上巔;紫微嶺上南風起,照著(歐)云霧滿山(那)間……”歌聲婉轉,曲調悠揚,卻透出濃濃的古意和滄桑。

瑤歌深植瑤山大地,根深葉茂?!罢驹诂幧酵本幐璩o主席聽。山高路遠難聽見,千里相隔心連心……”1964年,盤財佑的女弟子、14歲的江華瑤族歌手趙庚妹,赴京參加全國首屆少數(shù)民族文藝匯演,首度將瑤歌帶進人民大會堂。2000年,盤財佑外孫女、瑤族歌唱家盤琴在央視元旦晚會唱響瑤歌,并登上法國巴黎“世界民間藝術節(jié)”。

更為可喜的是,1998年,由武漢音樂學院教授劉健編曲制作、盤琴演唱的瑤語聲樂組曲《盤王之女》出版發(fā)行,獲第35屆亞廣聯(lián)娛樂節(jié)目大獎。江華民族歌舞團以《盤王之女》為音樂基礎創(chuàng)作的瑤族舞蹈詩《盤王之女》先后斬獲湖南省藝術節(jié)金獎和湖南省“五個一工程”獎。2014年,江華《盤王大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18年,趙庚妹被評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如今,每到周日,她都會走進課堂,為縣瑤學會組織的“瑤嘟嘟”少兒非遺傳習班的孩子們教唱瑤歌。

瑤歌,有如鄉(xiāng)村田野春天的序曲,又如一顆璀璨的珍珠,在新的時代煥發(fā)出新的生機和光彩。

(視頻作者丨林鴿)

責編:廖慧文

一審:易禹琳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