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筱非 版面責編 劉瀚潞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2025-03-20 09:36:56
文 丨虢筱非
天不遺一老,人已是千秋。
享年九十的恩師李立,離開我們整整十周年了。
1925年,李立出生于湘潭縣樓廈村(今屬株洲)一個書香世家。3月10日(農歷二月十一),是老人家百年誕辰紀念日。此時,此境,讓我倍加懷念,思緒彌漫。其人其藝,點點滴滴,涌現(xiàn)眼前。
2014年3月11日,湖南賓館芙蓉廳,筵席幾十桌擺滿大廳,社會各界人士歡聚一堂,共賀著名金石書畫家李立九秩壽誕暨從藝60周年。老人家行動不便,坐著輪椅到了壽宴現(xiàn)場,繞著壽宴廳轉了一圈,與前來祝賀的眾多親朋好友打招呼……

李立早年畢業(yè)于華中高等美術學校,后入國立杭州藝術??茖W校深造。治印師從齊白石,為齊派藝術重要傳人之一。1984年,《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頭條,報道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請李立刻印一事,被海內外人士閱讀傳播。當時,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來華訪問,拿出胡耀邦贈送的書法條幅請他加蓋印章。胡耀邦介紹,為給這些條幅蓋章,特地請了齊白石的高足李立刻了這些印章。寥寥數語,對李立的金石藝術,給予很高的評價。
章法巧布,朱白分明;筆畫挺拔,干脆利落。欣賞恩師印章,除鮮明的齊派風格外,還具戛戛獨造的面目。他植根齊門,而又敢于沖破藩籬。幾十年來,孜孜不倦地學習研究中國古文字,從小篆出發(fā),上溯殷周契刻吉金,旁及秦磚漢瓦,心摹手追,運化入印。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印譜》《文天祥正氣歌印譜》,受到同行一致推崇,被篆刻愛好者奉為圭臬。
書法,特別是篆書,是刻印的基礎。所以前人有“書從印入,印從書出”之說。他的篆書脫胎于《天發(fā)神讖碑》,糅以金文大篆,方筆直下,干濕相雜,體現(xiàn)出刻印的刀法和書法的筆法別具一格,凝重典雅。
山花簇簇,競相怒放。在一些廳堂館所,懸掛有他畫的映山紅,且大多題上“年年紅”。其畫面熱烈,寓意吉祥,讓人喜愛。書印之余,李立還兼擅花卉。所畫水仙、紅梅、荷花、紫藤等,逸筆草草,饒有趣味。
李立有一顆朱文印章:“慚愧世人知”。他為人熱忱,交游廣闊。辭世次年,嘉德秋拍推出“印人畫緣——李立珍藏”專場,93件書畫珍品,囊括了潘天壽、李苦禪、黃胄、吳冠中、陳大羽、趙少昂、方毅、沙孟海等名家之作,見證著他的藝壇交游和影響。
西園北里,長沙一條古老小巷。無數次,我叩師門。他沏茶讓座,還招呼家人端出水果點心。熱情而又風趣的長者風度,著實讓我深受感染。
平時,上他家登門拜訪的客人特別多。不論是文藝界知名人士,還是街坊鄰里,他都一視同仁,熱情相待。特別是對慕名求藝的青年后學,更是悉心指導,誨人不倦。
20世紀80年代末期,李立就捐資在家鄉(xiāng)花石村和樓廈村建了兩所希望小學。學校開建時,他已經有60多歲了,有時還騎著自行車四處奔走協(xié)調水泥、鋼材等建材事宜。學校建成后,他又親自跑遍長沙的書店,采購了兩萬多冊圖書,然后自己動手在每本書的扉頁上蓋上一枚圖章——“花石、樓廈,處處都散落著我童年的夢”。一次,他因病住院,獲知同病室一位小孩身患重癥,而其父母痛苦無奈時,立即吩咐家人悄悄送上2萬元,解決了這個貧困家庭的燃眉之急。
恩師李立倘在,一定會欣然接受我們共慶百歲壽誕。
奈何斯人已去,幸其德藝長存。
責編:廖慧文
一審:易禹琳
二審:曹輝
三審:楊又華
來源: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
我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