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養(yǎng)生核心是平衡陰陽、疏肝調脾

    2025-03-21 15:09:46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3月21日訊(通訊員 吳丹)春分(通常在3月20日前后),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四個節(jié)氣,此時太陽直射赤道,晝夜平分,自然界陰陽趨于平衡。此后,北半球陽氣漸盛,氣溫回升,萬物開始蓬勃生長。但氣候變化頻繁,易出現“倒春寒”,人體易感外邪,加之肝氣旺盛,易出現肝脾不調、陰陽失衡等問題。近日,長沙市第四醫(yī)院中醫(yī)專家特別為您送上春分養(yǎng)生指南,助您順應“春生”之機,科學養(yǎng)生。

春季宜“夜臥早起”,晚上不超過23點入睡,早晨適度早起,進行輕度活動,以助陽氣升發(fā)。

春季遵循“春捂”原則,重視頸、背、腹、足的保暖,避免風寒侵襲。尤其女性需注意腰腹保暖,以防宮寒。 

飲食方面,春季應減少山楂、檸檬等酸味食物的攝入,以免收斂過度,增加山藥、紅棗、甘藍等甘味食物的攝入,以健脾胃。 

春季運動方式講究舒展筋骨,升發(fā)陽氣。晨起練習八段錦、太極拳,或戶外散步、放風箏等,促進氣血流通。

此外,還可通過穴位保健。每日按揉太沖穴(足背第1-2跖骨間)3分鐘,疏肝理氣;對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進行艾灸或按壓,增強脾胃功能。 

春季肝氣易郁,可多接觸自然,賞花踏青,保持心情愉悅。若情緒不暢,可嘗試“噓”字訣(六字訣養(yǎng)生法):緩慢發(fā)“噓”音,同時目視遠方,疏泄肝火。

春分是調整體質、預防疾病的關鍵節(jié)點,通過調和陰陽、疏肝健脾,可有效預防春季多發(fā)病,提升免疫力。若身體出現明顯不適,建議咨詢專業(yè)中醫(yī)師,根據個人體質辨證施治。

責編:唐璐

一審:封豪

二審:黃婷婷

三審:劉永濤

我要問